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两桶油

【时代周报】美国制裁伊朗推高油价“两桶油”囤油获利

2012-03-29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3月20日凌晨,我国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各上调600元/吨,约合柴油上调0.51元/升,汽油上调0.44元/升。全国各地油价基本上超过8元每升,油价进入8元时代。此次调价距离2月8日发改委调价之后仅40个工作日,这是发改委2012年第二次上调成品油价格。

  3月20日凌晨,我国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各上调600元/吨,约合柴油上调0.51元/升,汽油上调0.44元/升。全国各地油价基本上超过8元每升,油价进入8元时代。此次调价距离2月8日发改委调价之后仅40个工作日,这是发改委2012年第二次上调成品油价格。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曾撰文指出,现行定价体制不过是将油价制定权拱手让于国际巨头,而在国内却让两桶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受益,扩大了其垄断利益。

  “调肯定比不调好。今年的两次成品油调价会大幅减少公司炼油亏损。”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该公司在刚发布的年报中披露,其盈利虽超千亿,但炼油这一环节仍存在亏损。

  自从今年以来,国家已经两次调高成品油价格,频率明显提高。对此,有专家指出,因此次调价,我国CPI近期将有上行可能。

  无论如何,3月20日零时开始的油价上调幅度之大,超乎业内预料。成品油定价体制改革的呼声再起,但一切要等到油价处于下行通道时才会考虑。

  伊朗成关键因素

  “短期内国际国内油价走势如何,伊朗核危机是问题关键,而如果美国对伊朗加大封锁力度或动武,国际油价将进一步推高。”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教授告诉记者

  此次调价,受国际因素影响十分明显。中投顾问能源研究员周修杰指出,从国际形势上讲,此次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幅较大主要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高涨。而国际原油价格高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近期原油的需求增长预期有所增强,同时由于伊朗核危机的影响,美欧自去年年底以来相继对伊朗采取了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伊朗石油出口受到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际原油的供给。

  美国坚持认为伊朗发展核武器,而伊朗坚持只是发展民用核能,双方僵持不下,并且美国展开对伊朗的制裁,也开始制裁与伊朗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尤其是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以图掐断伊朗的经济命脉。

  就在3月2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为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必须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力度,对那些破坏国际制裁的国家,尤其是仍购买伊朗石油的国家,美国准备对它们进行制裁。路透社也报道说,美国将制裁的国家名单中包括中国。

  今年1月份,美国财长盖特纳曾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与以往主谈人民币汇率问题不同,盖特纳此访的目标则是游说中国减少伊朗石油进口。

  伊朗是全球第三大石油出口国,每日石油装运量约为230万桶,多数运往亚洲,而欧盟购买的伊朗石油数量平均约为每日45万桶。

  周修杰指出,根据历年来的石油价格变化情况,国际原油价格变化不仅取决于市场供需状况,同时与国际政治局势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近期受伊朗核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预计后期伊朗核危机问题仍将是决定国际油价变化的关键因素。

  “如果伊朗核危机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国际原油价格将会继续维持上涨态势。”这位观察员说。

  林伯强指出,制裁对中国而言不是问题关键。“中国也面临过多次制裁,但美国可以通过对局势的干预改变中东局势,使油价在短时间内保持升势甚至急涨。”他预测说。

  目前情况下,伊朗危机是油价浮动的关键因素。虽然伊朗出口原油所占比例并不高,但如果美国对伊朗动武,将对中东地方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全球石油市场。

  定价体系参数不透明

  林伯强指出,虽然短期内我国油价受控于国际局势,但从长远来看,因为对石油的消耗是汽车和石油化工,降低我国汽车总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内对国际石油的依赖,从而有利于我国调控油价,保证我国能源安全。

  自从2009年实行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以来,成品油价格一直“涨快跌慢、涨多跌少”,备受舆论指责。因此,成品油定价体系改革呼声也越来越高。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中规定,按照发改委制定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由原油价格和合理的加工利润构成,原油价格参照国际市场,当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相应调整成品油价格。

  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但这个定价方式引起多方不满。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鑫民认为,现行计价公式并没有公布所有的参数。

  “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市场到底是哪一个(布伦特、迪拜、辛塔)?国内原油的加工利润率是多少?合理的加工利润到底是多少?这些参数全都是不透明的。”姜鑫民质疑说。

  自2009年1月15日油价国际接轨改革以来,我国成品油价共调整16次,调升11次、调降5次。汽油价格从2008年底的5580元/吨提高到2011年4月7日的8580元/吨,上升幅度为53.76%,达到历史最高点。2011年10月9日下调一次,2012年2月又调升一次,回到历史最高点。

  2月28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成品油将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缩短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透明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说,2012年将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

  据了解,新方案主要是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其中,调价时间或将由现行的22天缩短为10天,挂靠油种可能由美国WTI替代布伦特DTD、辛塔、迪拜三地原油现货价格,而操作方式的改进则是选择一家中立机构来测算调整价格,企业以此为指导价自行调价。

  据记者向多家咨询公司了解,目前,国外油价由第三方制定,而我国则希望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两桶油,但两桶油均表示无意直接定价模式。有分析认为,如果两桶油自行定价,上调油价将面临来自各行各业的全国老百姓的舆论压力,而下调油价时,三大油企除了外部舆论压力,还要面对自己下调油价带来的利润萎缩的压力。

  在此情形之下,社会各方比较青睐定价权或是调价权下放给中立咨询机构。卓创咨询分析师私下向记者表示,像他们这样的第三方有兴趣接过定价权,不过有猜测新华社可能担当此任。据了解,新华社属下的经济研究机构新华08,其中有专门研究能源问题的部门,该机构自成立以来,对能源领域介入甚多。

  林伯强认为,在油价一路上行的情况下,油价改革必然会使老百姓承受更高的油价,等伊朗问题解决之后,油价稳定甚至稍有下行之后再重启定价体制改革更有利。

  “两桶油”遭质疑

  众多第三方咨询机构均认为,上调油价对保证供应作用明显。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指出,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保障国内石油稳定供应的压力日益加大,上调成品油价格可以促使相关消费者节约能源,并抑制国内成品油消费持续过快增长,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原油的供给压力。

  虽然此次调价,将会导致CPI进一步攀高,但对于保证供应,有积极的作用。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师赵京敏指出,因为这次成品油调价预期发酵时间较长,从2月下旬市场上调价预期就比较浓厚,而很多贸易商也是从那时就开始囤货,这个预期也提前反映到了市场中,中石油、中石化等供应商控销惜售,到3月上旬很多贸易商进货操作已经基本完成,然后囤油惜售,静待发改委涨价消息发布。

  赵京敏认为,对主营炼厂和广大地方炼厂来说,这次成品油价格大幅上调,也无疑能极大地改善炼厂的炼油盈利,炼厂有望实现盈亏平衡。此前因炼油亏损严重,曾有山东地方炼厂在检修结束之后推迟开工,相信在调价利好之下这些炼厂开工积极性将提高。

  调价前,国内汽柴油价格特别是中石油、中石化的批发价推涨幅度并不是很大,贸易商之前进货价格低。而这次上调600元,幅度很大,之前囤油的贸易商无疑是赌涨成功,可以赚取高价差。另外,调价消息释放,两大集团和贸易商将一改此前的惜售待涨心理。市场上囤积的成品油得以释放,有利于保障春耕、基建用油。

  不过舆论对“两桶油”一直高喊炼油亏损却能盈利的行为质疑。傅成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辩解说,中石化炼油亏损通过销售盈利,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本来就应该在终端盈利。但赚取高额利润时还向国家要补贴,结果只能是质疑声不断。

  高油价助推CPI

  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师李宏认为,调价后,基准近22日均价处于相对高位,只有当三地原油近22日均价为130美元/桶或120美元/桶,才能下一次上调或者下调油价。这样来看,下一次调价时间相对遥远,除非发生一些大的利好或者利空事件刺激原油走势。林伯强也认为,从长期看,石油作为紧缺资源,其稀缺程度正日益明显,油价走高是必然趋势。

  其实早在两会刚结束时,业界就对油价调升的猜测一直不断:因为按照国际工作日计算,截至3月8日,国内成品油调价的两个必要条件“22个工作日”和“三地原油变化率突破4%”的条件都已经具备。但因为正值“两会”召开,而在国家重大活动或者重要节假日期间,发改委推迟调价,所以一直推到近期。

  3月19日,发改委于当日16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消息,证实了大家的猜测。不过此次调价的力度之大,超乎想像。这是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施行以来的第12次上调,涨幅与2009年6月30日相同,均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涨幅。这次涨价时间相对较短。本次调价距离上一次调价时间2月8日仅差28个工作日。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原油价格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转好而出现上涨,从而带动了三地原油变化率的大幅暴涨。2009年6月1日调价后,重新计算的变化率在短短5个工作日内便涨破了4%,本次调价则是在调价之后的第12个工作日涨破了4%。

  有预测,此次涨价之后,对物价的影响将逐渐显现。

  从中国CPI构成来看,食品占CPI构成的1/3,而交通通讯占到10%。高盛的数据显示成品油价在CPI构成中占比不超过0.5%,卓创数据显示,此次汽柴油平均涨幅在7.4%,因此按照高盛的数据预计对CPI的影响为0.037%,所以,市场多数人认为成品油价格上调对CPI影响不大。

  但第三方咨询机构卓创咨讯认为,上述影响只属于表面,成品油作为交通运输的根本,其将直接影响到各行各业的物流成本,当然也包括食品。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农副食品加工业运输成本依然占物流成本的50%以上,而按照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以上。

  也就是说,实际上从物流成本角度来看,油价此轮上涨7.4%至少对其成本的影响接近5%。而食品又占CPI构成的1/3,其成本上涨必将导致CPI上涨,保守来看,成品油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应该是接近0.08%,而从其滞后性及传导性来看,成品油价格上调最终对CPI的影响理论将超过0.1%。

  此次油价上调,导致生活成本更高,居民的出行成本将增加。随着油价的上调,出行费用将有所增加。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将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影响农民收入。

  此前温家宝在河南考察时曾提出,油价上调时将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但是农产品运输成本也相应提升,这部分成本最终将反映在消费终端,对物价起到推升作用。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