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电价

煤价跌破5% 电价下调窗口开启

2013-07-23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煤炭行情跌势很猛,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已经跌破600,报收于592元/吨,跌幅达6.47%,创近5年来新低,已经达到国家发改委指定的5%的政策预警线。

  煤炭行情跌势很猛,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已经跌破600,报收于592元/吨,跌幅达6.47%,创近5年来新低,已经达到国家发改委指定的5%的政策预警线。

  从目前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8家A股煤炭开采类上市公司来看,有6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降低。反观电力企业,截至7月12日,16家发布业绩预报的电力上市公司全部预喜,5家发布业绩快报的公司也全部盈利。其中,国投电力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1亿元,同比增加5662%以上。

  按照发改委的规定 ,煤价波动已经超过5%的预警线,上网电价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同时将电力企业消纳煤价波动的比例由30%调整为10%。

  全国电价酝酿降2分 煤电企业集体反对

  据核算,此次电价下调幅度每度最少将超过2分钱。按照煤电联动的规则,电价进入下行通道是应有之义。一家煤企负责人却对此深表忧虑,“电价下调并不能挽救煤企。”由于电企库存高、电力需求疲弱,采购煤炭本就不积极。如果电价再次下调,电企肯定会进一步压低煤价,不但不会减轻压力,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煤企的压力。

  反对电价下调的煤企并非个例,他们纷纷表示,“调低电价不利于亏损中的煤企。”电价调整仅影响电企的盈利能力,但调低电价显然会促使其进一步压缩成本,而占七成成本的煤炭自然会首先中枪。

  有专家担心电价下调,可能会招致反向的降价恶性循环。煤电联动机制本是在煤价狂涨年代为了保护电企利益而生,所以基本都是在上调,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上调电价后,又推动煤价继续上涨,形成了循环涨价的恶性机制,而这一次,电价如果下调,很可能会招致反向的降价恶性循环。

  而“电价下调”压力也会导致煤企自身陷入恶性竞争。神华、中煤等煤业巨头就曾为了争市场竞相降价,致煤价指数下跌。如果电企受电价下调所迫再压低成本,煤企处境将更不乐观。

  “刚刚扭亏的电企也不会同意调价。”华能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市场研究室主任韩文轩表示,“电力企业长期承受政策性亏损,现在煤价刚降一点,不太可能马上就要下调电价。”目前五大电力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70%。这极可能是电企阻止调价的一个有力说辞。

  发电企业的另一个顾虑则是,尽管发电企业利润向好,一些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但不可忽视的状况是社会用电量增速放缓,正限制发电环节利润的持续攀升,调低电价不利于电厂投资积极性。

  据统计,上半年,全国社会用电量249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增速持续放缓。自2010年至今,这一增速分别是21.57%、12.2%、5.5%、5.14%。用电量增速从两位数的轨道回归到个位数,这一趋势让日子好过起来的火电企业心生疑虑。一个煤企和电企同时无法回避的现实——宏观经济减速造成的电力需求下降。这一根本局面使得双方不得不在日趋缩减的盘子中抢占利润。

  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建机制比调电价更重要

  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目前中国电价的总体水平处于世界第三档次,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他指出,“国内电费构成中有许多补贴在里面”,比如,随着今年政府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因为这些新能源发电较贵,在上网过程中政府就会有一些补贴,而这些补贴还是从电价里面出。张国宝说,“补贴就是从大家的电费里面,每度电加了八厘钱。”

  西部省份,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已经公开或半公开地通过财政补贴方式为工业企业降低电价。比如,甘肃、宁夏和内蒙古已经先后出台了针对能源化工产业的电价补贴政策,而陕西则在这些常规的补贴政策之外,通过一揽子政策将陕北地区打造成为国内首个“低电价区”。陕西省政府的政策计划是,在加速推进落实煤电价格联动等常规政策的同时,鼓励发展园区、企业建自备电厂,推行直购电交易、开展发电权交易等。

  电价下调的时机成熟吗?如果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电价的相应下调也应当只是时间问题。对于“煤电联动”,人们更为关注的或许是这个机制能否真正解决“煤电矛盾”,理顺电价形成机制。

  目前的“煤电联动” 与其说是一种机制,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行政行为。相关部门将电价分为统一电价和浮动电价,统一电价对任何发电企业都一样,但浮动电价却是以原料煤价格变动为依据,由政府核定。当煤炭价格上涨后,以煤炭为原料的电力价格相应上涨,但煤价上涨成本的一定比例必须由电力企业自行消化。

  《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下发后,煤炭价格将完全市场化。但电力价格依然执行政府定价,所谓“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在不开放市场的前提下调整电价,电力行业还是难以从体制上取得突破,也就难以取得更多的“改革红利”。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