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十二五”供应结构初定
在1月6日举行的201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2015年我国天然气供应结构初步定为国产1700亿立方米、净进口900亿立方米,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天然气需求。为增加国内天然气供应,初步预计煤层气产量2015年将达到20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产量将达到300亿立方米。
业内专家认为,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上升势不可挡,这种需求快速增长的势头将持续到2020年。为增加供应,除了常规天然气开采,还应增加非常规气供应,煤层气前景比较看好,煤制天然气受制于水资源和排放等因素,规模可能难以做大。
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
国家能源局初步拟定的2015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导向性目标显示,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为2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国内供应和进口将随之增长,这意味着我国天然气供应缺口将在目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预计达到1000亿~1100亿立方米,而同期天然气产量却只能达到900亿-950亿立方米。一位券商研究员表示,目前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在10%的水平,而2015年则将达到30%的水平。
“需求增长主要来自民用,城市化的推进是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2020年之前的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速都将保持在两位数,但是不会超过20%,而之后可能会放缓至10%以下。”
作为一种高效、优质、清洁燃料,与煤相比,天然气的使用可大幅度减少硫、氮和粉尘的排放。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曾公开表示,“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天然气,推进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中国化工网分析师表示,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里面,天然气占整个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仅为3%,而全球平均的数据为 23.5%。
煤层气前景更为看好
尽管国家能源局初步预计的2015年产量目标煤制天然气高于煤层气,不过业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煤层气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认为,煤层气直接来自于自然界,而煤制天然气要经过一道加工,从综合利用角度看,应当优先发展煤层气。林伯强则提出,发展煤制天然气受到西部地区水资源缺乏和碳排放的问题,规模可能做不大。
煤层气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近年来新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资料显示,我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36.81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约10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可采资源量为1.79万亿立方米、沁水盆地可采资源量为1.12万亿立方米。
煤层气产业的进一步繁荣还有待政策的放宽。中国化工网分析师表示,煤层气开采权严格管制,被少数国企垄断,目前仅有中联煤、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其他煤层气公司、煤炭公司拥有探矿权。2009年底,商务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宣布进一步扩大煤层气开采对外合作,新增中石油、中石化以及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然而民营资本仍被关在门外。
资料显示,中石油计划向煤层气行业投入巨额资金,并提出到2015年将煤层气年产能提高至45亿立方米的宏伟目标。中石化计划到2015年将非常规天然气的生产提高至25亿立方米。中联煤层气公司则计划到2020年将煤层气年产能提高到100亿立方米。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中国非常规油气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燃料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燃料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油田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2-2016年中国天然气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2014年中国石油焦市场调研报告
- ·2014-2018年新疆石油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液化天然气(LNG)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
- ·2014-2018年中国燃料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石油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中英59项协议共识清单公开 风电位...
- ·南方电网公司大力开展电动汽车业...
- ·煤炭行业现状:供需错配稳价难
- ·煤炭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加强自救
- ·“十三五”风电扩容 消纳将成“重...
- ·莱克·威奇公司将设计东南亚最大...
- ·海润光伏杨怀进:响应“一带一路...
- ·上网电价或在2015年年底迎年内二...
- ·美国上周天然气库存增幅低于分析...
- ·巴基斯坦石油公司利润缩水57%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张志祥:钢铁首富与建龙钢铁帝国
- ·康宝华与“沈阳远大”的远大前程
- ·陈华书写京基地产史
- ·郭浩:打造中国第一农业品牌
- ·董增平:要做中国的西门子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台湾“科技首富”郭台铭
- ·张轩松:“农改超”永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