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政策 天然气 利用

政策颁布促进天然气的优化利用

2007-09-28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为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优化天然气使用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于2007年8月30日正式颁布实施。此举意味着国家已充分认识到目前国内天然气利用的不合理状况,欲恢复天然气作为“珍贵燃料”的真正身份……

  天然气“新政”坚持民用优先

  《天然气利用政策》将天然气利用领域归纳为四大类,即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综合考虑天然气利用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根据不同用户用气的特点,将天然气利用分为优先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

  天然气利用坚持全国一盘棋,由国家统筹规划,考虑天然气产地的合理需求;坚持区别对待,明确顺序,确保天然气优先用于城市燃气,促进天然气科学利用、有序发展;坚持节约优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政策规定,对已建用气项目,维持供气现状,特别是国家批准建设的化肥项目,要确保长期稳定供应。天然气供应严重短缺而又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煤代气项目改造。对在建或已核准的用气项目,若供需双方已签署长期供用气合同,按合同执行。新上用气项目一律严格按该政策执行。天然气产地也应严格遵循产业政策。

  新政不会影响三大石油公司

  《政策》禁止以大、中型气田所产天然气为原料建设LNG项目。对此,专家认为不会影响到三大石油公司现有的LNG项目。

  因为我国大型气田主要集中在新疆、陕西等地,而根据国家规划,这些气田在开发时已经配套建设了管道设施,如果在这些气田附近建设LNG项目,势必造成气田过度开采,或影响向城市居民供气,同时长途运输需要专门的储存设施,增加运力的紧张局面;此外,加工生产LNG时需要温度要在零下160度,这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产生废气,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巨头都在加强沿海地区LNG项目的排兵布阵。沿海LNG气源主要在海外,液化后主要输往天然气匮乏的城市,和西气东输相互补充,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发改委的政策不会对这一产业造成影响。

  价改仍待提上日程

  天然气价格的确存在偏低问题。当前中国石油与天然气价格之比为1∶0.24,国际市场为1∶0.6。由于天然气价格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相比价格偏低,导致其需求量呈几何比率迅速增加。2005年,郑州的冬季天然气需求量剧增至每天160万立方米,超过夏季需求量的2倍,每天出现了50万立方米的用气缺口,而北京冬夏季天然气需求的峰谷差更高达10倍。

  因此,国家发改委很早之前就已计划在3-5年内,以每年5%-8%的幅度不断上调天然气价格,逐步与国际天然气的价格大致接轨。《天然气利用政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其思路就是使天然气成为“一种比较昂贵的能源,就像''巴黎香水''一样,就应该用在最合适的地方,而不能像自来水一样随便滥用”。

  天然气作为一种国家资源,最大的问题还是价格信号没有给出来。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已认识到天然气的价格信号,希望通过政策来凸现天然气的真实价值。而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也应该提上日程。

  “昂贵”天然气的副作用不容小觑

  在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天然气倘若迅速提价,逐渐达到专家们所设想的“昂贵”阶段,将带来诸多副作用。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居民可能用煤炭等能源替代它,从而,使我国降低污染、改善环境的难度加大。天然气最大的优势是清洁,不污染环境。美国最近30年虽然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成倍上升,但其他污染物排放却并没有增加,就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有着直接关系。

  事实上,当今年年初天然气涨价的时候,就有不少城市出现了重新用煤炭替代天然气的现象。可以想象,如果天然气日益走向“昂贵”,煤炭替代天然气的现象就会变得非常普遍,从而,使之前推广清洁能源以替代煤炭的努力化为乌有。

  而且,天然气真的被披上“昂贵”的外衣,还可能导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带来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压力。比如,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生产将因为天然气价格波动受到直接影。去年,我国化肥用天然气出厂价格每千立方米提高50至100元,涨价的平均幅度在10%左右。这对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下游化工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四川某气质尿素生产企业每年需消耗天然气20亿立方米,如果按化肥用天然气每立方米涨5分钱计算,该企业一年就要为涨价的天然气多支出1亿元。据统计,如果天然气上调0.1元/立方米,就会使这类公司毛利率下降3.85%。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将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降低他们的收入,从而形成连锁反应。

  目前,我国天然气供应仍处于垄断状态,国内80%的天然气由中石油提供,其他是中石化和中海油,这三大巨头曾联名发改委要求改革天然气定价机制,天然气的价格继续上调似乎难以避免。问题在于,由于供应垄断,根据成本定价的机制本身就难以令民众信服。一旦天然气“昂贵”化成为追求的目标,就有可能被仅有的供应主体利用为牟取暴利的幌子。

  天然气价格过于低廉不好,但“昂贵”化的副作用也不可小视,到底何种价格最为合理,需要借助听证等工具来寻求一种平衡,有关部门切忌盲从强势集团的要求,导致天然气价格过快上涨。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