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石油

全球性石油薄利时代来临

2014-07-23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国石油企业积极顺应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参与全球资源并购和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已成为国际能源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生产经营活动性质与国际石油公司日益趋同,面临的挑战也是共同的,其中成本上升就是最突出的一个方面。

  目前“高油价”带来的利润正被日益侵蚀,成本上涨势头又不可避免,全球性的石油薄利时代正在到来。

  在全球一体化时代,中国石油企业积极顺应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参与全球资源并购和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已成为国际能源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生产经营活动性质与国际石油公司日益趋同,面临的挑战也是共同的,其中成本上升就是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世界石油工业或将在新一轮“薄利时代”中艰难捱日。在此情形下,中国石油企业更应苦练内功,在严峻经营环境中努力提高竞争力。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繁荣中的隐忧

  在国际油价处于“百元时代”,全球各大石油公司动辄百亿美元级别的盈利收入情况下,谈论全球油气公司进入“薄利时代”,似乎有点危言耸听。然而历数全球各大石油公司交出的2013年成绩单,确实存在令人担忧之处。

  以壳牌为例。在今年3月13日召开的2014管理层分析报告会上,新任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范伯根承认:就整个年度经营来看,壳牌的业绩表现不尽人意。从它发布的2013年业绩看,公司营业收入4975亿美元,较上年减少了4%,其中上游收入929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8.67%,下游收入4044亿美元,占81.29%,分别比上年减少2%和5%,更为严重的是,壳牌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比下降了近40%,每股收益和动用资本回报率都有所下降。

  壳牌的遭遇不是孤例。十年来壳牌公司第一次发出盈利预警,不仅是其自身经营困难的反映,也折射了整个行业共同的困境。从一些机构统计的数据来看,全球大石油公司遇到了一致性挑战,主要包括:资本支出持续增加,产量上涨幅度小。2009——2013年,埃克森美孚、壳牌、BP、雪佛龙和道达尔五大石油公司资本支出从1072亿美元增长到1840亿美元,年均增长14%。2011——2013年五大石油公司原油产量平均下降6%,天然气产量下降4%。盈利能力下降。近两年,五大石油公司投资回报率均出现下降。埃克森美孚投资回报率从2011年的24.2%下降到2013年的17%,壳牌从15.9%下降到7.9%,雪佛龙从21.6%下降到13.5%。成本显著上升。与盈利能力下降相对应,2008——2012年埃克森美孚上游操作成本从8.72美元/桶上升到13.02美元/桶,BP从6.68美元/桶上升到12.5美元/桶,壳牌从8.73美元/桶上升到12.47美元/桶。

  从中国的情况看,国内石油公司过去六年间,营业收入、总资产、油气总产量复合增长率这三项指标的表现抢眼,明显优于业界同行,显示了国内石油公司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过几家公司也面临着与国际石油公司的相同挑战,那就是成本增幅上涨压力加大,这一点从近年来各公司业绩年报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油价双刃剑

  石油行业有一句话广为流传:“石油行业是靠天吃饭”。这个“天”,指的就是油价。表面上来看,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攀升,从2004年的每桶40美元左右一直攀升到目前的100美元左右,总体上看这对石油公司是利好,但高油价是一把“双刃剑”,看似诱人,实际上也是有利有弊。

  从油价的生成机制看,国际油价主要以美元计价,这几年油价高企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元走弱,国际市场的美元供应宽松,使得美元购买力相应下降。而且,高油价也在推动各项生产成本、服务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这或许就是雪佛龙公司CEO约翰?沃森指出的“如今的油价100美元/桶,仅相当于过去的20美元/桶”的重要背景。

  从油公司实现油价的能力看,不同公司之间资产结构差异很大,必然带来实现价格参差不齐。比如石油与天然气的价格差异,美国页岩气革命催生了henryhup的低气价,只有欧洲气价和亚洲气价的1/3甚至1/4,很多大公司的天然气资产分布在北美,那么盈利能力必然受损。这几年北美页岩气价格低迷明显拖累了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大公司的盈利表现,因此很多公司正在谋求从页岩气资产转向页岩油(美国EOG公司就是转型的典型)。还比如,不同品质的原油之间价格差异较大,米纳斯油价和布伦特、杜里、WTI的油价不同,油砂的价格和常规油的价格也不同。在2012年布伦特油价将近112美元/桶的情况下,不同石油公司实现油价的价差最大者竟然达到30美元/桶。可见不同的资产结构对实现油价具有重大影响。

  从政府对油价政策控制的角度看,由于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国内外政府对石油行业开始征收“暴利税”。从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对石油开采企业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石油特别收益金,最初的起征点是40美元/桶,2011年11月1日起起征点上调至55美元/桶,这对石油公司的压力不小。

  从产业链价值最大化的角度看,目前大多数石油公司是上下游一体化模式,上游原油价格高企,必然会对下游炼油环节盈利造成压力。尤其是在中国目前成品油定价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价格无法有效传导,炼油公司往往承受亏损。

  成本上升步步紧逼

  对石油公司来说,决定利润好坏最根本的两个因素是产品价格和成本,二者形成的“剪刀差”就是公司的利润。剪刀上端的“高油价”未必真“高”,而剪刀下端的“成本”却在步步紧逼。放眼全球石油行业,成本上涨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公司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量增长缓慢带动成本上升。目前大部分优质油气资源掌握在以中东为主的OPEC国家中,国际大公司只能依靠原有老油田进行生产,或者向难度更高的油气领域进军。与以前相比,同样的资本投入,新发现储量变少,产量增幅也很小,这意味着同样的投资获得油气收益减少,桶油成本自然剧增。一项数据显示,国际石油公司近10年资本开支上涨了417%,但产量竟然只增加2%。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维持老油田递减的成本增加,例如在北海,过去两年资本开支达到历史最高,但产量增长有限。

  非常规油气开发成本大幅上升。目前,很多大石油公司向深水石油开发、重油、油砂等领域发展,而这些领域的商业开发成本已达到80美元/桶左右的水平,这使得国际公司的总体生产成本大幅提升。

  全球大型油气项目实施成本激增。受宏观经济、行业景气周期等因素影响,目前全球油气项目的服务、材料、劳动力等各项成本持续增加。尤其是一批大型项目建设的推进,进一步刺激全球工程材料、技术人才供应紧张,推高了项目成本,导致大型项目成本超支、项目延期等问题,这些项目建设成本都会以DD&A(折旧、摊销与递延)等形式体现到桶油成本中。例如,澳大利亚高更项目总投资从2009年的340亿美元,上涨到目前的520亿元,涨幅高达41%。

  各种政策性成本增加。资源国日益严苛的财税、法律条款,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环境成本增加,也是石油公司成本上涨的重要原因。目前,不少资源国对本国油气的控制呈收紧趋势,跨国石油公司在油气富集地区谋求高利润回报的概率将大大降低。此外,随着低碳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世界各国政府对油气行业活动的监管将日益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零排放”等)将使石油公司的开采成本大幅攀升。而各国有关气候变化政策的出台,也将对石油公司资本开支造成较大影响。例如,澳大利亚上一届政府已向包括油气生产商在内的主要碳排放大户征收每吨23澳元的碳税,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负担。

  对全球众多上下游一体化的油公司来说,上游是其盈利能力最强的板块,盈利能力约占总收入的70%左右。目前“高油价”带来的利润正被日益侵蚀(何况未来几年还要承受油价可能走低的压力),成本上涨势头又不可避免,如果上游“龙头”的盈利能力受损,现金流必然受到影响,这或许是2013年全球石油公司现金流普遍紧张的原因。如果这种势头一直延续下去,说石油公司未来面临严峻挑战,并非一个杞人忧天的论断。

  大趋势难以逆转

  如果从更长时段、更宽眼界看石油公司当前的困境,我们会发现成本上涨带有某种必然性。

  石油行业“景气周期”的必然产物。过去十年,受新兴国家经济崛起的带动,全球石油需求激增,油价节节攀升,带来了石油行业的繁荣景象。在行业景气周期内,大型石油公司上游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原先低油价下不可能被开发的边际油气田,也以较高的成本被开采出来。石油行业的繁荣使得原材料及服务成本也水涨船高,令国际石油大公司头疼不已。

  全球能源转型的内在要求。从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实践看,从储量小的常规油气走向储量更大的油砂、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从陆地走向浅水再走向深水,从高碳的石油走向低碳清洁的天然气等能源,是世界能源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转型。大石油公司纷纷抢滩北美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资源,是合乎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然而非常规油气的开发成本更高,技术要求更高,对石油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必然带来挑战。

  世界各国油气资源政策趋紧的客观趋势。从全球范围看,资源国对本国油气的控制力度加大,从早期的租让制到PSC合同(产品分成合同),再到目前一些中东国家的技术服务合同,国际石油公司从早期的“地主”、到合作者、再到“打工仔”,获取资源的成本更高,面临的政策条件更苛刻,生存环境变得更为恶劣,利润空间大幅压缩。

  低碳经济大潮的影响。随着国际上对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石油公司安全环保方面受到的监管更加严苛。各种资源环境方面的税收以及污染带来的巨额赔偿等,都导致石油公司的成本升高。

  综合来看,石油公司成本上涨是全球经济、行业周期和发展趋势、主权国家政策变化、地缘政治、环保运动兴起等多种原因的产物,一方面是外部环境变化的被动结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行业主动谋变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很难有一家石油公司能跳出“成本上涨的周期率”,差异只在于成本上涨的幅度有多大,是否能在同行中取得一定的优势,这也是每个公司可以着力提高竞争力的地方。

  应对之策

  尽管成本上涨压力巨大,但从长远看,全球石油行业有三个“不会变”:未来几十年化石能源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的格局不会变;世界能源从高碳向低碳、从常规向非常规发展的长期趋势不会变;全球油气供需中,供应端中长期偏紧的态势不会变。虽然未来几年全球油气供应可能会呈现宽松局面,但是从未来二三十年世界能源消费增长来看,提供价格合理、安全、可持续的油气供应,仍将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

  展望未来的能源大趋势,基于上述的“三个不会变”,加上边际油气开发门槛以及中东等国家油气生产的社会综合成本,决定了国际油价不可能走到很低的水平。但是,这丝毫不意味石油公司面临的挑战会减轻。如果成本控制不力,业务经营活动无法产生正现金流,必然会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全球巨型项目越来越多,不排除因为一两个重大项目投资失败导致公司倒闭或者被兼并收购的事件发生。

  全行业管控成本已经刻不容缓。对国际大石油公司来说,积极调整战略以应对挑战,是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立足点。结合目前各大公司正在采取的行动,将有以下趋势发生:从注重规模扩张到注重价值增长。投资更加审慎稳健,量入为出,不再一味追求产量,把握好规模、产量与效益的关系,“更小更强”的精干高效型公司将更受青睐。突出战略合作,共同分担风险。IOC与NOC之间、石油公司与油田服务公司之间在战略、技术、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加快资产结构调整。通过有买有卖、有进有退的资产优化,构建高质量资产组合,着眼长远谋划新一轮战略布局,围绕深水、LNG、非常规资源等领域,夯实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加强基础管理,有效管控成本。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实现安全、可靠、负责任和低风险的运营,努力降低运营成本,将成为石油公司的第一要务。突出科技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未来谁能在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上胜出,谁将会更早走向主动。目前BP、埃克森美孚等都在管理上积极谋变,通过管理创新提升公司绩效。

  中国石油公司是国际石油行业竞争中的后来者,在国际竞争中总体处于劣势,在管理、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差距,但是成本上升的压力却一点不小。对此,关注国际石油行业的变化趋势,学习借鉴国际大公司的做法,并积极在提高发展质量、管理效率和技术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同时用好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要素价格总体偏低等“中国优势”,才能在石油“薄利时代”获得喘息之机,进而为长远健康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