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原油 山东 地炼 中石油 中石化

【华夏时报】用原油招安山东地炼 中石油施压中石化

2011-08-15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原油是地方炼厂的命脉,但一直以来,民营炼化企业苦于没有足够的原油供给,只能以加工质量较差的燃料油为生。

  石油巨头针对山东地炼企业的“争夺战”再次燃起战火,一度在华北炼化市场处于劣势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这次直接开出的“价码”是原油,这对于“望油若渴”的地炼企业来说显然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条件”。

  不惜以原油资源换市场,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中石油扩大其在华北地区市场份额的战略之举。“这样一来,中石油在竞争中就占有了相当大的优势,对于中石化在山东市场开展进口燃料油业务非常不利。”国泰证券高级分析师吕爱文对本报记者说。

  以原油换市场

  原油是地方炼厂的命脉,但一直以来,民营炼化企业苦于没有足够的原油供给,只能以加工质量较差的燃料油为生。

  “地炼企业非常愿意与中石油合作。”在山东省石油炼化协会会长刘爱英看来,毕竟中石油有原油进口资质,通过合作,山东地炼企业将有希望获得原油进口配额,这也是地炼企业最看重的。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山东地炼总计加工原料油1412万吨,其中,进口燃料油约在766万吨,占54%;进口原油与国产原油约在551万吨,占39%,相对去年数据又有所提升,可见地方炼厂加工原油的需求有明显攀升。

  刘爱英此前一直为地炼企业不公平的市场环境奔走。在她看来,一方面地炼企业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方面生存环境却一直没有改变,其中最主要的难题就是原料油供应瓶颈。

  据介绍,按照最新的方案,山东炼投将在省内新建油气管道、炼油设备、港口码头等油气储运设施,然后由中石油向山东地炼企业输送原油资源。

  “进入今年以来,业内频有中石油意欲扩大与地炼合作范围的传闻,且有控制地炼50%股权的合作模式。”金银岛高级市场分析师靳婷告诉本报记者,央企与地炼的联姻不仅有利于央企版图的扩展,亦为地炼提供了稳定的油源,可谓“双赢”。

  中石油施压众对手

  显然,原料油对于“望油若渴”的地炼企业来说是个“利器”。

  首先感到压力的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化工”)。在与中石油合作的21个地方炼厂中,也包含了中国化工下属的6家炼厂。由于中国化工长期以来没有原油进口配额,使得其下属炼厂主要以炼制进口燃料油为主,随着昌邑石化和大王华星的扩能,不但没有实现盈利,反而陷入巨额的亏损。

  昌邑石化一位高管告诉记者,中国化工集团总部表示压力较大,为避免被中石油侵吞的厄运,中国化工集团向发改委申请原油进口资质和国家原油配额,但是尚在审批阶段。

  除了中国化工,中石油的这一举动也给已经在山东站稳脚跟的中石化、中海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此前,与山东地炼合作,中石油起步已经慢于中石化和中海油。在传统的石油版图上,山东一直是中石化的地盘。“中石油此次与山东地炼合作的力度相当大。”在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看来,中石油具有丰富的原油产量和低廉的开采成本,相对而言中石化原油产量较少,中海油的海上原油开采成本较高,因此中石油在原油供应上具有先天优势,它的加入意味着中石化和中海油占据的原油供应份额将会有所减少,中石油必将跻身山东地炼主要供应商之列。

  靳婷也认为,中石油的举措也迫使中石化和中海油提高原油在原料供应上的比例,适当降低燃料油的比例,以争取市场。

  鹿死谁手?

  实际上,在石油巨头眼中,山东地炼既是棋子也是对手。

  金银岛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中国成品油市场最后一片自由热土 山东地炼炼油产能规模庞大,截至目前,一次原油加工能力已突破8000万吨/年的大关,在我国炼油产能中占据将近15%的比例。

  这让石油巨头们垂涎三尺,近年来纷纷插足。中石化凭借胜利油田最早与地方炼厂展开合作,中海油、中国化工,以及中国中化集团纷纷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收购或控股地方企业。

  金银岛掌握的数据显示,中海油在地炼中拥有逾500万吨/年的加工能力,中国化工在地炼中拥有大概1900万吨/年的炼油产能,中国中化拥有500万吨/年的炼油产能。此外,中海油积极与地方炼厂接触,通过提供海洋原油的方式与地炼展开合作。

  不可忽视的是,通过与中石化、中海油的合作,地方炼厂炼油来源的渠道逐渐扩宽,而我国从7月1日起大幅下调进口燃料油关税至1%,加之“中”字头燃料油销售公司对地炼进行原油与燃料油搭售的模式,使得炼厂加工成本得以控制。

  “中石油 招安 地炼这一愿景固然美好,但是如何能平衡各方利益是首当其冲的难题,并非一份协议、一次商讨就能解决,将是一场漫长而又艰辛的战役。” 靳婷告诉记者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