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改革进入新阶段
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率先在全国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成为全国煤炭改革的“鲜活经验”,如今,全省整合煤矿已全面开始改造提升。
近日,由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方宁带队的国务院参事室调研组结束了在山西为期一周的调研,方宁认为,“山西省在全国率先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引起国内外舆论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国务院参事室高度重视。山西这一做法,较好地解决了煤炭工业从‘无序’开采到‘有序’发展的问题,较好地处理了经济管理领域‘放开’和‘管控’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鲜活经验。
而在山西煤炭工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着重强调要提高煤矿安全的保障能力和循环多元、资源综合利用的能力。以甲醇为代表的醇醚燃料,新型的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借力资本市场为煤炭工业转型提供“给养”,山西的煤炭工业将在“十二五”开始新的转型。
规模小、布局散、开采秩序乱、安全生产条件差……世纪之交的很长一段时间,煤炭行业曾给不少人留下过这样的印象。作为国内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受特定时期政策的影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大小小的煤矿在三晋大地四处开花,遍布几十个县份的乡村沟壑。这也导致了山西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山西的经济在经历了“因煤而兴”的辉煌历史之后,也陷入了“因煤而衰”的困局。
到2008年,山西的工业经济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罕见的负增长。如何解决煤炭行业“小、散、乱、差”的局面、彻底打破制约山西工业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瓶颈,是一道亟须解决的难题,摆在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面前。紧要关头,山西省委、省政府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毅然做出了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的战略决策,在全省吹响了煤炭资源大整合的号角。
2008年开始的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对山西煤炭工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手术”。全省彻底淘汰了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减少近六成的矿井、超九成的办矿主体,不具备办矿能力、产业水平低下的企业主体全部退出。
2009年4月15日,随着《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在山西省进入了惊心动魄的攻坚阶断,一度被媒体称为“煤炭整合风暴”的飓风,席卷所有涉煤县市。
到2011年5月,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行动在经历了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后,矿井总数减少到1053座,大型煤炭集团成为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70%以上的保留矿井达到了90万吨以上,矿井回采率由平均不足20%提升到80%以上,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由24.8%提升到81%。
办矿主体完成整合,矿井数量的减少,却使得山西省的煤炭产量、外运量不断提高。2011年,山西省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分别达到8.6亿吨、5.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煤炭行业上缴的税费更是占到财政总收入的43%。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专项行动就此暂告结束,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全面收官。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在《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的通知》中指出,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省整合煤矿已全面开展建设改造,标志着已由整合接管的重组阶段进入改造提升的建设阶段,再用2到3年时间,全省将逐步转入正规循环的生产阶段。
山西省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平均单井的规模更是要达到120万吨/年,而2008年山西省煤炭资源的整合标准为单井规模90万吨/年。
自2008年开始,山西各市加大了安全生产的投入,太原、长治、晋城、阳泉等市相继建立了政府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保障煤矿的安全建设。
山西煤炭安全监察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黄文升表示,产量提升了,安全工作的压力增大,更应该严格把关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审批,确保煤矿安全建设达标后再生产。“大型生产矿井,相应的安全标准将会提高,考评验收的政策也会有变化。”
“在全省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两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2011年全省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1044起,死亡2516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542起,下降4.68%;死亡人数减少281人,下降10.05%。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85,同比减少了0.103,下降了54.79%。全年未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树立了安全生产史上新的理程碑。”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刘德政表示。
今年1月,省煤炭工业厅出台《关于加强煤矿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山西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制度》,新规着重强调,煤矿事故灾难发生后,事发单位应在1小时内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及煤炭管理部门或国有煤炭集团公司,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山西省在全国率先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安全系数增强,煤矿兼并重组的举动,在引起国内外舆论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同时,也得到了素以敢讲真话、敢谏直言的国务院参事们的高度重视。
2012年2月27日,国务院参事室的13名同志带着“煤炭资源整合、保障安全生产”的课题,兵分两路赴山西临汾、晋城和长治寻求答案。
由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方宁带队的赴晋城调研小组,在山西煤运南河煤业有限公司、高平科兴前和煤业有限公司进行了多日走访了解后,向当地同志问起了煤矿在资源整合后的产能增幅问题。在现场,有参事提问:2011年晋城市煤炭行业发生过多少起事故,与同期相比增减情况如何?当地以详实的资料,对事故发生情况进行了说明:2011年,晋城全市煤炭行业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4起,死亡4人,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078,比2010年同期减少4人,降幅达50%。
就在第一小组紧张调研的同时,由国务院参事吴宗鑫带队的第二小组也在临汾市展开了紧张的调研工作。吴宗鑫一行在对临汾市煤炭资源整合及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走访后,当即表示,通过煤炭资源整合,临汾煤炭行业在企业规模、装备水平、安全生产水平、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有了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果,保证了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有效解放了生产力。
煤炭资源整合带来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为煤炭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2012年山西煤炭工业发展报告》提出,山西省能源工业转型,要以循环经济为手段,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到煤炭工业来说,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业,建设具有明显循环经济特色的煤化工精品园区。
目前,山西煤炭行业投资640亿元建设了循环经济园区20个。“十二五”山西将会重点建设晋北、晋东和晋西沿黄区域三个煤化工基地,且产品各有侧重。晋北重点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粗苯加工;晋东则以煤基合成油、甲醇制汽油为侧重点;晋西沿黄煤化工基地,以现有煤化工产业为基础,发展新型特色煤化工产业。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之后,山西当务之急应该是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转型应该是摆脱单靠挖煤卖煤的单一模式,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因为对于中国来说,煤化工迟早有一天会取代油气化工。
早在1982年,山西省就将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作为煤炭综合利用的一种方向。1983年就开始在载货车上应用甲醇比例为15%的甲醇汽油,即M15甲醇汽油示范项目。1996年,山西省科研人员利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赠送的一台灵活燃料发动机,制造了中国第一辆甲醇型灵活燃料汽车——中国一号。
数据显示,山西目前甲醇年产能已达到405万吨,在建项目产能400万吨。“如此大的甲醇产能,需要有更多的汽车来进行消化。”业内人士表示,省内具备再用车改造资质的三家公司,已累计改造以出租车为主的乘用车3.54万辆,其中省内1.47万辆。另外,山西目前拥有低比例甲醇汽油M15加注站达1000多座,高比例甲醇汽油M100加注站40多座,甲醇汽油调配中心6个,省级技术中心1个。
煤制甲醇,不仅在产能供给、技术上具备条件,推广应用更加清洁的甲醇,更是成为了节能减排的一种重要举措。省环保厅副巡视员刘西丹表示,山西单位GDP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要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对于污染物存量的削减比例要远远大于上述目标。结合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省情,要达成节能减排的目标,煤制甲醇的推广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在2009年,山西省建立的山西能源产业基金成为了国内首支能源产业基金。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在煤炭产业兼并重组的时候,为煤炭资源整合战略和山西新兴能源工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支持。
山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孙秀玲认为,山西可在晋商银行的基础上,组建全新的股份制银行——山西能源发展银行,可以减少省内资金的外流,为经济的转型提供资金给养。
2011年,焦炭期货和甲醇期货分别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两种商品均是以煤为原料,山西更是占据国内焦炭的半壁江山,两种期货的上市交易,为山西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
在临汾和晋城实地调研之后,两个调研小组的成员又齐聚长治对煤炭企业进行了走访了解。在国务院参事为期一周的调研过程中,晋城、临汾、长治三市的领导也分别谈到了所在市的煤炭资源重组情况或下一步的打算。
临汾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岳普煜表示,临汾将抢抓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机遇,在煤炭生产和煤矿安全上继续下大力气,多探索、多实践,进一步提升煤炭产业素质。
晋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清宪,长治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保均表示,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晋城和长治将努力提升煤炭工业现代文明的发展水平,率先走出煤炭工业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调研结束,国务院参事表示,山西在煤炭资源整合中立足于建设现代企业、明晰产权、科学管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较好地解决了煤炭工业从“无序”开采到“有序”发展的问题,较好地处理了经济管理领域“放开”和“管控”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鲜活经验。
国务院参事希望山西进一步开拓思路,做好产业发展愿景规划和顶层设计,着力转变生产方式,在坚持“以煤为基”的基础上,走多元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 ·2016-2020年山西省煤化工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煤制天然气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煤层气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焦化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煤炭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煤炭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煤制油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内蒙古煤化工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贵州省煤炭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内蒙古煤炭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中英59项协议共识清单公开 风电位...
- ·南方电网公司大力开展电动汽车业...
- ·煤炭行业现状:供需错配稳价难
- ·煤炭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加强自救
- ·“十三五”风电扩容 消纳将成“重...
- ·莱克·威奇公司将设计东南亚最大...
- ·海润光伏杨怀进:响应“一带一路...
- ·上网电价或在2015年年底迎年内二...
- ·美国上周天然气库存增幅低于分析...
- ·巴基斯坦石油公司利润缩水57%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张志祥:钢铁首富与建龙钢铁帝国
- ·康宝华与“沈阳远大”的远大前程
- ·陈华书写京基地产史
- ·郭浩:打造中国第一农业品牌
- ·董增平:要做中国的西门子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台湾“科技首富”郭台铭
- ·张轩松:“农改超”永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