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三大石油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解读三大石油公司年中报告:利润增长放缓背后

2011-09-23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8月底,三大石油公司201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相继出台,出乎业内人士意料的是,在国家发改委曾两度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半年,三大石油公司整体利润增长却有放缓迹象。

  8月底,三大石油公司201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相继出台,出乎业内人士意料的是,在国家发改委曾两度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半年,三大石油公司整体利润增长却有放缓迹象。
  
  按照中国会计准则,虽然中石油以660亿元净利润位居榜首,高于中石化的402亿元和中海油的393亿元,但从三大公司整体的净利润增长幅度上看,中石油却以1%的上涨幅度低于中石化的9.4%和中海油的51%,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较为明显。


  
  国际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和国内定价机制使三大板块的业绩表现也各有异同。上游板块因特别收益金的猛增而利润下滑剧烈,对中石油影响甚为严重;中游炼油板块继续持亏损状态,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减少;下游化工销售板块却因油价高涨销售额大增,加工能力也逐渐加强。
  
  税费猛增上游盈利下降
  
  今年上半年,三大石油公司勘探开发业绩显著,在主要探区都获得了新成功和新突破。中石油在松辽盆地、海拉尔盆地等领域各项勘探工作进展顺利,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也形成了多项重要发现和重要进展。中石化在东部老区新领域和西部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准噶尔北缘的石油勘探取得新发现,在川东北元坝地区的深层海相及中浅层、川西浅层的天然气勘探取得新发现。中海油2011年上半年在勘探方面有6个新发现,还有18口评价井获得成功。三大石油公司的新发现和新进展为其储量规模提供了保障。
  
  2011年上半年,中石油原油产量445.8百万桶,比上年同期增长5.0%,增幅为近年来同比最大。中国石化国内生产原油1.50亿桶,同比增长0.7%;生产天然气2538.8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26.6%。而中海油2011年上半年原油产量为133.2百万桶,2010年上半年原油产量为120.4百万桶,同比增长10.6%。
  
  在产量上,三大石油公司都保持了较好增长。按说,在原油价格高涨,产量增长势头猛进的大背景下,上游的盈利空间是巨大的,但由于国家对于税金的调控使三大石油公司利润空间巨大的勘探板块获益不多。
  
  石油特别收益金也被称为“暴利税”,是国家对于石油企业宏观调控的一种有效手段,指国家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的收益金。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石油特别收益金增收的猛增是导致三大石油公司上游板块利润下降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对中石油影响最为严重。
  
  2011年上半年,中石油勘探与生产板块抓住原油价格高企的有利时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实现经营利润1036.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3%。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的形势下,确实为勘探与生产板块的经验利润创造了绝好的机会。但收入越高纳税越多,同样的逻辑也适合企业。根据中石油2011年半年度报告:由于国际油价走高,带动国内原油价格上升,2011年上半年中石油应缴纳的石油特别收益金大幅增加。从2010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58.51亿元增加到2011年上半年的人民币510.76亿元,增长了252亿元。高企的税金让中石油2011年上半年的利润骤然下降不少。
  
  “中石油上游板块营利能力的下降直接导致其上半年的业绩差强人意。”东方油气网分析师吕颖说。
  
  中石油半年报里明白标注,勘探与生产板块是集团的盈利支柱。衡量上游板块营利能力最主要的一个指标是看每桶原油EBIT的变化。据东方油气网的数据显示,中石油在去年下半年的每桶原油净利润为28.88美元。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值实现35.03美元,约提高了20%左右的涨幅。这与国际油价60%左右的涨幅差距还有些大,没有实现同步。这是导致中石油利润下滑的关键原因。
  
  据中石油半年报显示,2011年原油销量为33226千吨,同比增长24.6%。巨大的销量使中石油上缴的特别收益金也远超中石化、中海油,导致每桶原油净利润减少。
  
  有公式为证,每桶原油的净利润=净利润/原油的产量,在中石油660亿元的净利润里,特别收益金占去了很大一块,这导致每桶原油净利润增加的幅度减缓。
  
  中石化虽以中游炼化为主,在勘探及开发业务板块业绩也有所建树。2011年上半年国内原油产量为1.50亿桶,同比增长0.7%;天然气产量达2538.8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26.6%;实现经营收益人民币347亿元,同比增长25.9%。由于海外大型油田的检修停产,使中石化2011年上半年油气勘探开采量锐减,但下游加工能力的优势弥补了上游产能的不足,抵御了高油价带来的风险。
  
  中海油是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的最大受益者。对于以上游勘探开发为主要业务,中下游板块几乎为空白的中海油来讲,国际油价的高涨是其净利润增长51%最主要的因素。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称:“中海油利润增幅能够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高涨,中海油的业务主要是勘探开采板块,炼油板块所占份额较低,所以对其整体业绩呈正面影响。”
  
  从中海油2011年半年度报告中可得知,中海油2011年上半年原油产量为133.2百万桶,2010年上半年原油产量为120.4百万桶,同比增长10.6%。天然气净产量由2010年的168.6十亿立方英尺增长到2011年上半年的208.2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23.5%。其中,实现油价108.16美元/桶,比去年同期增长40.8%,实现净利润35.6美元,这在三大石油公司里是最高的。吕颖说:“中海油今年上半年实现油价达到108.16美元/桶,与国际油价基本持平,这说明中海油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油价高涨中游压力增大
  
  2011年上半年,由于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原油价格的高涨给中游炼化板块带来了巨大压力。
  
  由于国际油价的走高,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桶油”也颇受其累。其中,中石油炼油业务经营亏损人民币233.58亿元,与上年同期盈利人民币29.87亿元相比,减少人民币263.45亿元。中石化炼油业务经营损失为人民币122亿元,同比减少179亿元。
  
  在加工量上,2011年上半年,中石油加工原油491.4百万桶,比上年同期增长11.9%;生产汽油、煤油和柴油4,339.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1%;化工商品产量达到1007.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1.2%;生产乙烯181.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0.6%。上半年,中石油原油加工量、主要炼化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新高。而中石化2011年上半年加工原料油1.09亿吨,同比增长5.0%。
  
  在油价如此之高,产量如此之大,国内油价又无法跟国际同步的情况下,炼油板块亏损成为必然。
  
  对于其中原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金镭做出了深入分析。
  
  首先,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尽管近期有所下调,但是仍然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这直接导致了炼油成本走高,尤其是在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这种国际价格的影响将更为明显。二是受国内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炼化企业的外购辅材、动力和燃料价格上涨也较为明显,导致了加工成本的上升。三是我国炼化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与国际先进炼化企业相比,成本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营利能力。
  
  对比中石油与中石化的亏损情况,金镭发现一个现象。中石化作为中游的优势企业,在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其炼化板块的亏损对于企业整体业绩的拖累有所减小,尤其是和中石油对比而言。中石油的炼油总量仅为中石化的一半,进口原油比例远远低于中石化,但是炼油业务亏损竟比中石化多出将近90亿元。这说明我国石油企业在炼化板块的技术提升空间还较大,从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方面来看,还有潜力可以挖掘。
  
  中石油炼化板块亏损严重,缺口如此之大乃至上游勘探板块的盈利勉强填补上中游炼化板块的亏损黑洞,这也是中石油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只增长1%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石化在上游板块不如中石油占优势,反而更具有灵活性。它通过化工板块加工能力的提升、作业成本的严格控制来弥补自己炼化板块的亏损,把高油价的风险很好地转嫁到下游。其次,中石化还通过较强的进出口操作能力部分规避了高油价带来的压力,这说明中石化应对高油价风险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吕颖解释说。
  
  与中石油相比,中石化显然在炼化板块有着明显的优势。分析师吕颖通过深入解剖其中原因,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中石化的原油加工成本低于中石油。中石油的原油来源大部分是大庆油田,中石化的原油基本靠国外进口。按常理推算,中石油的原油价格要低于中石化,但由于大庆油的定价机制以米纳斯为基准,中石化的原油是从中东进口的,定价机制以阿曼为基准。在去年之前米纳斯和阿曼之间的原油价格相差无几,几乎持平。而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米纳斯的每桶原油价格要高出阿曼10美元左右,这就导致中石油的原油加工成本高于中石化。据东方油气网统计,今年上半年中石油的加工成本在5814元/吨,而中石化的是4876元/吨。另外,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在逐渐提升,如上大庆油田已经进入三次开采,无论从开采难度还是开采成本上看,国内原油与国际原油相比价格优势都不是很明显。而中石化较强的原油进出口操作能力也让其原油成本与中石油相比降低不少。
  
  其次,中石化成品油销售的价格要高于中石油,这也为中石化炼化亏损的减少做了不小的贡献。由于中石化的成品油多是高标号油,华东、华南的汽油标号更是普遍都在93号以上,高标号成品油的比重占有率大直接导致中石化成品油销售额的增加。中石油的成品油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北方,而且多是低标号油品,价格上的劣势导致中石油在销售额上自然不比中石化有优势。
  
  能力取胜下游化工转风险
  
  由于高油价带来的压力,中游炼化板块无法消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炼油亏损,但石油行业作为一个链条一体化的行业,上中下游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上游盈利下降,中游亏损严重,最终只能靠提高下游化工产品的加工能力来力挽狂澜,转嫁行业风险。三大石油公司下游的加工能力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以中石化为例,在今年一季度中石化实现每桶原油EBIT为23.35美元,在油价普遍高位运营的第二季度实现了每桶油EBIT42.27美元,营利能力提高了66%,与国际原油的涨幅基本同步。而中石油在去年下半年的每桶原油EBIT为28.88美元,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值实现35.03美元,约提高了20%左右的涨幅,与国际油价的涨幅没有实现同步。与国际油价涨幅同步说明中石化成功地转嫁了高油价的风险,而在炼化板块亏损严重的情况下,只有加大对下游化工板块加工能力的管理了。
  
  中石油化工厂的数量要少于中石化,加工能力自然比不过中石化。而中石化通过较强的加工能力,分散了高油价带来的压力,把部分风险转移到了化工产品上。通过年报就可以看出,在化工板块,中石化的利润是163亿元,同比上涨了96%,中石油的利润是25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加工能力的不足使中石油无法像中石化一样转嫁高油价带来的风险。
  
  不太乐观的下半年
  
  在国际原油持续高位运行的2011上半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业绩表现不尽相同。具有上游优势的中石油因为炼油板块的实力薄弱,无法很好地转嫁风险而导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只有1%。具有下游优势的中石化因为化工产品加工能力的突出而成功转嫁了高油价带来的压力。以勘探开采的上游为主要业务板块的中海油却因高油价而带来了利润的大幅增长。高油价给三大石油公司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2011年下半年,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制约着三大石油公司的发展。从国际形势上看,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加剧动荡,美元贬值趋势较为明显,国际油价波动风险将继续增大,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而从国内形势看,国内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政府采取多种应对措施,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增速略有放缓。预计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将震荡加剧,境内成品油和化工产品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对于石油公司的相关政策如若不进行有效调整,三大石油公司下半年的业绩将依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吕颖分析说,下半年制约三大石油公司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依然是国际油价。不过,下半年的原油价格应该不会出现上半年大幅飙升的情况。原油价格下降了,炼油板块的压力就会相对减小很多。其次,国内成品油的调价机制应该更进一步市场化,在许多细节方面应该更好地与市场结合,调价机制的科学性不论是对三大石油公司来讲,还是对消费者来讲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天然气价格的改革同样如此。若天然气出厂价格依然不能提高,三大石油公司的天然气板块的表现力依然不会强劲。还有资源税改革问题,也是制约三大石油公司下半年业绩好坏的因素。
  
  三大石油公司下半年的增长点有两个。
  
  一个是海外油气开采业务会继续发展并不断加强。吕颖补充说:“石油公司海外业务贡献力度要想有所表现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从今年上半年我们收购的几个海外项目来看,有些项目还是低于预期的。还有收购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操作问题也相当复杂,股权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开采的资源到底是运回国内还是在当地销售等等一些列问题都需要我们慢慢摸索。当然,"走出去"战略是必然的选择,但"走出去"的步伐要尽可能慢些。海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二是化工领域。金镭建议,三大石油公司除炼化板块除了传统炼油领域继续增长外,还应该加强化工领域的拓展,将炼油和化工有机整合,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化工领域的增值业务来弥补炼油的亏损。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