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电力

【中国能源报】电力“硬缺口”该如何应对

2012-03-07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2月26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2012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在北京召开。

  2月26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2012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数据显示,在2012年全国基建新增的8500万千瓦左右(2011年新增数据为9000万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中,火电新增下降到5000万千瓦(2011年新增数据为5886万千瓦);预计2012年全国火电完成投资也将比2011年有所减少;与2010年规划相比,通过滚动研究,到201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增加2690万千瓦,其中,水电增加1700万千瓦,气电增加1000万千瓦,而煤电减少500万千瓦。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此前数据显示,我国火电投资已连续6年同比减少。2011年火电投资规模仅为2005年的46.4%,同比锐减26.1%,火电投资占电源投资的比重下降至28.4%。

  火不热,“硬缺口”将至

  “受全国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电力需求会随着经济增速下滑而降低,但是,火电投资和装机容量下降得的确有点快。因为,风电和水电等不确定性太高,核电发展受福岛核事故的影响也很大,其他电力跟不上趟,电力缺口将会在未来2年左右成为‘硬缺口’。”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夏清说。

  “受近几年电煤价格过高等因素影响,去年各大电力企业都不愿意再在火电上投入更多,甚至把火电资产出卖掉,电厂对火电的积极性实在不高。”夏清说。对于“火电不热”,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煤电矛盾严重,导致发电企业火电业务亏损严重,积极性大幅下降。煤电矛盾迟迟无法解决,发电集团火电业务亏损严重,对于企业来说,必然会缩小火电业务的投资,转而大力发展具有更佳盈利前景的水电、风电等,这也就导致火电遭受冷遇。”

  夏清认为:“去年的缺电主要是因为电煤高涨和水电发电贡献不足导致的,而随着火电投资的急速下降和新增装机容量的进一步降低,未来两到三年的缺电将主要因为新增装机容量不足所致。”

  火电保电力平衡能力减弱

  新增装机容量的下降和投资规模的减少,对于电力的供需局势来讲,影响可谓立竿见影。2011年电力最大缺口达到3000万千瓦,并呈现增大趋势。据中电联26日预计,2012年全国电力供需仍然总体偏紧,区域性、时段性、季节性缺电仍然较为突出,迎峰度夏期间,高温天气、空调负荷释放,华东、华北、南方地区供需矛盾突出,正常情况下全国最大电力缺口3000-4000万千瓦,如遇持续高温、干旱少雨等情况,电力缺口很可能进一步扩大。

  周修杰认为,火电投资下降速度的确显得过快,“这主要体现在用电缺口不断拉大方面。”2011年电力缺口尽管与水电乏力、煤电矛盾严重有关,但不可否认火电投资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

  “火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发电比例超过80%,因此火电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电力供应情况。而火电投资减少必然影响到火电产业的发展,火电发电量的增速也将放缓。一方面是火电的极度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火电投资的连续多年下降,两者结合必然影响到我国发电量的增长,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周修杰说。

  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魏昭峰称,受项目核准滞后影响,加上火电盈利能力差、企业投资能力严重受损,造成火电投资不足、建设速度放缓,预计2012年火电新开工规模将继续小于投产规模,火电投资额和火电新增规模也将比上年下降。2012年底火电装机容量将比2011年增长6.5%左右,仍低于发、用电量增速,对电力供需平衡保障能力减弱。

  方法何在

  面对愈发棘手的火电硬缺口该如何应对?

  周修杰认为:“随着用电缺口的拉大,政府为了提高火电企业的积极性,也为了遏制不合理的电力消费,很有可能会提高上网电价。如何解决电荒涉及到很多方面,可供采用的措施也很多,比如加快特高压建设,推进西电东输;实施阶梯电价;遏制煤价上涨,减轻火电企业负担;推动煤电联营等。”

  而夏清则认为:“政府将来也不应该采用调高上网电价等政策手段调动电力企业的积极性,毕竟这都是只能解一时之痛、治标不治本、不可持续的举措。国家没有必要非要保证电力的供应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而是应该在电力需求方面着手,让‘倒逼机制’充分发挥,促进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面对目前电力局势周修杰说:“火电投资缩减并非完全是坏事,这实际上给风电、光伏、核电等新能源带来了发展空间。不断降低火电比例,提高清洁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是未来电力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与其花大精力发展火电,不如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能源的发展。”

  夏清则认为:“将来重点还是要抓好总量控制,资源就那么多,不能总是保供给。现在我国能源浪费现象太严重了!我们应该转换思路。面对有限的资源,我们不能再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也不能再一味地努力保证供给了,而是要努力推动节能降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这也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对于电力“硬缺口”的应对之道,业内人士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马上行动,时不我待。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