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煤制油 风险

前景广阔 煤制油需规避风险

2008-01-03 中国能源投资网
 

    作为石油净进口国,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而且在不久的将来,石油资源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枯竭。除了以政治和经济的方式参与有序竞争之外,我国增加石油资源的主要渠道是开发人造石油——从煤炭中提炼石油,即煤制油。因此,从我国石油消费现状、煤炭储量、能源战略等角度对煤制油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研究其经济可行性,尽快制定出煤制油的发展策略,乃是当务之急。

    煤制油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趋势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已从多次石油危机中吸取教训,普遍建立起完备的石油安全体系。发达国家为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突发事件,一般都储备相当于90天的石油进口量,日本和美国的石油储备更是长达半年之久。我国是惟一没有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如果短期内出现石油供应中断,后果将不堪设想。为确保石油安全,将煤制油列入能源安全战略储备项目,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趋势。目前,油价高而且不断上涨,把煤制油推向了一个战略转折点。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原油产量只能保持在1.6亿~1.7亿吨/年的水平,我国已成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为解决我国石油供不应求的问题,增加进口是一种途径,而煤制油则是从自身出发实现自给自足,更具经济性。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油品短缺约在2亿吨左右,除1.2亿吨需要进口外,煤制油技术可解决6000万~8000万吨以上,投资额在5000亿元左右,年产值3000亿~4000亿元。其中,间接液化合成油可生产2000万吨以上,投资约1600亿元,年产值1000亿元左右。从经济效益层面看,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的煤制油生产企业,以原油价不低于25美元的评价标准,内部收益率可达8%~12%,柴油产品的价格可控制在2000元/吨以内。

    煤炭因其储量大和价格相对稳定,成为中国动力生产的首选燃料。在本世纪前50年内,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导地位。2006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下发的《’十一五’十大节能工程实施意见》中,力推一批石油替代产品,包括煤炭液化生产石油产品,为煤制油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从煤制油所需的原材料煤炭来看,我国煤制油本身具备了资源储量和进口两方面的优势:第一,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2.6%,居世界第三位;第二,国家将煤炭进口关税由3%~5%降低到1%,煤炭进口成本降低,大大鼓励了煤炭进口,煤制油项目没有资源短缺之忧。

    煤制油技术的开发方兴未艾

    煤制油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加工生产油品。煤制油技术可分为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制油两大类。直接法煤耗低,3吨煤出1吨油,但直接法反应条件苛刻,对设备材质要求高;间接法大约是5吨煤制1吨油。从煤制油生产工艺过程来看,间接液化制油具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特点。

    世界上目前只有南非拥有一套年产品800万吨油品的间接煤制油工厂,是世界上惟一大规模的煤制油商业工厂,并为该国提供了60%的运输油料。其实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也都有成熟的技术,但他们都没有投入工业化生产。我国与南非于2004年9月28日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这个备忘录,我国两家大型煤炭企业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分别在陕西和宁夏与南非萨索公司合作建设两座煤炭间接液化工厂。这两个间接液化工厂的首期建设规模均为年产油品300万吨,总投资分别为300亿元左右。通过引进技术并与国外合资合作,煤炭间接液化项目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并实现了可靠地建设煤制油示范项目的目标。

    神华集团还在建设我国首个大型煤直接液化制油项目。目前,世界上尚无煤直接液化工业化生产装置,神华集团的煤直接液化项目建成后,将是世界上第一套煤直接液化的商业化示范装置。

    该装置已正式于2004年8月底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开工。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总建设规模为年产油品500万吨,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年产油品320万吨,由三条主生产线组成,包括煤液化、煤制氢、溶剂加氢、加氢改质、催化剂制备等14套主要生产装置。一期工程主厂区占地面积186公顷,厂外工程占地177公顷,总投资245亿元,建成投产后,每年用煤量970万吨,可生产各种油品320万吨,其中汽油50万吨,柴油215万吨,液化气31万吨,苯、混合二甲苯等24万吨。为了有效地规避和降低风险,工程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案,先建设一条生产线,装置运转平稳后,再建设其它生产线。

    按照神华的想法,中国要争取15年时间生产5000万吨的煤制油品,相当于100万桶石油,再通过生物燃料生产2000万吨替代能源,从而达到7000万吨的替代规模。如果加上中国自产的2亿吨石油,就是2.7亿吨,2020年的需求预测是4.5亿吨石油,这样基本可以把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50%左右。

    煤制油须规避三大风险

    在2007年1月公布的《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提出’有序推进煤炭转化示范工程建设,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要求’十一五’期间,完成煤炭液化、煤制烯烃的工业化示范,为后十年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就在不久前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国家再次表示,将稳步发展替代能源,制订发展替代能源中长期规划,推进煤炭直接和间接液化、煤基醇醚和烯烃代油大型台套示范工程和技术储备。同时,国家领导人作出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进行调查,搞清楚替代能源发展方向,妥善选择方向与重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了神华内蒙古直接液化项目现场,表示’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次重大的科技探索’,同时他也提醒到,’要尊重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先行试点,不可一哄而起’。

    实际上,从两三年前到现在,煤制油在中国都是一个受到众多质疑的项目,技术上的不成熟、投资上的巨大,以及对环境、水资源可能造成的影响,都成为项目上马的主要风险。尽管煤制油技术还有不成熟之处,但真正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因素却不在此。煤液化项目未来的难题是如何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专家提供的数据,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每3~4吨煤可转化为1吨油,需要消耗8~9吨水,期间还要消耗大量电能,需建设15万千瓦的配套电厂。而间接液化所要消耗的各种资源则更多,耗水是直接液化的1.5倍。

    至于对煤制油项目污染问题的质疑,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煤制油的生产过程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生产1吨油要排放7~8吨二氧化碳。南非萨索公司作为神华的合作方,也只是在节水和二氧化碳排放两方面做了一些尝试。2012年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对承担二氧化碳减排作出承诺,这显然将对神华和兖矿等的煤液化项目产生直接影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化工分院院长杜铭华希望外界能客观看待煤制油项目的污染问题。他表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是将二氧化硫的排放降下来。他说,在空气污染方面,电厂要比煤液化项目严重得多;在耗水方面,无论化肥项目还是煤制甲醇也都高于煤制油。神华方面已经表示,他们建设的工厂是完全清洁的,将达到零排放和废水、废渣的循环利用。

    除了水资源和环境风险,煤制油的经济风险也不断被提及。国家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胡静林曾表示,中国煤制油产业能否发展,最终还要看市场,包括油价、煤价、水价的市场供求状况。

    制定适合国情的煤制油发展战略

    对刚刚起步的煤制油产业,所有人都说好反而更危险。所以,必须对煤制油保持谨慎的态度。首先,煤炭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煤制油的实质是’以一种稀缺资源去替代另一种稀缺资源’;其次,煤制油不仅投资巨大,还面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与国内煤炭价格波动的风险;最后,煤制油将带来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二氧化碳污染,还要受到水资源的约束。因此,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煤制油发展战略,才能使煤制油项目走上健康轨道。

    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引导发展。国家要积极地做好煤制油产业的总体规划,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以避免投资风险,要全盘考虑生产地的资源、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承载力,切实制订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引导和规范发展。

    其次,要先示范,后推广。可先建2~3套工业化示范装置,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再进一步推广应用。

    第三,不断加大科研力度,改进和改善煤制油技术,从根本上降低成本带来的风险。

    第四,煤制油产业的总体规模应该在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上,以满足煤制油行业的发展规模需求;

    最后,要鼓励像神华这样的大企业进行煤制油项目的试点,国家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增强其抗风险能力,使其成为国家石油战略的另一个坚实后盾。同时禁止小企业建设煤制油项目,这是从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谐社会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