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网风电不足八成 上网瓶颈制约风电扩容
电网对风电发展的限制已经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
在中国风电经历了一轮大规模的发展,风机制造国产化程度大幅提高后,亚洲开发银行地区与可持续发展顾问田军认为,下一段风电产业大规模扩张很大程度取决于电网,而不是光取决于制造成本。
数据显示,2008年底我国超过1215万千瓦的风电机组完成吊装,其中1000万千瓦风电机组已通过调试可以发电,但2008年底实际并入电网的风电装机容量仅为894万千瓦。也就是说,实际并网发电的风机占吊装完成的风电装机总量近73%。
据介绍,2008年全国风力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432小时,与规划的平均利用小时数2200小时相去甚远。而据中电联从电网侧统计,到去年年底全国风电发电量128亿千瓦时。如果把2008年当年装机只按投运两个月考虑,全国已投产风电装机的利用小时也要低于2000小时。这对于大多数风场来说,远低于项目可研报告的数值。
多位风电业内人士均表示,受电网瓶颈影响,风电厂发电不能送出或送出受限,是导致风电难上网的重要原因。在风电上网电价的平均水平仍然偏低、大部分风电企业处于保本或微利状态下,停机对其效益影响极大。
我国的风能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偏远地区和海上,离大城市密集区和负荷中心远,风电的送出要依靠电网。田军认为,风电装机已经遭遇电网接收能力差的瓶颈,下一段风电产业大规模扩张很大程度取决于电网,而不是光取决于制造成本。亚洲开发银行高级能源经济师郑康彬则表示:“很多风电厂建设起来,有电上不了网,对我们投资也是极大的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主要风力发电企业2008年因电网限电而丢失的电量约为29539.2万千瓦时,2009年1-5月份丢失的电量约为56027.9万千瓦时。业内人士表示,如不采取措施,2009年预计将丢失电量13亿千瓦时。
电网激励机制亟待建立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没有把电网接入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配额和收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配额配给电网企业,电网没有明确的强制目标,因而电网责任不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发、收双方没有对接,出现矛盾时协调困难。“目前的风电发展关键问题是要用政策把电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电网的积极介入,风电大发展瓶颈会有很大的难度。”
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全额收购优先上网”现在看来做不到,但应当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目标作为电网企业强制比重,明确规定给电网;同时,给电网企业补充它为了吸收风电所必须提供的很多附加服务,包括科研、预测风电等成本,以激励其接收风电。
英大证券能源研究中心叶旭晨表示,由于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与用电负荷中心相距较远,目前风电上网面临电力消纳的问题。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当前国家电网已经在着手加大电网建设,提高消纳能力,并采用新技术确保风电平稳并网。
对于风电与电网的协调问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有自己的认识。他表示,在一个局部地区如果风电过于大,确实对电网调节带来很多问题。风电要进入电网,必须按照电网游戏规则来做。据他介绍,欧洲市场正在进行新一轮对风机技术的要求,对调压、调频、无功输出都有具体的要求,最终要求风电设备达到和其他火电一样的调节能力,这是最终的目标。“这个规范西班牙已经开始实施,留给中国制造业的时间不太多,我们必须面对它。”
- ·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电力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微电网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水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力行业季度监测报告
- ·中英59项协议共识清单公开 风电位...
- ·南方电网公司大力开展电动汽车业...
- ·煤炭行业现状:供需错配稳价难
- ·煤炭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加强自救
- ·“十三五”风电扩容 消纳将成“重...
- ·莱克·威奇公司将设计东南亚最大...
- ·海润光伏杨怀进:响应“一带一路...
- ·上网电价或在2015年年底迎年内二...
- ·美国上周天然气库存增幅低于分析...
- ·巴基斯坦石油公司利润缩水57%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张志祥:钢铁首富与建龙钢铁帝国
- ·康宝华与“沈阳远大”的远大前程
- ·陈华书写京基地产史
- ·郭浩:打造中国第一农业品牌
- ·董增平:要做中国的西门子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台湾“科技首富”郭台铭
- ·张轩松:“农改超”永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