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成品油

【和讯网】发改委释疑成品油价下调成品油后市扑朔迷离

2011-10-09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从9日零时起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汽柴油每吨均下调300元,大约每升分别降0.22元、0.26元。这是成品油价格16个月来首次下调,此前已连涨4次。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8日下午解释称,从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看,近日才达到4%的调价边界条件,国家因此决定适当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

  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从9日零时起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汽柴油每吨均下调300元,大约每升分别降0.22元、0.26元。这是成品油价格16个月来首次下调,此前已连涨4次。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8日下午解释称,从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看,近日才达到4%的调价边界条件,国家因此决定适当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而国内专家则建议发改委对调价机制做出调整。而对于成品油后市,乐观者称,下个调价窗口会涨回来,悲观者断言,随国际油价腰斩而大跌。其余专家则认为下跌空间有限。


  
  发改委释疑油价下调原因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在8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称,8月初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加速下跌,10月4日,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跌至每桶75.7美元和99.8美元。如果单纯从时点价格比较,国际市场油价从前期每桶120美元的高点回落至目前水平,下降幅度确实早就超过了4%,但从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看,有一个逐步回落的过程,近日才达到4%的调价边界条件,国家因此决定适当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
  
  曹长庆进一步解释说,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快跌慢”的问题完全不存在,消费者之所以出现误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调价操作办法比较复杂。曹长庆透露说,“国家将在现行体制机制框架内,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挂靠油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而目前改革思路正在研究论证过程中,待各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后,择机推出。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目前的油价机制有问题,首先以三地价格为依据的规定本身就不合理。因为,中国石油进口不一定是从这三地,还有别的地方,应该考虑更多的地方,假如按照在不同地区的进口量来进行加权平均,或者更合理。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建议,目前油价相对比较温和,发改委应抓住机会改革,使成品油价格机制对市场更加灵敏;其次,价格调整是双向的,机制改革过程中也应完善价格补贴的设计,补贴今后应更加公平、有效。
  
  专家激辩成品油价后市
  
  成品油价16个月来首次下调,对于成品油价后期走势,国内专家普遍预测下跌空间有限。
  
  韩晓平称,近日国际油价出现反弹,原因在于冬季采暖又开始了,所以此番发改委下调的油价能不能维持下去很难说。有可能在下一个调整日的时候,不得不上调回来。因为每年采购高峰期油价上扬,今年也不会例外。
  
  林伯强称,原油的后市仍取决于欧债问题,“如果欧债问题进一步恶化,原油价格就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但欧债问题一旦稳定,原油价格还将掉头上涨。”林伯强强调国内成品油价格走势不仅要观察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还与国际油价的波动方式有关,“如果国际油价单向下跌,成品油价格下调就比较容易;但如果国际油价出现短期大幅波动,成品油价下调仍不容易。”
  
  永安期货分析师祝英俊对发改委在80美元上方下调油价有些意外。他指出,欧元区债务危机依然是最大的不确定性,纽约原油仍在下跌趋势中,但后市以弱势震荡为主,下跌空间有限,75美元附近成为重要支撑位。如果跌破75美元,国内成品油才有可能继续下调。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则持相反意见,他认为大宗商品将连跌三年,国际油价将跌至40美元上下见底,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空间很大。
  
  油价下调将缓解通胀压力
  
  油价下调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专家普遍视为利好。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油价下调对于通胀的直接影响是很小的,但这对于控制通胀确实是个有利的因素,油价下调在缓解输入性通胀对国内压力的同时,也能间接的缓解农产品的成本压力。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油价下调主要原因可能还是由于国内下游实体经济形势低迷,通胀形势也依旧严峻,下调油价可能还是为了抑制通胀和为货币略微宽松提供条件。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则表示,成品油价格下调,将会降低下游产业和物流行业的成本,从而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目前国内通胀正处于回落状态,油价下调将会加速这一过程,从而有效控制通胀。”另外他还表示,油价下调降低了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也降低了物流行业的流通成本,这从整体上刺激了消费需求,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
  
  然而,王建强调,国内成品油下调实际是坏消息,尽管大宗商品下跌会压低输入型通胀是好事,但是,大宗商品下跌是因金融机构全面平仓套现,及市场对全球经济减速担忧引起,而全球经济减速必然导致中国出口下降,经济减速,因此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如果货币政策不尽快放松,中国季度GDP明年不仅会破八,甚至可能破七。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