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冰封 煤化工 项目 开闸

应认真评估煤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

2012-09-07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种种迹象显示,冰封的煤化工项目将获开闸,与此呼应,大型煤炭企业动作频频。

  8月下旬以来,“能源局多路调研,地方15个煤化工示范项目将获批”的新闻不绝于耳。种种迹象显示,冰封的煤化工项目将获开闸,与此呼应,大型煤炭企业动作频频。随着其400万吨煤制油项目获批以及首家加油站投入市场,国内煤制油产业的龙头老大神华集团在成品油零售市场上开卖“煤制油”。此外,其他煤化工企业,如潞安集团和伊泰集团,也大规模上马煤化工项目。这些煤炭深加工项目是十二五规划中中国西部、北部省份大型煤电基地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之前公布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的具体落实。

  一些评论认为,这些项目“战略意义大于盈利诉求”。新一轮煤化工项目大规模上马,对于中国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影响也应该被考虑。煤化工发展带来的最直接、也是最令人忧心的是水的问题。有关资料显示,煤炭直接液化、每产一吨油耗水7立方米,间接液化吨油需水12立方米;合成氨和甲醇也需水量巨大。仅神华宁东煤化工基地一地的循环水装置,其最大水处理量就超过北京城区的1.68倍。也正因如此,煤制油在国际上发展并不顺利,只有煤炭占到能源90%以上的南非一直强力推动其发展。

  中科院地理所与绿色和平8月中出版的一份报告显示,“十二五”的15个煤化工示范项目到2015年的总需水量每年可达11亿立方米。如果加上采煤、火电,“十二五”末中国煤炭基地的建设将消耗水资源约100亿立方米,相当于四分之一条黄河正常年份可供水量。这些煤化工项目大都分布在宁夏、内蒙古等西北部干旱省份,高耗水的煤化工项目大规模上马需要去向河流、地下要水,要建坝、截流,要排放污染,必将加剧水资源短缺矛盾,可能会令许多地区生态系统、土地退化,并给黄河等西北命脉河流带来沉重负担。

  另外,煤制油的“战略布局”,让人忧虑是否这会为中国的石油饥渴打开一个出口。现在,中国的煤炭产量占全球的一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但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这加剧了中国的碳排放,面临日益增大的减排压力。因此,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官员都呼吁控制煤炭消费快速增长的势头,乃至提出设置煤炭消费的总量上限。今年以来煤炭需求萎缩、产能过剩的市场低迷状态更提供了中国摆脱煤炭依赖的良机。2012年初,《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到2015年,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控制在39亿吨,受到世界的瞩目与认可。

  如果煤炭被认为是弥补石油匮乏的钥匙,并成为常态,则将刺激煤炭需求再向高峰冲刺,错过控制的宝贵时机。煤炭作为中国能源主干这个事实的确短期内难以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听之任之。若仅看煤炭的火力发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已成熟、成本不断下降。内蒙、甘肃、新疆等西部地区在风力发电方面已跑在全国最前列,尚未开发的风能、太阳能资源潜力也非常深厚。

  为了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现在应该抓住转型机遇,严格限制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的煤化工项目发展,坚持控制煤炭增速的战略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