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长江上游 水电 开发

长江水电开发争议不断 流域综合规划长期搁置

2012-12-26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以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发电为标志,2012年,规模空前的长江上游水电开发迈入新阶段,围绕梯级开发的地质风险和生态隐忧,各界争论不休。

  以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发电为标志,2012年,规模空前的长江上游水电开发迈入新阶段,围绕梯级开发的地质风险和生态隐忧,各界争论不休。

  吊诡的是,长江水电开发规划本应服从的流域综合利用规划,2009年完成修编后,即被搁置,至今未能获批。

  水电开发“妖魔化”之争

  “我们首先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对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评价研究,从区域和流域的角度,来梳理回顾梯级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河段水电开发环境保护经验,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的问题。”

  201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对“西南地区水电开发热潮背后的环境风险、地质灾害风险以及移民安置中出现的种种争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是早报《金沙江水电报告》刊发一个月后,环保部首次正面回应舆论对“长江上游水电过度开发”的质疑。

  根据公开资料粗略统计,近年来西南地区水电开发计划,总装机达8个三峡的规模。其中,仅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流域,就将建设25座梯级电站。届时,金沙江上下游电站库区将“首尾相连”,“不留一米水头”。

  2012年11月19日,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实现首批两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已建和在建的第三大水电站,进入发电收获期。向家坝是金沙江下游计划开发的最后一级。它与上游的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三座电站的计划开发规模加在一起,相当于两座三峡。

  据《瞭望东方周刊》统计,仅向家坝、溪洛渡的静态投资,合计就高达937.66亿元。而这只是三峡集团公司在金沙江下游的“一期”项目。而已经开始建设营地和展开移民实物指标调查的白鹤滩和乌东德水电站装机容量共计2270万千瓦,主体工程将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动工。如果算上规划中的上虎跳峡(龙盘)水电站,金沙江中下游的这些水库大坝将淹没土地50多万亩。

  如此规模的开发计划,被学界公认为人类水电开发史上罕见的宏大篇章。不过,在部分地质学家、环保学者、水生物学家看来,这也是一次异常大胆的冒险尝试。

  水资源保护学者、曾参与三峡工程论证的原长江委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认为,长江上游大密度的集群式开发,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各水电业主之间的“抢水大战”,进而对长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威胁。

  地质学者杨勇、范晓等人担忧,金沙江流域独特的地质地貌和以大断层、深大断裂带为特征的地质构造,将在“遍地开花”的水电建设作用下,产生难以预估的地质灾害风险。

  中科院院士、鱼类学家曹文宣表示,水电工程改变了长江珍稀鱼类的生活环境,而目前的水电开发项目虽然提出了修建过鱼设施、采取人工增殖放流等鱼类资源保护措施,但收效甚微。

  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陈凯琪等人则质疑,西南地区“跑马圈水”、“未批先建”、“遍地开花”、干支流“齐头并进”式的无序开发,对局地环境造成严重干扰,天然江河被渠道化,生态日益破碎,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不当还引发了一系列次生环境灾害和社会问题。

  不过,上述观点均遭到了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为代表的水电业内人士的反驳。2012年以来,张博庭均出面一一回击。张博庭认为:水库可诱发小地震释放能量,避免大地震发生;金沙江的生态环境保护迫切需要水电开发;水电站的建设使得金沙江的珍稀鱼类得到了真正的保护。

  张博庭的高调回应,促使这场争论很快上升到“妖魔化水电”、“恶意中伤、造谣污蔑”、“否定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挺坝”与“反坝”的话题持续延烧。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坦承,我国水电开发存在一些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放弃水电,“关键在于应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理性地看待水电问题。”

  陆佑楣指出,我国水电没有超前发展,反而相对滞后。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以目前的1.85亿千瓦(常规水电)计算,水电开发利用率只有34%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平均水平。

  长江综合规划已送审

  “国际公认40%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戒线,而随着水电规划的实施,金沙江流域规划的水库总库容将达到径流量的83%,长江上游地区水库总库容将达到河川径流量的61%,对河流生态环境将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

  一直坚持“三峡工程利大于弊”的观点的翁立达,在这场争论中,也被扣上了“反坝”者的帽子。但他坚持认为,对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适度,不能超越河流自身的恢复调整能力。应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刚性规定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上限。

  翁立达建议,国家应明确划定长江不宜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要在全流域从生态与环境角度识别不宜和须限制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的区域、河流和河段,并落实在新的流域综合规划中。

  据悉,我国《水法》(2002年修订)规定,一条河流应当有综合利用规划。具体到水电开发等专业规划以及流域各地区的利用规划,都要服从于这一整体规划。

  翁立达透露,我国最早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出台于1959年,1990年进行了一次修编。自上世纪末以来,为弥补此次修编未充分考虑生态环境问题的缺陷,长江委即开始了再次修编的研讨论证,修编工作于2009年完成,但被搁置三年,至今未获国务院批准。

  水利部人士在本月初曾透露称,长江、辽河流域综合规划已完成会签并报送国务院审批,并与国务院办公厅就规划审批方式基本达成一致,其他规划正加紧会签工作。水利部或许将在今年底完成全部报批工作。该规划系统将制订流域一系列控制性指标和“红线”。

  然而,新规划的缺失让一些水电企业和地方政府利用旧规划,匆忙上马有争议的水电工程。

  地质灾害惨剧密集发生

  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是否适宜开展集群式的梯级开发是争论的另一个焦点。

  2012年6月14日,金沙江阿海电站大坝旁因山洪形成的泥石流,16名正在架输电线路铁塔的工人中,有7人被冲进金沙江,1名工人受伤,其余8名工人成功逃生。两三百工人雨夜转移。6月22日,乌东德水电站工地上发生一起泥石流塌方事故。两辆停在泥土回填平台上的卡车因泥土塌方,掉入山谷,悬挂在金沙江边,当时车内有3名工人。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施工区突遭泥石流袭击,造成7人死亡,33人失踪。

  半个月内,金沙江流域三座水电站连续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惨剧。这在独立地质学者杨勇看来,正是大规模水电建设忽视潜在地质风险的结果。

  据2006年出版的《21世纪中国水电工程》一书介绍,白鹤滩水电站库形狭长,两岸多为陡峻峭壁,库岸稳定问题较为突出,其中既有松散堆积物在水库蓄水后可能产生的坍岸问题,又有因卸荷、崩塌、泥石流及滑坡等因素造成的边坡稳定问题。此外,白鹤滩所在金沙江河段,是著名的干热河谷地带,由于强烈的风化剥蚀作用,加上集中分布的雨季,还使得沿江两岸的泥石流活动十分频繁。《21世纪中国水电工程》还记载,白鹤滩工程区位于强烈活动的川滇菱形板块的东侧,地震烈度高,电站属典型的高山峡谷水库,“存在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

  另据地质学家范晓的调查,横断山区的地质活动性非常强烈,白鹤滩、乌东德电站处于东川-嵩明地震带上,历史上曾发生过8级地震,而向家坝、溪洛渡电站处于马边-昭通地震带,历史上也曾发生7.1级地震。

  对此,张博庭的观点是,地震高发区水坝的抗震安全有保障,水库可诱发小地震释放能量,避免大地震发生,且水电站建设有助于当地的抗震减灾。

  小南海的底线能否守住

  鱼类学家尤其关注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对珍稀鱼类资源的影响。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剑伟认为,长江上游大部分特有鱼类在流水中繁殖,对河流生境有着较高的依赖性。水电开发后,库区流水生境变静水生境。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大部分水域不适合特有鱼类生存,特有鱼类的种类、数量已明显减少,它们被迫迁移至上游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内。但随着上游水电开发频繁,流水生境越来越少,保护区成了长江上游干流仅存的一段流水生境,却面临被蚕食的命运。

  据了解,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最初的保护目标是补偿三峡工程对鱼类种群及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保存长江上游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

  但随着金沙江水电开发的启动,规划中的向家坝和溪洛渡两座大坝,都位于保护区内。保护区不得不接受被“掐头”的命运,于2005年被调整下移到向家坝下游1.8公里处。

  四年后,在保护区的“尾部”,重庆市规划的小南海水电站酝酿上马,保护区被迫再次调整,被“去尾”。

  不过,小南海水电站自规划至今,始终充满争议。环保组织、学者、志愿者屡屡上书国家有关部门,要求阻止该项目上马。其理由是:在重庆上下游的诸多水电站中,小南海水电站的发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上游有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四个大型水电站,下游还有葛洲坝和三峡水电站,即使不算葛洲坝水电站,小南海水电站的计划装机容量也仅为另外五个水电站发电量总和的3%。

  此外,经核算,小南海项目的发电成本也远高于长江上游各水电站,且对长江珍稀特有鱼类造成巨大威胁。

  今年8月28日,再次登上小南海水电站坝址所在的重庆中坝岛。岛上征地建坝的实物调查已经结束,小南海电站的业主单位三峡集团公司的标志牌已经竖起。

  不过,来自各方的消息显示,目前,小南海主体工程的环评程序尚未启动,小南海水电站的去留依然成谜。

  在今年6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吴晓青表示,对小南海问题,环保部“高度重视媒体和社会组织的有关意见”,要求地方有关环保部门“深入论证、慎重决策”。

  吴晓青介绍,西南地区不仅是我国水利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也是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生态功能重要、生物物种丰富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在这一地区进行的水电开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方针。

  他还表示,环保部将结合自身职能,做好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环评管理,发挥规划环评对流域水电开发的指导作用,合理确定水电开发的规模;完善水电建设项目环评管理,严格环境准入;加强水电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制定并落实环境监督管理计划;开展水电开发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和基础研究,为流域的规划实施和优化开发提供支持。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