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与卡塔尔公司合作建大型LNG项目
近日,坊间传出消息,中石油已与卡塔尔天然气运营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后者负责为前者的大连LNG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气源。
虽然中石油外事局目前尚未对此事做出正面回应,但此事并非空穴来风。
早在2006年中国天然气国际峰会上,从中东国家进口LNG就已成为业内人士所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卡塔尔则是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产国。
而按照中石油的规划,其三大LNG项目中,江苏和大连LNG项目的一期均将于2011年7月投产。
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总会计师张耀明曾表示,江苏LNG项目一期规模350万吨/年,二期规模350万吨/年。大连LNG项目一期规模300万吨/年,二期300万吨/年,计划2011年7月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而唐山LNG项目一期规模为350万吨/年,二期达到650万吨/年,计划2012年3月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这意味着到2012年3月,中石油的LNG需求量将达到1000万吨。而大连方面已表示大连LNG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但需供应得到确保后方能进入施工阶段。这使得锁定稳定气源成为中石油的当务之急。
2007年9月,中石油先后和壳牌、伍德赛德油气公司签署协议,未来20年将从两家公司在澳洲的气矿共获得每年400万吨的LNG。其中,壳牌公司作为高更气田的运营商之一,每年将供应100万吨LNG,而伍德赛德公司将提供Browse气田产出的300万吨LNG。
但扣除已获得的400万吨供应量,中石油到2011年7月的需求量仍有200万吨缺口,到2012年这一缺口将达到600万吨。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气源短缺的背景下,加之国际国内天然气价格接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石油对进口气价的承受能力也在增强。若中石油和卡塔尔天然气运营公司最终签订LNG供应合同,即使是长期合同,其价格也不会低于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支持其判断的数据在于,随着亚洲LNG需求的飞速增加,最近LNG价格已经从2007年前9个月的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一路上扬到了1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而LNG价格此前一直是制约中国LNG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
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CNRS研究员Catherine Locatelli和经济学教授Jean-Pierre Angelier认为,起初中国曾有更为雄心勃勃的计划,欲在香港至朝鲜半岛之间的中国沿海修建20个进口终端站,到2020年实现年进口8000万吨(1100亿立方米)LNG的目标,但2010年确实能投入运营的终端站可能只有3个。
"扩大LNG进口的主要障碍是成本高昂。广东和福建的终端站得以上马的原因是其合同签订时天然气价格很低,前者仅为3.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后者为4.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Catherine Locatelli和Jean-PierreAngelier撰文表示。
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队LNG的追逐使得中石油很难再以较低的价格签下LNG供应合同。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2006年中海油因嫌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价格过高而取消了与澳大利亚生产商高更液化气厂的合同,而日本的电力公司却马上接受了这个价格并签订了合同。"Catherine Locatelli和Jean-PierreAngelier表示。
Catherine Locatelli和Jean-Pierre Angelier指出,为了吸引中国成为LNG进口国,早期供应商们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条件,但这一折扣价已经到此为止。
- ·中国非常规油气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燃料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燃料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油田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2-2016年中国天然气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2014年中国石油焦市场调研报告
- ·2014-2018年新疆石油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液化天然气(LNG)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
- ·2014-2018年中国燃料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石油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中英59项协议共识清单公开 风电位...
- ·南方电网公司大力开展电动汽车业...
- ·煤炭行业现状:供需错配稳价难
- ·煤炭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加强自救
- ·“十三五”风电扩容 消纳将成“重...
- ·莱克·威奇公司将设计东南亚最大...
- ·海润光伏杨怀进:响应“一带一路...
- ·上网电价或在2015年年底迎年内二...
- ·美国上周天然气库存增幅低于分析...
- ·巴基斯坦石油公司利润缩水57%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张志祥:钢铁首富与建龙钢铁帝国
- ·康宝华与“沈阳远大”的远大前程
- ·陈华书写京基地产史
- ·郭浩:打造中国第一农业品牌
- ·董增平:要做中国的西门子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台湾“科技首富”郭台铭
- ·张轩松:“农改超”永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