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煤炭 煤炭经济运行

我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2009-07-15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煤炭供需结构性矛盾已经存在多年,至今仍严重制约着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的经济发展。有数据显示,2008年,东北三省煤炭总产量为1.91亿吨,煤炭消费量大于产量。其中,产量达到1亿吨的黑龙江省,为辽宁、吉林两省缺煤地区提供煤炭达5000万吨以上。与之相反,内蒙古东部地区褐煤供大于求的情况则极为严重——煤价低、煤炭利用率低,每年调出煤炭约4000万吨。

  结构性失衡

  煤炭供需结构性矛盾已经存在多年,至今仍严重制约着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的经济发展。有数据显示,2008年,东北三省煤炭总产量为1.91亿吨,煤炭消费量大于产量。其中,产量达到1亿吨的黑龙江省,为辽宁、吉林两省缺煤地区提供煤炭达5000万吨以上。与之相反,内蒙古东部地区褐煤供大于求的情况则极为严重——煤价低、煤炭利用率低,每年调出煤炭约4000万吨。

 

 据了解,内蒙古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企业发展迅猛,煤炭产量也快速增加。今年1月至5月,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产煤500多万吨,同比增长83.11%;华能呼伦贝尔能源公司产煤886万吨,同比增长14%。

  华能呼伦贝尔能源公司销售人员介绍,内蒙古东部地区褐煤年产能为1亿吨以上,现在当地市场只能消耗褐煤产量的一半,褐煤主要走外销,然而吨煤售价只有100元到150元。

  目前,内蒙古东部地区褐煤市场供需失衡的现象已经很严重了,而各煤炭企业扩能速度却不见减缓,今年计划产量有所增长。

  从2001年开始,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连续6年保持每年百万吨产量增速,今年还将建成千万吨级露天矿。

  华能呼伦贝尔能源公司扎赉诺尔煤业公司今年计划产煤900多万吨,伊敏煤电公司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多生产近200万吨。依照这样的发展态势,供需失衡将愈演愈烈。

  与内蒙古东部丰富的煤炭资源相比,缺煤则成了吉林、辽宁两省的突出问题。据了解,辽宁作为煤炭消耗大省和经济大省,每年一半的煤炭消费量需要从省外调入,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资源的匮乏更是令该省有关负责人头疼。

  内蒙古东部的褐煤不适合长距离运输,变输煤为输电成了调配煤炭资源的一个有效途径。有不少来自煤炭企业的人士建议,加大对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力度,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制定“褐煤就地转化、发展现代煤化工、变输煤为输电”的发展战略,加快电网改造,避免结构性失衡越来越严重。

  一个好消息是,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在呼伦贝尔市电网、兴安盟电网整体划转协议上签字,并举行了国家电网公司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揭牌仪式。下一步,内蒙古东部电网将会尽快融入国家电网的整体发展。根据国家电网的规划,将有一条特高压线路将当地开发出来的风电、煤电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东和华中地区。此举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内蒙古东部地区丰富的褐煤资源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经营压力大

  与上一轮市场低谷相比,如今煤炭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了,但承受的压力也增加了不少。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市场压力,另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各种地方税费压力。

  据了解,吉林省地方政府正在加大对煤炭企业资源价款和环境保证金的征收力度,追缴安全生产费用所得税,这增加了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另外,今年增值税税率提高4个百分点,增加了煤炭企业的负担,一些老企业更是不堪负重。此次增值税税率提高后,虽然新购入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在税前抵扣,但是抵扣涉及的项目少,大多数企业仅在1%以下。

  据辽宁抚顺矿业集团统计,由于增值税及相应附加税的增加,该集团将比去年多支出现金近1亿元。抚矿集团去年缴纳的税收总额占其全年销售收入的16.31%,今年则将上升到22.28%。这严重阻碍了这家处于转产转型期的百年老矿的发展。

  与这一情况类似,很多企业至今仍承受着较重的社会负担,如珲春矿业集团和扎赉诺尔煤业公司。他们提出这样的建议:国家出台经济政策时应区别对待。

  另外,从今年7月1日开始,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开征煤炭价格调节基金,褐煤吨煤成本增加8元,这大大压缩了褐煤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如果加上增值税税率的提高,内蒙古东部地区褐煤生产企业面临全面亏损。

  政策待落实

   辽宁省阜新市早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矿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老矿区服务年限仅为6年,但至今重大项目和职工转岗分流尚未得到落实。他用一句话形象地道出了企业的境遇:“有关部门一直让我们在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但是我们连拼杀的枪支弹药都没有啊!”

  和阜新矿业集团一样面临煤炭资源枯竭问题困扰的还有吉林省煤业集团。该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也遇到后续资源不足和难以获得省外资源的困难。

  早在2007年12月,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但是相关政策始终没有得到落实。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大型煤炭企业后续资源严重不足,企业转型得不到政策和资金支持,有着寸步难行之苦。

  目前,煤炭企业转型已迫在眉睫。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老煤炭企业转型最突出的问题集中在资源配置、税收政策、资金来源三个方面。阜新矿业集团负责人认为,没有后续资源,4万多名职工日后的安置问题难以解决。因此,他希望国家在资源配置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

  有关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强化矿产资源管理,提高产业门槛,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资源开发秩序,避免大型煤炭企业无煤可采、小煤窑私挖滥采;在资源配置上,要对资源枯竭型企业给予扶持。

  专家还建议政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并出台更优惠的政策,优先支持资源枯竭城市的煤炭企业开发新矿区;对资源型企业在税前按一定比例提取可持续发展准备金,用于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开发新区矿产资源,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和企业关闭破产后的一系列问题。

  有关人士认为,对于处于转型期的老企业,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资源税政策改革要考虑衰竭期煤矿和成长期煤矿的差别。对于处于转产期、转型期的国有煤矿,资源税政策不宜调整过多,应对煤炭生产过程中副产品的加工利用减免税收。对煤矸石、废页岩等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进行加工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应对加工制成的产品免征销项税。

  除了缺乏资源和税收优惠政策外,资金也是摆在企业转型路上的一道坎。据抚顺矿业集团测算,该集团完成转产转型工作需要30亿元乃至更多的建设资金。这些资金靠企业自筹只是杯水车薪。

  第二篇江苏、安徽、河南、河北

  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四省分属我国经济发达或较为发达的华东、中南及华北地区,其中江苏是轻工业、外向型经济地区的代表,安徽是华东地区最主要的能源基地,河南、河北两省钢铁、煤化工等重工业较为发达。这四个省均是煤炭需求量大的省份,其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基本可以反映三个不同地区的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产销量下滑

  今年前5个月,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四省煤炭产量共1.57亿吨,同比下降1190万吨,降幅7.9%。产量有所下降,但是降幅并不是很大。

  今年1月至5月,河南省原煤产量5698万吨,同比下降30%左右,原煤销量同比下降34.2%。该省重点煤炭企业产量同比都有增长,中平能化集团等6家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产量同比增长5.36%,产量下降主要受小煤矿关闭、整合的影响——地方国有煤矿产量同比下降38.5%,乡镇煤矿产量同比下降83.67%。

  目前,河南煤炭市场回暖缺乏支撑,预计将暂时保持总体宽松态势。有关人士透露,河南省已经复产的小煤矿年生产能力超过2500万吨。业内人士分析,下半年,迫于财政压力,各级政府将加快小煤矿复产验收速度,验收合格复产的小煤矿将越来越多,一些大型煤矿的技术改造工作也将逐渐完成,原煤产量可能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如果主要产煤地区和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不能有效实施限产,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将加剧。

  今年1月至5月,其他三个省的情况是:江苏省煤炭产量同比下降5.29%,安徽省煤炭产量同比增长12.79%,河北省煤炭产量同比增长2.73%。

  从需求方面看,江苏、安徽所在的华东煤炭市场,北部地区好于南部地区、内陆地区好于沿海地区。淮北矿业集团产销总体平衡,焦煤、肥精煤略显偏紧,瘦精煤、1/3焦精煤基本持平。淮南矿业集团销售人员反映,现在电厂开始催煤,电煤价格有上行的趋势。

  目前,河北省煤炭市场以稳为主,保持了产销平衡,局部地区、个别品种供应偏紧。随着钢材价格的逐步回升,钢厂和独立焦化厂大面积复产,冶金用煤需求量回升,冶炼精煤、烧结煤、高炉喷吹煤市场呈现出平衡偏紧的态势。块煤市场则运行不佳,块煤需求疲软,市场价格下跌。河北南部电煤市场供应偏紧,电厂满负荷运转,6月电厂存煤可用天数比5月减少5天到6天。

  售价近成本

  今年前5个月,四省商品煤综合售价与2008年全年平均综合售价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冶金用煤价格与2008年最高价格相比,下降幅度超过50%。

  目前,部分地区企业的电煤合同价格与成本十分接近。记者了解到,开滦集团唐山区域的重点电煤合同价格仅高出成本价不足5元,郑州煤炭工业集团目前的电煤合同价格也不高,已经处在亏损边缘,而以供应电煤为主的淮南矿业集团,上半年主业已经亏损。

  此外,利润下滑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煤炭企业自主经营的煤化工、电解铝等下游产业亏损严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下半年,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行业产品价格下降,化工企业亏损严重,其中河南煤业化工集团2008年仅化工板块就亏损3亿多元。

  非煤待探索

  近年来,煤炭企业纷纷由单纯从事煤炭生产走向综合产业链发展。如今,企业非煤产业投资比重在不断提高,部分企业的非煤产业投资额已经高于煤炭主业投资额。有专业人士认为,煤炭企业投资的非煤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仍需要继续探索。

  目前,已经有一些煤炭企业结合自己的优势,在非煤产业经营方面办出一些亮点。如淮南矿业集团提出“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发展战略,改变了以前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产业模式,企业将逐步转变为以煤电为主、具有金融功能的新型能源企业。该集团已经建成淮沪、淮浙2座4?菖60万千瓦机组联营电厂,电力产业总的发电能力达1050万千瓦。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来,企业营业收入以煤炭销售收入为主,在发展非煤产业之后,煤炭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发电收入的比重则逐年增加。

  开滦集团以煤炭产业为基础,以煤焦化、煤电热、现代物流为支柱,以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建设施工、建材化工为支持,大力开展物流业务,预计今年物流业务收入将超过200亿元,超过主业经营收入。2008年,该集团与首钢合资的迁安焦化厂全焦产量300多万吨,甲醇产量6.18万吨,煤焦化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达70%以上。

  淮北矿业集团大力实施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规划,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构建以煤为基础、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2008年,该集团焦炭产量为135万吨,水泥产量为103万吨,发电量超过4亿千瓦时,形成煤—焦—化—电、煤—电—电石—聚氯乙烯、煤—电—铝—建材等产业链。

  尽管煤炭企业在非煤产业投资方面有一些经验,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煤化工、冶金行业的产品成本在增加,产品价格却在下滑。非煤产业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发展劣势凸现,煤炭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三篇内蒙古、陕西、宁夏

  内蒙古、陕西、宁夏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从探明煤炭储量来说,内蒙古探明煤炭储量全国第一,陕西全国第四,宁夏全国第六。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当地煤炭工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煤炭工业迅猛发展的背后,煤炭市场供大于求、运力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环境压力大等问题显露出来。

  增产不明智

  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内蒙古原煤产量2.28亿吨,同比增长32.7%;陕西原煤产量8050万吨,同比增长15.6%;宁夏原煤产量2100万吨,同比增长30%。在煤炭需求不旺、价格低位运行的情况下,三个地区煤炭产量却保持着较大的增长幅度。

  内蒙古一位煤炭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各项税费的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而煤炭价格则同比下降,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一位管理人员介绍,今年1月至5月,该集团吨煤成本同比增加29.07元,而5月陕西吨煤综合售价为575元,同比降幅达7.9%。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和职工工资的发放,煤炭企业不得不选择增产保收入。

  业内专家认为,增产保收入是煤炭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种方法,能在一定时间内缓解企业承受的压力。但是,从大环境来看,增产会使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愈加严重。如果企业都这么做,市场将每况愈下。因此,为了煤炭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企业应适当控制煤炭产量。

  还有专家指出,宁夏的太西煤珍稀煤种,有必要进行保护性开采。

  铁路是瓶颈

  从今年电煤合同签订的情况来看,内蒙古全区五大发电集团的电煤合同仍没有结果,陕西省内电煤合同也是久拖未果。内蒙古、陕西、宁夏都是重要的煤炭产地,但当地消耗的煤炭并不多,大量煤炭还要走外销这条路。电煤交易处于无合同、无法开票结算的非正常状态,给煤炭企业的正常经营核算带来诸多不便,也增加了企业煤炭外销的压力。

  据了解,目前内蒙古、陕西、宁夏三地煤炭产量和运力并不协调。产量上来了,但是铁路运力并没有跟上。伊泰集团工作人员反映,鄂尔多斯市铁路建设相对滞后,在煤炭产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下,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陕西同样面临着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2008年,该省铁路运输煤炭9600万吨,运力缺口达5000万吨。业内人士预计,到2010年,该省煤炭产量将达到3亿吨,铁路运力不足将导致外运受限,给煤炭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严重影响。

  环境待治理

  内蒙古、陕西、宁夏是我国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地区,天然植被少,土地裸露在外,干燥少雨,因此土地沙化、盐碱化问题逐年加重。

  有专家认为,过度开采煤炭除了直接造成土地沉陷、盐渍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外,还会引发次生环境问题,解决不好会造成大灾难。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为了保证生产者的安全,需要进行人为疏干排水,由此导致水资源流失。在半干旱的地区,这还可能成为土地荒漠化的诱发因素。

  另外,煤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煤矸石、露天矿剥离物、煤泥、粉煤灰等。这些固体废弃物占用大量土地,影响生态,破坏景观,也是次生环境问题之一。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