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规划:走出短缺和过剩之间的轮回
“十二五”须从电力需求方面认真地预测和评估,避免出现大起大落,保持电力工业平稳发展。
“这回我们似乎又碰上十年前亚洲金融(2,0.00,0.00%)危机同样的情况,1998年、1999年电力需求特别弱,随之而来的电力规划就特别保守,导致2002年之后电力短缺问题出现。”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把握电力需求成为关键。
电力行业一直在短缺和过剩之间轮回,日前在电力科学发展高层研讨会上,谈及今年着手的“十二五”电力规划编制工作时,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曹述栋表示:“编制规划的一个着眼点在于做好电力规划,避免出现大起大落,保持电力工业平稳发展。”
中电联秘书长王永干指出,从当前情况来看,“十二五”必须从电力需求方面认真地预测和评估,比如要考虑电力增速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以及四大重耗能行业需求减少等现实情况。
林伯强强调:“短缺会导致电力结构更加扭曲,基于快速扭转电力短缺局面的客观要求,建设周期较短的火电机组装机容量的比例自2003年以后加速增长,这既加大了电力工业生产对煤炭的需求,也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压力。”
他表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有着刚性的用电需求,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需求使得中国对水泥、钢铁等高耗能行业需求很大,而规划不可能准确预知未来的用电量,下一个五年的电力供应宁可选择适度过剩。
不过,华东电网发展计划部高级工程师杨宗麟认为:“电力过剩背后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是电力行业目前已出现全行业亏损,整个产业的利润在下降,电力过剩造成电力集团的再投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2004年全国曾有21个省市拉闸限电,但缺电绝大多数属于季节性缺电,缺的其实不是电量,而是电网的输电能力。因此,电力过剩的危害要大于电力短缺。如果按照负荷来划线,负荷高于95%的最高峰在2004年中只有不到100小时。鉴于当前电网建设的难度很大,电力适度紧缺有助于电网和电力建设投资投向适当的方向。”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分析认为,从历史数据看,电力和经济发展速度并不一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在1—1.03之间属于基本供需平衡;受前期快速投资的影响,2010—2012年的电力供给将相对过剩,“十三五”后几年将基本上维持在1—1.03之间,基本属于供需平衡的范围。
杨宗麟却认为,应该把市场预测和电网规划、电源规划分开。他说,现在的电力规划90%都是谈电网结构、电源结构,仅仅10%预测市场情况,10%难免不受到90%的牵制,最终演变成各地怎么上项目。“我觉得在启动‘十二五’电力规划之前,应该先进行一个中长期的市场需求预测。”
不少专家表示,应在“十二五”逐步建立综合资源规划管理体系。在我国现行的电力管理体制下,供应侧的发输电项目规划、立项、投资以及价格等环节的审批,是与需求侧项目的规划、立项、投资等环节的审批分开的,专家认为应将其变为统一管理。
胡兆光分析,从采用综合资源战略规划进行模拟可发现,若2015年我国电量需求达到5.85万亿千瓦时,届时需要发电装机12.9万亿千瓦时,通过需求侧管理可以减少6700万千瓦左右的发电装机。如果政府可以在建立需求侧管理的市场机制方面不断完善,如价格、税收、资金等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那么其效益将会更加明显。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朱成章认为,还要侧重通过电价这个市场信号,引导企业的投资倾向和投资方向,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电源结构优化。
- ·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电力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中国微电网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水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力行业季度监测报告
- ·中英59项协议共识清单公开 风电位...
- ·南方电网公司大力开展电动汽车业...
- ·煤炭行业现状:供需错配稳价难
- ·煤炭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加强自救
- ·“十三五”风电扩容 消纳将成“重...
- ·莱克·威奇公司将设计东南亚最大...
- ·海润光伏杨怀进:响应“一带一路...
- ·上网电价或在2015年年底迎年内二...
- ·美国上周天然气库存增幅低于分析...
- ·巴基斯坦石油公司利润缩水57%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张志祥:钢铁首富与建龙钢铁帝国
- ·康宝华与“沈阳远大”的远大前程
- ·陈华书写京基地产史
- ·郭浩:打造中国第一农业品牌
- ·董增平:要做中国的西门子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台湾“科技首富”郭台铭
- ·张轩松:“农改超”永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