主题词:煤炭

煤炭行业亏损面扩大四成

2014-05-19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煤炭价格持续回落,跌幅最大时接近16%,不少企业无利可图,进入了“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的怪圈,行业亏损面扩大到四成。

  年初以来,煤炭价格持续回落,跌幅最大时接近16%,不少企业无利可图,进入了“生产越多亏损越大”的怪圈,行业亏损面扩大到四成。煤炭企业经营形势恶化,停产率加大。特别是中小企业,其物流、成本、运输均处于劣势。为了应对资金紧张,内蒙古等地民营企业集中的地区,出现了卖矿还款的情况,还有不少小企业年后就不再开工。价格下跌的行情面前,中小企业的选择只有两种,或者停产,或者被大企业兼并重组。这也加剧了行业整合,使得资源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

  2014年1—4月,内蒙古全区煤炭产量为30274万吨(调度数),同比减产2917万吨,降幅为8.8%。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为28616万吨,增产5041万吨,增幅为21.4%;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为503万吨,减产2006万吨,降幅为79.9%;乡镇煤矿原煤产量为1155万吨,减产5952万吨,降幅为83.8%。

  2014年1—4月,陕西省累计生产原煤12536.50万吨,同比减少427.48万吨,降幅为3.30%。其中,央企在陕煤矿原煤产量为3864.07万吨,同比增产304.17万吨,增幅为8.54%;省属煤矿原煤产量为4111.16万吨,同比减产48.23万吨,降幅为1.16%;市县属煤矿原煤产量为4561.27万吨,同比减产683.42万吨,降幅为13.03%。与此同时,累计销售原煤11894.06万吨,为同期产量的94.8%,销量同比减少375.94万吨,降幅为3.0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此轮煤价下跌期间,内蒙古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减产超过八成,而国有重点煤矿产量增加两成;在煤炭产销双降的情况下,陕西省央企煤矿原煤产量增加8%。

  不仅是产区,北方港口地区大型企业集团也占据着绝对优势。随着黄骅港接卸能力的提高,神府、东胜、准格尔煤田产能集中释放,且兼并的矿井投入运营,神华集团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其产品已经占到北方港口下水煤炭的三成以上。黄骅港超过九成、秦皇岛港三成以上、天津港五成的煤炭由该集团掌握。神华、中煤、同煤、伊泰等大型企业的产品份额占秦皇岛下水煤的九成以上。

  行业集中度增加后,调价节奏趋同。2月底,神华、中煤同步降价促销,3月促销政策延续。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港口现货报价自3月以来稳定在530—540元/吨。大企业降价促销策略奏效,舍价保量,港口、铁路、坑口物流顺畅,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效提升。可以说,上半年煤企保卫战相当成功。

  目前的动力煤价位,对大企业来讲,仅是微利,对小企业来讲,毫无利润,所以未来煤企进一步主动降价的空间较小,而且也没有降价必要。4月底神华集团发布公告称,自5月1日开始,动力煤各煤种销售挂牌价上调5元/吨。同时,还对5月长协执行价的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将原先优惠20元/吨降至优惠15元/吨。中煤紧随其后,也减少了部分优惠措施。煤企节奏高度一致,在与电厂博弈时,话语权无疑在增强。

  综合来看,煤企存在提价的空间和能力。5月14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于537元/吨,比上期上涨了3元/吨。神华4月底尝试性提价,然而市场反应冷淡,销量变化不大。预计淡季煤炭市场将平稳度过,夏季高峰来临后大企业报价有上调的可能。不过,提价时间点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主要受电厂库存量、三季度长协政策、市场心态等因素影响。尽管产能过剩是行业共识,但去产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价格不会在一年之内降到底,而是个长期过程。在需求清淡难以刺激煤价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煤企温和提价,在一定时间段内打时间差,还是可以实现盈利的。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