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电力

电力体制既非计划又非市场 业内呼吁电力双轨制并轨

2011-12-02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据了解,电力体制不顺是造成当前我国电荒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未来电力安全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电力体制不顺是造成当前我国电荒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未来电力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在实施“厂网分离”的第一步后,由于各利益主体相互“顶牛”,进展缓慢,致使电力行业既非“计划”又非“市场”,乱象丛生。业内人士呼吁,在电力供需不断趋紧的情况下,要毫不动摇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通过理顺体制机制缓解电荒。

  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须用强力

  调研发现,电力市场化改革几乎是业界的共识,而国家制定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也较为完善,在目前电力保障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十分紧迫。

  “国家对电力实行管制,阻碍了市场传导,价格机制失灵,使得资源配置发生问题。在电力行业,存在着政府、企业、市场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大唐集团湖南分公司总经理魏远说。

  电力研究专家、国务院研究室副司长范必指出,对煤电这类生产资料行业,国家对其改革方向历来是明确的,那就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清除分割、封锁市场的行政性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坚持既定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就应当鼓励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加强监管、放松管制。

  范必指出,生产计划、运输计划、发电量计划、双轨制,还有久违了的票证等做法,使得价格机制在煤炭、电力生产经营中的自动调节作用受到了抑制。电煤价格高企,没能带动煤炭产量的增加;电力需求旺盛,也没有提高电力企业的发电动力,电荒仍在继续。

  一些专家呼吁,国家既定的电力体制改革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他们建议国家成立统一高效的能源管理机构,打破部门和小集团利益,强力推进体制改革,并对规划、运行、调度等进行科学管理。

  打破价格扭曲的“双轨”体系

  国家电监会一些专家建议,宜尽早打破电力行业“双轨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首先,打破煤炭和发电企业衔接上的双轨制。电煤价格分重点合同和非重点合同,这种“双轨制”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发展和电煤的有效供应,也不利于发电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在湖南一些煤炭产区调研时发现,当地政府和煤炭企业对低价供应电煤十分抵触,他们反映煤炭卖给别的企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送给电厂不但价格被压低,还要经过层层质量检查,程序繁杂。为了应付电煤调运,一些煤炭企业在电煤中掺假。

  专家建议,取消重点合同和非重点合同电煤的价格差,建立全国和地区电煤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

  其次,打破发电企业与电网对接上的双轨制。长期以来我国发电调度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法,由各省发改委(或经贸委)对各个机组分配发电量指标。电厂的发电量分为计划内与计划外,计划内电量由电网按国家规定支付上网电价,超计划发电部分,电网则要降价收购,而电网的销售电价则没有变化。这样一来,电煤价格上涨时,电厂多发电不仅不会多收益,还会增加亏损。建议取消计划电量分配机制,试行按同类机组三年或多年平均上网电量作为年度预期电量,新建机组参照同类机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市场规则开展优化调度。

  构建“多买多卖”交易格局

  改革电价形成机制是当前业界普遍的呼声。专家认为,电价机制应“两头适当放开、中间加强管制”,发电上网电价采用市场竞争的价格形成机制,发电商和购电者作为市场交易主体通过协商或竞争形成上网电价,电网企业也可作为众多用户的代理者参与交易,政府在必要时通过特定价格手段(如最高限价)调节供求关系。

  实际上,在推动电力价格改革方面,国家电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早在2004年就在吉林、广东等地试点的“大用户直购电”等交易方式,试图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电力供需,使煤价和电价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合理疏导,构建“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福生介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0年内蒙古的电力负荷从1300万千瓦降到600多万千瓦,连供热机组都启动不了,经国家电监会批准实施“电力多边交易”,发电企业直接与用户谈判价格,通过“薄利多销”,结果用了50天时间,使得电力负荷增长500万千瓦,到了年底供热系统全部开启。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