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煤层气

中国煤层气产业面临“地震”式调整

2008-07-15 中国能源投资网
 

    据悉,中国煤层气产业经过近20年平淡发展后迎来“地震”式的调整。从各国同行业看,世界上富煤大国都已经在同一时期的煤层气开发中取得长足进步和明显的优势。从产业发展阶段看,中国煤层气产业还正处于小规模商业开发阶段,距离大规模商业开发尚有一段距离。这次调整的对象是煤层气业最重要的公司中联煤,公司自1996年成立以来就拥有煤层气勘探开发对外合作专营权。

    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以促进国内薄弱产业的建立和快速成长是一种发展思路,对于海上石油的开放和开发,中国就有成功的先例。然而中联煤的发展速度远逊于中海油,后者拥有的是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的对外合作专营权。

    国家对这两个公司的先期投入都很微薄,但中海油的高速发展已经带动整个海洋石油的产业链进入繁荣期。中海油总公司2007年实现合并销售收入约1600亿元人民币,合并利润总额约565亿元;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净资产约1700亿元。除了最初的石油勘探开发业务外,公司已经在中下游的核心业务中取得进展,业务范围包括炼油、化工、化肥、重交沥青、液化天然气、天然气发电、天然气管网、国际贸易、金融等。相比之下,中联煤显然在过去的12年中表现平平。其主要原因包括中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这一客观因素导致对外合作过程中,国外成功的技术在国内运用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管理上的软肋也制约了中联煤的发展。

    事实上,中石油和中煤集团各持50%股份并没有发挥强强合作的效果。正是这50%的股份,使管理层双方处境尴尬,因为谁都无法完全控制中联煤的发展方向。对于中联煤,取得独立发展权后,公司下一步有单独上市的计划。这也是关键的一步。

    这次“地震式”的调整使得公司管理层面临“大换血”,中石油离开,带走资产和管理人员,公司面临分家的阵痛,需要时间去适应和磨合。然而从公司长远发展看,正如公司董事长所说,这恰好是一件好事。中石油的退出解决了中联煤独立自主决策的问题。

    从资金密集型能源行业的发展规律和中海油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每一轮的公司规模升级和产量突增都意味着巨大的融资需求。在借力外国石油公司的资金和技术后,再借资本市场之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是必由之路。

    从这一点看,中联煤的真正独立发展不仅有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煤层气工业走向成熟,煤层气开发从小规模的商业开发迈向大规模的商业开发。

    另一方面,中石油也将在今后煤层气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中石油预计将很快整合煤层气业务,把从中联煤带出去的资产与公司原先的煤层气勘探业务整合。中联煤和中石油双方的关系也将从有问题的合作走向有限而有益的竞争。

    所以“地震”后两大公司的合力和煤层气行业爆炸式的发展值得期待:截至2007年底,国内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340亿立方米,煤层气年商业产量不足4亿立方米。根据《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3000亿立方米;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00亿立方米;建设煤层气输气管道10条,设计总输气能力65亿立方米;重点建设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源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