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替代要逐渐适应电力市场化竞争 扩大售电增量
“如果不考虑能源替代的经济性,仅从当前的技术可行性分析考虑,中国电能替代潜力空间约为1.8万亿千瓦时,其中发热电缆、热泵、电炊具、蓄热电锅炉、电热水器的潜力较大,约占总替代潜力的97.5%。如果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性,预计到2020年,电能替代规模将超过5000亿千瓦时。”11月13日,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在2015年全国用电与节电技术研讨会上指出。
扩大电能占比提高电气化水平
一直以来,煤炭在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处于较高水平,高出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近40个百分点。“因此,降低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扩大电能占比是提高我国电气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商业、交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替代潜力巨大,工业、农业和建筑领域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张运洲表示。
张运洲强调,由于清洁能源主要转化为电力使用,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电能替代煤炭、石油是大势所趋,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使用将会更加普遍。电气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能源效率可提高4%左右。因此,电气化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同时,清洁能源的发展将显著提高电气化水平。根据未来我国终端能源消费需求及清洁能源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测算,2020和2030年我国清洁能源的发电量将分别占全国发电量23%和28%,分别提高电气化水平6.5和9.6个百分点。
“除宏观上通过电能替代技术提高电能终端消费水平外,微观上可以在商业、交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推行节电技术。”张运洲指出,“如在当前能源价格水平、政策及技术条件下,热泵、电动汽车、电水泵、电窑炉的经济性较强。如果煤价上升到660元/吨,发热电缆将具备经济性;气价上涨到3.8元/方,蓄热电采暖、电炊具、蓄热电炉将具备经济性;若气价上涨到5.1元/方,居民电热水器、发热电缆将具有经济性。”
商业模式亟需突破
“尽管推广电能替代可以带来较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但同时,电能替代推广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亟需突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用电与能效所副所长郭炳庆强调,“很多项目由于做不到精细化管理,很难满足用户的热负荷需求,也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学校里购买电采暖设备,需要各利益方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尽可能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用户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为了给用户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今后在电能替代领域可能会形成一些联盟方式。”郭炳庆进一步指出,部分在细分市场具有较好经济性和减排效果的用电技术和设备因为用户认知不足推广较慢。“所以,不同的应用场景,其电能替代方案也需要优化。”
如电采暖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控制灵活、制热均匀、安全等特点,目前主要在学校有少量推广。但是,由于其初始投资较大,且用户容量有限,需要用户提高配电量,配套电网工程投资也较大。尽管这种产品的市场潜力很大,但在推广过程中,就应考虑中国地域广阔,同样的技术和产品在不同地区的推广难度不同,同一产品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的推广方式也不同。如果投资数额较大,那么在东部发达地区就相对容易一些,等推广到一定体量时,用户们对电采暖的认识提高了,再逐渐向中西部扩展会更容易。
“所以各类电能替代技术的适用领域和经济性的情况较为复杂,对电能替代技术的政策争取及推广模式,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分区域、难易程度、体量而有所侧重。”郭炳庆总结道,“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电力市场化竞争的发展趋势,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和配网投资观念,树立占领终端能源市场、扩大售电增量,增加边际效益的新观念。”
- ·2015年中国环保服务业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垃圾处理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广东省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广东省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年中国光伏逆变器市场调研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微电机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输变电设备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电能替代要逐渐适应电力市场化竞...
- ·有眼睛+有脑子:中国智能机器人...
- ·德国和日本为什么对工业4.0 不“...
- ·中国科协副主席谢克昌:中国能源...
- ·北京市降低非居民气价和热价 首次...
- ·煤制油/煤制天然气最大对手是电动...
- ·号称最牛的无线充电技术 土豆创始...
- ·北京天宁寺桥一处热力管线漏水致...
- ·【分析】电力企业如何在电力市场...
- ·电改机遇:综合售电用电转型电力...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张志祥:钢铁首富与建龙钢铁帝国
- ·康宝华与“沈阳远大”的远大前程
- ·陈华书写京基地产史
- ·郭浩:打造中国第一农业品牌
- ·董增平:要做中国的西门子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台湾“科技首富”郭台铭
- ·张轩松:“农改超”永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