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伊犁电力公司

伊犁电力公司全力服务哈萨克牧民

2007-10-16 中国能源投资网
 

    金秋时节,笔者一行4人来到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县乌赞乡汗尔托汗牧业村,是处一派丰收景象,旱天麦,胡麻,菜籽等各色农作物将广袤的大地装点成五彩缤纷的绚丽世界,纵横于山野的条条电力线,在秋阳的映射下,泛着闪闪银光。我们来到了牧民沙巴哈黑宽敞的家里,只见电灯、电视、冰箱、电磁炉等家用电器齐全,沙巴哈黑兴奋地握着笔者的手说,电力让我们牧民过上了富裕的新生活。

    乌赞乡汗尔托汗牧业村位于尼勒克县西北20公里处。全村20户居民有97口人,19户是哈萨克族人。长期以来,牧民们种养结合,日子虽然殷实富足,但没有电力供应,总是有着深深的遗憾。为了点亮哈萨克族牧民的心灯,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今年4月22日,伊犁电力公司启动了“户户通电”工程,投资1298万元,让河谷8县1市71个村2259户无电户通上电,为此,需要新建10千伏线路93.6522公里,低压线路143.979公里,新建10千伏配电变压器76台,配电容量2600千伏安,户表安装2259块。

    负责该项工程建设的伊犁伊能电力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队,接到施工任务后,他们认真做好工程前期的勘察工作,为了节约资金,让有限的资金为牧民办更多的实事,施工人员行走在怪石粼绚的山峦中,合理规划线路走向,根据地形地貌,确定了详细的最佳施工方案。

    6月21日,“户户通电工程”在尼勒克县乌赞乡汗尔托汗牧业村鸣鼓开锣了。“活了一辈子,做梦都想用上电灯,想不到我的梦想这么快就要实现了。”65岁的萨瓦尔老人,饱经沧桑脸上掩饰不住激动的喜悦,“以后再也不用点酥油灯了!有了电,不但农作物灌溉方便,可以改变以往靠天种田的状况;而且空闲时能看看电视听听歌,电费居然与城里一个样,没想到活了大半辈子还能过上这么快乐的日子。真是感谢政府,感谢供电公司。”说到这些,老人乐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工程开工了,困难随之而来。由于乌赞乡汗尔托汗牧业村地处僻远,交通不便,施工环境复杂,80%都是乱石,挖坑非常不易。不少地方不通公路,甚至无路可走,牧民常年以马代步。对电力施工人员来说,设备的运输是首先面临的最大难题,但电力职工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靠人力车硬是一步一个脚印将57个基干塔全部送到施工工地。在架设电力线路时,他们为了把塔材送到蜿蜓的山上,一些人在上面用力拉,一些人在下面用力推,还必须在一天内完成。更困难的是,从这边上不了山,必须绕很远的山路从另一边把电线运上去。不能跑车的,就徒步前进;不能用机械的,就人拉肩扛。有时往山上运送一根电杆,需要10几个人一天甚至还要更多的时间。在施工中,他们自带干粮炊具,不吃村民一顿饭、不抽村民一支烟,有时候没有时间做饿,施工人员就忍受饥饿到天黑施工结束后才做饿,老百姓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自发组成“爱心团”,用自己家的牛、马参战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中,肩挑手拉、牛马牵引,凭着一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锐不可当、勇往直前的争先精神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作风,他们用双手和肩膀硬是将一根根笔直的电杆竖立在了山巅,把一条条蜿蜒的银线架在沟壑之间,为哈萨克牧民送去了点点光明和股股暖流。

    施工期间时值炎炎烈夏,平均温度达30℃,中午的温度最高时达36℃,就算是不干事儿坐在那都将汗流浃背,更不要说我们的施工人员在山峦中作业了。好不容易熬到深夜,温度是慢慢地降了下来,但恼人的蚊虫又肆无忌惮地来骚扰,有的施工人员被叮咬得彻夜难眠,浑身是疙瘩。但不管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施工人员依然要求自己好好休息,以便投入第二天的紧张作业。经过20多天的奋斗,架线工程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了,但这群汉子每人都瘦了好几公斤。

    随后他们就进行低压电气设备与户表工程的工作,架台变,布户线,装电表……至于10初,全部工程完工,乌赞乡汗尔托汗牧业村的20户牧民渴盼多年的用电梦想成为了现实。

    送电那天,他们身着节日的盛装欢欣雀跃,载歌载舞,表达着内心的欣喜之情。牧民杰恩斯12岁的小女儿站在灯下,仰望着散发出光亮的那一团炽热“小火球”,伸开双臂,高兴地喊着“电亮啦,电亮啦……” 电力施工人员的付出的辛劳也永远的烙在了广茅的草原。
  
    当落日的余晖洒向宁静的草原,在缭缭升腾的雾霭中,在汗尔托汗牧业村,在胶洁的月光下,逐渐明亮的星星灯火,伴着牧民家传来的电视声音,以及远处不时传来的犬吠声,构成了一幅静逸和谐的风光图。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