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大单逼迫天然气价格改革提速
天然气源逐渐多元化的背景下,较高价位进口天然气的增加必然逼迫政府加快天然气改革。下一步天然气必然要涨价,而且涨价的幅度会较大。与此同时,政府可能实行一气一价制度,不同气源的天然气对应不同的价格。
以 410 亿美元为代价, 8 月 18 日 中国石油 天然气集团 ( 下称中石油 ) 获得了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一项液化天然气 ( LNG 供应协议。
低价锁定天然气大单
8 月 18 日,中石油旗下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与美孚澳大利亚资源有限公司签署了 Gorgon 项目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
根据协议,中石油每年将从 Gorgon 项目买进 225 万吨液化天然气,为期 20 年,总价为 410 亿美元。澳大利亚政府表示,此次交易是澳中两国最大的一笔贸易。
中石油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虽然进口天然气价格比国内天然气价格高不少,但相对整个国际天然气市场,此次进口的价格还是比较划算。
国金证券分析师刘波认为,目前天然气是买方市场,市场供过于求,价格相对比较低,中石油现在签署此协议等于以较低气价锁定液化天然气资源,非常划算。从长远来看,天然气作为稀缺资源价格看涨,升值的空间很大。
此次中石油签下澳大利亚大单,一方面拓宽了中国进口的气源,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巩固了中石油在国内天然气市场的霸主地位。一消息人士透露。
国内需求缺口仍在加剧
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提供商, 2008 年,中石油产量 617 亿立方米,占全国产量的 70% 以上,上述协议签订后,中石油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将达 80% 左右,但随着西气东输等项目的投产,国内对天然气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国内天然气资源有限,中石油不得不加紧在海外找气,以保证国内市场的需求。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天然气资源量的紧张局面正在加剧,每年要进口大量天然气,尤其是广东省。预计 2010 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缺口在 200 亿立方米左右, 2020 年天然气市场缺口将达到 900 亿立方米。进口 LNG 成为缓解沿海地区气源紧张局面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中石油在海外签订了不少购买天然气的协议,但与俄罗斯从 2006 年就开始的谈判因俄方一再提价而几度搁浅。西西伯利亚天然气开采成本是 26 美元 / 千立方米,现在向欧洲出口的价格在 180 美元 / 千立方米以上,俄方希望中国的报价至少不低于这个数字,但目前国际油价下跌,加上国内的气价本身较低,提价很难兑现。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天然气价改将被迫加速
此次天然气大单的签署,缓解国内供应的同时,也在逼迫着天然气价格改革提速。
中石油相关负责人则认为,目前国内的气价偏低, 2008 年国内天然气的平均出厂价只有 0.93 元,相当于原油价格 21 美元 / 桶,仅为油价的 18% 而国际天然气贸易的价格远高于国内的价格。
该人士透露,从明年开始中石油到中国的边境价预计都在 2 元以上,输到中国中部地区价格在 2.5 元左右,目前长庆价格的两倍以上。这使得中国将面临多气源的合理定价问题,必须加紧气价改革。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负责人戴家权曾通过热值换算对比说:液化石油气按热值换算成天然气的价格高达 2.5 元 / 立方米,燃油换算成本则为 2.4 元。热值换算发现,天然气价格居然比煤炭还低。
国内较低的天然气价格自然让占据市场份额近 80% 中石油迫切盼望着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
- ·2015-2019年广东省能源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广东省能源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Investment and Forecast Report on China Natural Gas Industry...
- ·中国页岩气市场调研报告2012
- ·中国石脑油市场调研报告2012
- ·2013-2017年中国炼油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2-2016年中国天然气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0-201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中英59项协议共识清单公开 风电位...
- ·南方电网公司大力开展电动汽车业...
- ·煤炭行业现状:供需错配稳价难
- ·煤炭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加强自救
- ·“十三五”风电扩容 消纳将成“重...
- ·莱克·威奇公司将设计东南亚最大...
- ·海润光伏杨怀进:响应“一带一路...
- ·上网电价或在2015年年底迎年内二...
- ·美国上周天然气库存增幅低于分析...
- ·巴基斯坦石油公司利润缩水57%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张志祥:钢铁首富与建龙钢铁帝国
- ·康宝华与“沈阳远大”的远大前程
- ·陈华书写京基地产史
- ·郭浩:打造中国第一农业品牌
- ·董增平:要做中国的西门子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台湾“科技首富”郭台铭
- ·张轩松:“农改超”永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