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调整资源战略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下半年将在资源获取方面加大力度,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中海油将着重研究海外收购兼并的策略。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已经在刚刚结束的公司年中工作会议上表达了这一想法。
在此前,傅成玉屡次公开表示,“海外资产价格最低的时候,也是风险大的时候,不会冲动收购”,甚至称“金融危机期间,不考虑对外收购公司”。
直到7月13日,中海油才宣布与中石油共同收购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安哥拉32号油田20%的股份,成为中海油金融危机以来上游收购第一案。
而越来越多消息表明,中海油的海外之帆正在扬起。
再扬海外之帆
6年前,中海油曾是中国海外收购最成功的石油公司。
2002年,中海油从西班牙Repsol手中收购印尼五个区块权益案,成为当时历史上最大的中国企业海外资产收购案。随后至2004年的2年时间,中海油共成功完成6宗海外收购,涉足印尼、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地区。
记者获知的资料显示,2003年度,中海油油气产量的18.7%来自海外,营业收入的38%以上来自于海外客户,海外油气储量达1.36亿桶油当量。与中石油和中石化相比,中海油不仅国际化程度最高(当时,中石化、中石油的海外储量和权益产量均不到总量的1%),可资借鉴的海外并购案例也最多。
这一优势一直保持到2005年。这一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报价折戟尤尼克。同年晚些时候,中石油宣布以41.8亿美元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尽管中海油没有因尤尼克而消沉,并在2006年年初收购了世界最大油气盆地之一的尼日利亚OML130深水区块45%的股权,但其海外拓展已远远落后于2005年开始发力的中石油。
“2007年、2008年两年,中国油气企业海外并购步伐放慢,一方面是由于国际油价迅速攀升,收购价格偏高;另一方面,消化上一波收购资产需要时间。”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项目评估组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
有涨必有跌。2008年7月开始,国际油价直线下跌,半年时间从147美元/桶高位跌至40美元下方。
“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论调:中国企业应该去海外抄底。傅总几次不去海外收购的公开表示都是针对这种论调的。”中海油集团一位人士分析,收购与否要看目标公司有没有价值,而不是看价格低还是高。
该人士还认为,理性的收购并不是“抄底”,而是在价格逐渐脱离底部,呈现复苏态势之时,“当全球经济、资产价格处于底部时,旗下资产越多,也意味着负担越重”。
而上半年的事实证明,全球经济以及国际油价均已脱离底部。按中海油式的思路,收购时机已到。
除了安哥拉32号油田10%的股份,中海油正在谈判的项目有:与中石油联合竞购西班牙石油公司雷普索尔价值175亿美元的阿根廷资产,欲收购加拿大Interoil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液化天然气项目。
据公开资料,中海油的海外项目,以印尼最多,此外,北美、澳大利亚、非洲、中东均有涉足。仅有中亚、南美两个全球重要的产油区没有中海油的资产。
差异化道路
与海外战略提速并举的是,中海油正在加紧布局新能源,以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
据了解,中海油已经在年中工作会议上表示:在发展传统能源的同时,要把以煤基清洁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作为重点开发领域。
“发展新能源不仅是年中会议的一个重要提法,早在今年年初的新年规划中就提出要加大新能源的投资,尤其是低碳能源的投资。”上述中海油集团人士称。
事实是,中海油今年上半年在煤基清洁能源方面已有不少进展。
今年4月,中海油与同煤集团签订300亿元合作协议,利用大同优质的煤炭资源,以山西省及环渤海区域为目标市场,提供以管输煤制天然气为主的煤基清洁能源产品。
本报记者同时还了解到,中海油已选定了两个大型煤制天然气合作项目,预计未来五年内中海油将能够生产1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按照中海油1984年成立的初衷,中海油仅负责中国海域的油气开发以及对外专营。但随着企业的发展,陆上亦成为中海油的重要发展区域。
“尽管实力悬殊,但中海油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要与中石油、中石化的竞争。”上述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项目评估组人士分析,中海油在资本市场上相当成功,但在实业上经过20多年的经营,在陆上形成的惟一优势就是LNG(液化天然气)。
“中海油LNG项目不仅运行最早,而且获得的气源最多。”易贸咨询负责天然气的分析师陈力山统计,中海油已落实的气源达1260万吨/年,中石油不足1000万吨,中石化尚无已落实气源。
尽管如此,液化天然气也不能满足中海油对天然气的全部需要。
据中海油的中期规划,到2010年,LNG占中海油总能源供给的1/4,成为中海油拓展下游高端市场最重要的布局。远期目标是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打造一个包括接收站、压缩站、地下管网在内的完善的天然气网络。
对于在陆上难以获得天然气开采权的中海油,煤制天然气显然十分诱人。
“中海油不仅要在国内找到差异化道路,而且在海外也要找到差异化的竞争支点。”上述评估人士分析,中国三家油气公司在海外收购中打的都是“中国牌”,难免会同根相煎,虽然相关部门可以做协调工作,但最终还需企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走差异化道路。“也许,中海油可以把国内的优势扩展到国外,比如着重收购天然气资产。”
- ·2015-2019年广东省能源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广东省能源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Investment and Forecast Report on China Natural Gas Industry...
- ·中国页岩气市场调研报告2012
- ·中国石脑油市场调研报告2012
- ·2013-2017年中国炼油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2-2016年中国天然气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0-201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中英59项协议共识清单公开 风电位...
- ·南方电网公司大力开展电动汽车业...
- ·煤炭行业现状:供需错配稳价难
- ·煤炭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加强自救
- ·“十三五”风电扩容 消纳将成“重...
- ·莱克·威奇公司将设计东南亚最大...
- ·海润光伏杨怀进:响应“一带一路...
- ·上网电价或在2015年年底迎年内二...
- ·美国上周天然气库存增幅低于分析...
- ·巴基斯坦石油公司利润缩水57%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张志祥:钢铁首富与建龙钢铁帝国
- ·康宝华与“沈阳远大”的远大前程
- ·陈华书写京基地产史
- ·郭浩:打造中国第一农业品牌
- ·董增平:要做中国的西门子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台湾“科技首富”郭台铭
- ·张轩松:“农改超”永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