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石油

伊朗危机背后的石油利益之战

2012-02-24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东局势日渐紧张,美国、欧洲、阿盟甚至以色列紧锁叙利亚和伊朗。看似叙利亚成为相关外来势力干涉的重点,其实伊朗才是西方和以色列除之而后快的最终目的。在美国的倡议下,欧洲于元月份决定对伊朗石油和央行予以制裁,以色列甚至向伊朗发出了战争的信号。

  中东局势日渐紧张,美国、欧洲、阿盟甚至以色列紧锁叙利亚和伊朗。看似叙利亚成为相关外来势力干涉的重点,其实伊朗才是西方和以色列除之而后快的最终目的。在美国的倡议下,欧洲于元月份决定对伊朗石油和央行予以制裁,以色列甚至向伊朗发出了战争的信号。在此情形下,伊朗的应对举措包括:一是在波斯湾进行军事演习;二是威胁美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三是对以色列发出警告;四是决定不再对英法和欧洲国家供油。


  
  人们注意到,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西方国家,制裁伊朗挥舞的是石油武器的大棒,而伊朗应对的也是石油武器(封锁供油通道,停供欧洲石油等)。因此,这场表面由核危机诱发的西方伊朗遭遇战,其实隐喻的是石油卡位战和能源博弈。在这场针锋相对的卡位战中,除了造成当事者的两败俱伤,还将殃及第三方乃至全球经济。
  
  在伊朗决定对英法停止供油后,欧盟和英法两国相关负责人皆强调,欧洲有足够的石油储备,有能力应对伊朗停供造成的石油短缺。对伊朗而言,其每日出口的近300万桶原油中,有即将25%输往欧洲国家。无论是欧洲国家主动不买或伊朗主动停供,对伊朗造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毕竟,原油出口是伊朗的经济命脉,在制裁围城的逼迫下,如果断了四成的原油出口,伊朗的国民经济将遭受沉重打击。同样的,由于伊朗石油主要输往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深陷危机的“欧猪”国家,没有伊朗石油的输入,这些国家同样被扼住了能源安全的“咽喉”,造成更严重的经济危机,拖累其经济复苏。这些国家的危机加重,会传导至英法德这些对伊强硬的“三剑客”身上。所以,伊朗与欧盟的石油卡位战,其实都是在玩火。
  
  不可否认的是,包括美国、欧洲乃至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其石油储备都有超过150天的石油进口量。日本,甚至有77天的民间储备。何况,上述国家还有其他的输入原油渠道,对于伊朗断油的确有相当长的耐受力。可是,去年的利比亚战争,已经导致全球原油价格攀升,使全球经济受损。伊朗是欧佩克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它所导致的危机,危害性更多,影响更为深远。
  
  尤其对于新兴工业国,能源消耗量大,加之石油储备量少,因此对于伊朗石油危机更加敏感,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加孱弱。据统计,中国到2020年才能达到90天的石油储备量。印度的风险更大,其消耗石油近80%依靠进口。
  
  吊诡的是,西方世界和伊朗的石油斗法,连带着中国印度乃至全球都为他们埋单。关键是,美欧还以民主斗士和正义的化身,游说乃至劫持中国等国,支持他们对伊朗的制裁。众所周知,不管国际关系多么的复杂变化,也不管各方抛出多么美丽和道德化的口号,都脱不了利益因素的掣肘。美欧为了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地缘能源利益,对伊朗施以强力制裁乃至暴力干涉,还要搭上其他国家的利益,其实自私自利的行为。
  
  即使是美国的东亚盟友日本韩国和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对于制裁伊朗出口也是强忍怨气,被迫追随美国。可以预料的是,不管是美欧还是伊朗,谁也不能把这样的石油卡位战玩到底,旷日持久的结果是多败俱伤。但是,如果美欧采取伊拉克或叙利亚那样的对伊朗的斩首行动,美欧或陷入另一场持久的战争泥潭。何况,谁也不晓得伊朗是否真的拥有了核武器,对伊贸然武力干涉,搞不好会引发一场核战争。就此而论,美欧对伊的能源战,更像是恫吓其屈服的威慑战,这样的博弈不可能长期进行,只能维持在西方所能忍受的期限内。
  
  在美欧同伊朗的石油战中,西方媒体认为中印等国将从伊朗获得油价“打折”的好处。20日的英国《金融时报》就认为,中国将获得伊朗石油10%-15%的优惠,从而帮伊朗“主持正义”。这种看似合理的揣测,凸显美欧对华的不信任,也使这场石油战充满了西方至上的利益本体主义。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