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煤制油 投资

煤制油投资过热须适当降温

2008-01-03 中国能源投资网
 

    河南煤化工项目又添一重量级“新丁”。日前,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河南颖青化工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打造河南最大的煤化工基地。

  几乎是在双方签约的同时,从河南省环保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从2007年开始,将把煤化工等潜在产能过剩的项目列为环境准入、从严控制审批对象。

  面对投资过热的煤化工产业,国家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推进发展替代能源战略的同时,谨慎审批试点项目。

  保障能源安全,我国将向多个煤制油新项目投资约150亿美元

  从2005年起,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在6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运行,为应对飙升的原油成本,今后5~10年,我国将以陕西、山西、云南和内蒙古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制油产业发展,降低对国际石油的依存度。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我国将向多个煤炭液化制油新项目投资大约150亿美元。

  为在煤炭转化和发展石油替代能源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我国近两年已开始煤制油产业化试点。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神华煤炭直接液化制油项目通过专家评估。8月25日,神华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工建设世界首套直接液化的煤制油工业化装置。建成投产后,可生产各种油品320万吨/年,其中汽油50万吨/年、柴油215万吨/年、液化气31万吨/年。

  目前各地发展煤制油的热情很高,拥有煤炭资源的省份都纷纷集资、引资或合资,建设或开展大型煤制油项目的前期研究和规划。截至2006年底,在建和规划中的煤制油项目规模达到4017万吨/年。

  在煤制油投资“高热”状态下,应进行产业健康发展的“冷思考”。

  提高煤炭有效利用率,避免石油、煤炭供应的双重安全压力

  煤与石油是国家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的煤炭资源与石油资源比较是相对丰富的;但从全球范围观察,我国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球平均值的60%。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我国应该提高煤的有效利用率,对国内煤炭资源给予必要保护。

  煤制油技术可分为煤炭直接液化和煤炭间接液化两种。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局提供的热当量换算公式,石油与标准煤的热当量比为1∶1.4286,以此为依据进行测算,采用直接法煤制油工艺,煤的热能利用率为47.6%(约3吨煤出1吨油);而间接法的利用率仅为28.6%(约5吨煤制1吨油),即有71.4%的热能在煤制油的过程中消耗了。因此我国在实施煤制油项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重点关注和推广煤消耗量相对较少的直接法煤制油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如果中国短期内盲目地大量上马煤制油项目,其后果将是以惊人的速度耗尽我国本来就稀少的“高品质煤”。中国的崛起主要依靠自身拥有的有限资源,而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资源将是未来几十年战略机遇期的支柱能源,大量的煤制油项目在短期缓解石油供应压力后,却将在长期时间内引起我国石油、煤炭供应的双重安全压力。

  面临投资、技术和市场三大风险,煤制油启动阶段国内布点不宜过多

  由于我国煤制油发展存在投资、技术和市场三大风险,在煤制油发展的初期阶段,应谨慎试点。

  目前煤制油项目的投资巨大。仅从设备角度看,建设一套百万吨级的煤制油装置,动辄需投资数百亿元。由于现阶段煤制油的投入产出比过低,产品成本核算中摊入的设备折旧费和银行贷款利率偏高,所以即使在建的煤制油项目能顺利投产,其产品与进口原油相比是否具有价格竞争力,仍是问题。

  煤制油还存在技术风险。间接法制油国外有3套工业化装置运行,而国内只有中试装置,没有工业化装置运行;直接法制油,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已经运行的工业化装置,神华直接液化工业化装置在世界范围内是首次建造,存在着工程放大、设备制造与安装、催化剂性能、生产工艺控制等诸多难题。

  市场风险难预料。煤炭价格每上涨100元/吨,每桶煤制油的成本就增加5~8美元。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相关人士认为:“时至今日,煤炭价格已经比神华项目评估时的80元/吨上涨了4倍。以目前的煤价制出来的油,价格是否具有竞争力值得怀疑。”此外,到装置投产时,水、电、汽、运输等费用和人工费,也将远远超出评估时的水平。这无疑会抬高煤制油的成本,带动产品价格上扬。国际油价的变化也将影响煤制油产品的竞争力。俄罗斯财长库德林3月21日表示,国际石油价格高峰期已基本过去,今后国际石油价格在政治或其他方面的风险影响下,可能会在个别时点有所提高,但从长远看,国际石油价格将走低。如果油价大幅下跌,煤制油将面临石油产品的竞争风险。

  由于我国石油资源有限,国家有必要从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将煤制油列入能源安全战略储备项目。但煤制油面临投资、技术、市场等三方面的巨大风险,国家在启动煤制油项目的初期阶段,应集中财力,选择不同的装置规模、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技术来源,分别建设工业化示范装置,待装置建成后,由专家对这些示范装置进行综合评估,从中选出技术经济指标最佳的煤制油工艺,再根据全球原油供应状况,审时度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掌握核心技术,推进国产化进程

  由于煤制油涉及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我国应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选择技术来源时,应把引进技术和国内技术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据了解,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开发的煤制油催化剂主要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所的煤制油中试装置也已运行多年,采用中科院技术建设大规模工业化装置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国家在部署煤制油项目时,应站在能源安全的高度,重点扶植国内技术,组织国内一流的化工工程公司(设计院)完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装置的工程设计,推进国内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