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煤制油

贵州将投750亿冲刺最大煤制油

2010-11-18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参与的三个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中,只有伊泰集团一期规模为18万吨/年的示范厂盈利,山西潞安集团因气化有问题,没有满负荷生产,而神华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尚未开展。

  11月以来,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国内柴油供应告急。“煤制油”再度被各地方政府提上议事日程。

  来自贵州省发改委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自1994年就开始构想的贵州省煤制油项目即将迎来“瓜熟蒂落”的最后冲刺。

  该官网的信息称,贵州省发改委主管煤制油的领导已经向国家能源局进行了专题汇报。国家能源局表态支持贵州省发展煤制油项目,并同意将其纳入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按照计划,贵州拟投资750亿元,建设年产500万吨油品的煤制油项目,以将其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如果该项目顺利“破冰”,将是我国南方第一个产业化的煤制油项目,规模也将超越神华集团鄂尔多斯直接液化项目,成为国内最大的煤制油项目。

  然而,贵州煤制油项目技术合作方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主任、国家煤间接液化工程实验室主任李永旺表示,由于资源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如此大规模的项目获批可能性不是很大。

  实际上,早年“北有神华,南有先锋”的云南先锋煤液化厂,已夭折;地产大亨碧桂园梁国强在云南昭通的煤制油示范工厂项目,已全部退出。

  在最近释放的“十二五”煤化工规划信息中,煤制油项目审批依然呈紧缩趋势,贵州煤制油项目的命运,或许还是一个未知数。

  资本大鳄的投资冲动

  这次试水的是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渝富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经重庆市政府批准组建的国有独资综合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9亿元。作为金融控股集团,渝富公司的主要职能是对国有企业不良债务重组,通过土地储备承担企业破产、环保搬迁等资金筹集,并投资和对地方金融参股控股。

  金融危机前,国际油价高企,这让金融领域里的大鳄渝富公司对一次能源产生了极大兴趣。

  2008年,渝富首入贵州,在毕节地区牵头成立了重庆渝富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渝富公司是第一大股东,持股40%,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也入股,还加上四川、贵州的五六家企业股东。”11月16日,渝富公司投资部副经理周一波如此介绍。

  渝富能源看中的是黔西南州和毕节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有资料显示,该州已探明煤炭储量75.28亿吨,远景储量196亿吨。该地煤炭资源深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煤制油潜力巨大。

  “项目拟选厂址在黔西南州兴仁县巴铃煤化工产业园和毕节地区织金县绮陌乡。”周一波说。有报道称,黔西南州已为该项目规划了25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支持。

  然而,由于各地煤制油项目一哄而上,国家发改委一度关上了审批大门,除神华集团公司煤直接液化项目及神华集团与南非沙索公司合作的煤间接液化项目。渝富能源在贵州的项目也停滞不前。

  “如今,十二五规划是个契机,我们争取将这个项目纳入规划。”11月16日,贵州省发改委能源处安处长在电话里说,目前该项目尚处于前期调研阶段。

  在投资方面,渝富集团将利用其国资背景,采用多个融资平台实行滚动投资。在煤制油领域有个说法,每产一万吨油需投入1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而沿海炼油厂扩建的投入产出比是每增产100万吨油投资不能超过10个亿,也就是说,每1万吨油的投入是1000万元。

  在技术方面,安处长说,贵州项目考虑间接液化技术,由多年从事这方面研究和工程开发的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提供技术支持。渝富能源的股东之一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在该所合成油品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由伊泰、神华、山西潞安、徐州矿务集团和连顺能源共同投资组建的高新技术公司。

  看似只欠审批东风,但在渝富公司董事长何智亚的眼里,“申报的路还长得很。”“我们才做完预可研报告,对项目选址、铁路运输、水电等有规划,但还没有进入董事会的决策程序。”周一波说。

  杀入煤制油领域的还有碧桂园。早在2007年,碧桂园曾以创源矿业的名义在云南昭通招兵买马,因其在广东肇庆曾有实验厂,拟利用云南煤炭资源投资建煤制油示范工厂,但未果。

  投资风险

  不得不承认的是,煤制油是一个高风险高投资的产业。

  “当油价高的时候,做煤制油有利润,但油价一旦走低,根本没做头。目前国内成功案例很少。”何智亚分析。

  煤制油项目对油价、煤质情况、市场煤价都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以目前的工艺可以看出,每产一吨成品油,直接液化消耗原煤是3-4吨,而间接液化则消耗4.5-5.5吨。当煤炭价格在800元/吨时,原油价格要在80-90美元/桶,煤间接液化项目才有竞争力。和直接液化比起来,间接液化的经济性还逊一筹。

  “资金的需求量也很大。渝富能源只是应前期筹备成立的一个公司,如果正式启动,至少要砸进去几十甚至上百亿元的资金。”周一波说。业内测算表明,如果要达到较好收益,规模产量至少要达到100万吨油品/年,启动资金需要30亿元。

  “煤制油若采用间接液化技术,在生产合成气过程中还会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何智亚说。

  在李永旺看来,“贵州老早就想做煤制油,但获批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要批也最多是年产100万吨油品。”他认为毕节的煤质是无烟煤,气化难度大,上煤制油项目不是很理想。

  其实,已上项目也非一帆风顺。

  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参与的三个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中,只有伊泰集团一期规模为18万吨/年的示范厂盈利,山西潞安集团因气化有问题,没有满负荷生产,而神华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尚未开展。

  “贵州只是我们选的几个点之一,我们作为技术公司参与了该项目的前期工作。如果真要启动,我们入不入股还很难说。”李永旺说。

  事实上,除了北方以神华为代表的煤制油项目陆续上马外,我国南方尚无一例成功。

  “在2008年,云南先锋项目就被国家发改委叫停了,连专门成立的云南省褐煤液化办都拆掉了。”11月16日,早年在云南省煤炭工业局负责此事的顾先生在电话里说。

  1996年,国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在全国200多个备选点中选中了云南先锋、神华集团和黑龙江依兰,建设三个示范性的国家“煤变油”项目。因煤炭资源丰富,一度有“北有神华,南有先锋”之称。

  然而,投资额高达100多亿元,自有资金不得少于36亿元,云南先锋项目一度陷入尴尬境地。据了解,云南先锋项目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成本,其煤气化装置约占总投资的40%,且运营费用不菲。先锋项目仅从德国进口设备的预算就达34亿元。

  随后,云南煤化工集团旗下的云南解化集团有限公司也利用小龙潭褐煤资源优势,拟上马100万吨煤制油,后被国家发改委叫停,变成了煤制二甲醚。

  “云南的煤质不好,做煤制油代价太高,平均热量才3000大卡左右。何况云南、贵州的煤很难拉出来。在政策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南方不主张搞煤制油。”李永旺说。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