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国石油 石油储备

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09-08-22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是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石油供给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对石油进口国而言,战略储备是对付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

  2008 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 “ 过山车 ” 般的大幅震荡,最高价格达到 147 美元 / 桶,金融危机发生后,油价也开始大幅下调。自去年 11 月至今,全球的油价最高价位不到 75 美元 / 桶。据大多数机构预测,今年平均油价将在 50-70 美元 / 桶之间动荡,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油价超低位时期。因此,应抓住国际低油价的机遇,加大原油储备。

  7 月上旬,天津市政府官网披露,天津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基地项目将在南港工业区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天津滨海新区即成为第二批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基地之一。据悉,该项目由中石化集团承建,首期建设库容 320 万立方米,占地面积 2.1 平方公里,总投资达 100 亿元。这是迄今为止,自甘肃兰州、辽宁锦州被证实后,第三处获得确认的第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而就在 6 月初,由近 50 人组成的中外记者采访团前往江苏、浙江省,对中国新能源开发和能源储备情况进行采访报道,位于浙江省的镇海、岱山两大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更是首次向中外记者开放。曾经一度被称作 “ 只闻楼梯声,不见人下来 ” 战略石油储备终于展现在大家面前。

  战略储备是当务之急

  当大家关注于油价的波动而担心中国的石油安全时,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是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石油供给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对石油进口国而言,战略储备是对付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不仅可以调整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国家的能源消费方式争取时间,还可以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频繁发生。当石油生产出口国通过增加或减少石油产量来降低或提高石油价格的时候,战略储备就能够降低进口国受到人为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进而保障国家政治和经济的稳定。

  由于国际经济体系中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相互依赖性,一个国家战略储备的受益人包括了所有石油消费国。从这个角度看,石油战略储备也是扩大在能源及其它经济领域从事多国合作的方法之一。国际能源机构之所以建议其成员国建立起维持各自消费 90 天的战略储备量,就是期望通过一个多国储备网络,共同维护国际石油消费国在国际油价波动中的利益。

  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石油短缺问题正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自 1993 年中国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进口量急剧增加,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有专家预测, 2020 年,中国石油消费量缺口将达 2 亿多吨。而就国内可供量来说,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全部要依靠进口。此外,由于国际原油市场近年来跌宕起伏,由此造成了高达百亿美元的成本增加和机会损失。以原油价格每桶 55 美元,中国每天进口 300 万桶石油计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 10 美元,那么,中国每天就要多支付 3000 万美元。

  由于供需失衡造成的高对外依存度、石油进口渠道单一、储存设施严重不足以及国际油价波动、产油区局势动荡等原因,国进口石油上的价格安全 ” 问题凸现,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国际油价的波动和国内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成为当务之急。

  分步部署是现实之需

  尽管我很早就意识到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石油问题关乎到整个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国际油价本身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再加上中国建立石油储备基地选址和选择进油时机等因素的影响,战略石油储备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工作从 1994 年开始酝酿, 2003 年中央正式批准,前期工作一共花了 10 年时间。按照规划,国将用 15 年时间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预计总投资将超过 1000 亿元。储量安排大致为:第一期 1000 万至 1200 万吨,二期和三期均为 2800 万吨。采取逐渐积累和分步部署的方式,与国家的财力相适应的国家的财力无法一次性全部投入,分期建设不仅可以根据能力选择时机,还可以避免资金的浪费。

  2004 年 6 月,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开始建设。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化这三大石油集团受国家委托,负责工程总体建设。目前在首批四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镇海和黄岛项目的建设由中石化负责,岱山项目由中化集团负责,大连则由中石油负责。其中,镇海基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建设规模 520 万立方米,共 52 台储油罐,于 2006 年 10 月建成并交付使用,并于 2007 年底通过国家验收。截至 2008 年底,一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已基本建成,库容为 1640 万立方米。

  2009 年,国家将开建八个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就目前已经证实的选址地点来看,第二批基地不再拘泥于沿海地区,而将向沿海和内地两线推进。一般来说,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和布局,应当遵循进油方便、出路畅通、靠近炼厂、快速反应的原则。同时,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决不能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由港口、石化中心、转运站、输油管网有机结合的储运分配系统。首批储备基地已经建在沿海,布局上略显单一。从地缘政治上看,未来需要向内陆延伸,从地理位置上保证战略储备,应付地区冲突。至于今后的部署,还应向老三线延伸,向广大的西南扩张,诸如青藏高原、四川、云南等都将是战略重省。

  争取 “ 达标 ” 大势所趋

  根据国际能源署( IEA 规定,成员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必须相当于 90 天的进口量。这一天数的限制主要是根据历史经验确定的对中国来说, 90 天的好处是可以尽快加入 IEA 通过 IEA 具体操作,建立自己的预警应急体系,进一步形成石油进口国之间的国际合作,减低油气供应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影响。

  目前,中国的长期目标是形成相当于 90 天成品油净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据测算,如果要达到这一水平,国需要 9000 万立方米的储备库容,而已建成的一期储备基地库容为 1640 万立方米。首批四大基地建成后,总共能形成 10 余天消费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再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中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才超过 30 天,还远达不到 IEA 成员国的达标线 ”

  已经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美、日、法、德等发达国家,政府储备加上民间储备,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其 158 天、 169 天、 120 天和 96 天的石油消费。总的来看,各国都在广泛使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并积极探索石油安全储备的商业化运营体系。这给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国正着手建立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地方石油储备、企业商业储备和中小型公司石油储备为主体的四级石油储备体系。其中,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和三大石油公司的商业石油储备已在建设,而地方政府的石油储备和中小型公司的石油储备还在研究阶段。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