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能源

中俄能源之间取得双赢局面

2014-05-28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国人就可以用上来自俄国的天然气,每年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供应量,不仅可以大大缓解中国经济发展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也在能源战略上,实现了天然气进口的多渠道。

  历经10年谈判之后,5月21日,中俄双方终于就购买俄方天然气达成一致,并签订了一份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到 2018年,中国人就可以用上来自俄国的天然气,每年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供应量,不仅可以大大缓解中国经济发展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也在能源战略上,实现了天然气进口的多渠道。 从政经两方面而言,中国和俄罗斯之间都取得了双赢的局面。

  对于中俄双方来说,这份为期30年的天然气合同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其意义并不仅仅是做了一笔生意。

  中俄能源合作实现双赢

  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通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加,并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总价达到了4000亿美元,而未来,俄方天然气的供应市场将是中国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中俄天然气协议的签订,对于两国来说,都是一种双赢局面的良好开始。 “以往,我们会觉得和俄罗斯方面做生意是比较困难的,拿这个项目来说,就谈了十年之久。但是最终还是谈下来,说明其实事情还是可以做成的,这个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来说,是最大的意义。这样也实现了两国之间的双赢局面。从中国角度来说,一方面是和俄罗斯的合作,加深了两国关系,另一方面来说,也确实因为中国天然气自给能力不足,也希望能够尽快弥补能源缺口。”

  虽然谈判耗时许久,但是此次签署协议却很顺利,这也和俄罗斯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有关系,俄罗斯也急于需要实现能源出口的多元化。

  从历史上看,中俄双方的能源合作其实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2012年,中俄石油贸易达到了2200万吨,到2018年中国将超过德国成为俄罗斯原油的第一大购买国,将达到3700万吨。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曾经在2005年和2009年分别达成金额60亿美元和250亿美元的“石油换贷款”合作协议。

  林伯强说,中俄签订天然气协议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目前而言,由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做法,引发了西方世界对于俄罗斯的制裁,其制裁的重要内容就是针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对于俄罗斯来说,它的主要出口就是能源,占到了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因此,能够实现对中国的能源出口,一方面保证了俄罗斯的出口不受欧洲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制裁它的欧盟国家发出一个信号,表明制裁对于俄罗斯来说是没有用的,这是另外一层的战略意义。

  价格—不能说的秘密

  合同约定,俄方的主要供气源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和萨哈共和国恰扬金斯克气田,俄方负责气田开发、天然气处理厂和俄罗斯境内管道的建设。中石油负责中国境内输气管道和储气库等配套设施建设。

  在中俄天然气协议中,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就是价格问题,但是在公布的协议内容中,却没有价格的公布,而据外界猜测,最终落实的价格应在2.19元人民币/立方米,而俄罗斯向欧盟出售天然气的价格为2.3元人民币/立方米,而中国从中亚进口天然气的价格在2.2元人民币/立方米。

  林伯强说,中俄双方之所以在这一协议上耗时长久,就是因为在价格问题上谈不下来,而价格问题,是整个协议的核心问题。

  “虽然没有公布价格,但既然协议已经签订了,那么这个价格问题肯定已经是谈好确认了的,否则就不会签了,当然,价格问题未必就只是一个数字的问题,还有付款方式的问题。之前合同谈不下来,因为双方在价格问题上的分歧比较大,整个购买量如此巨大,每年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单价上差一元钱,每年就要差380亿元。但是反过来说,价格问题虽然是核心问题,但不是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价格肯定会是一个市场价格,都要经过双方无数次的谈判,谁想占一点便宜都不可能,所以最终还是由市场因素来决定价格,也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一个价格,价格一方面会和中国国内的市场价相对应,也会和国际上的价格基本一致,同时,我相信协议中也规定了价格会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不断调整。但是这个协议的具体价格是不会向外界公布的。”

  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则认为,协议中的价格可能只是一个公式,包含了通胀、物价、成本在内的多种因素。

  能否满足中国能源需求?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但自身无法实现能源自给,石油和天然气都大量依赖进口。那么,中国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究竟有多大?据此前由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的预测,至2030年我国的天然气需求将年均增长8%,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天然气需求量将分别为2300亿、3500亿和5000亿立方米。如果考虑到清洁低碳发展的要求,那么天然气的需求量将增加,年均增长就达到了8.5%,2015年、2020年和2030年的天然气需求量就分别达到了2600亿、4000亿和5500亿立方米。

  而到目前,中国的天然气自给能力约为每年需求量的百分之六十多,而其余都要依靠国外的输入,而随着未来经济的发展,中国对于国外能源的需求比例也会增加,很有可能会从当前的百分之三十,上升到一半,而俄国出售的天然气对整体能源的比例影响会在百分之一左右。

  但是对此,林伯强认为,由于中国整个能源结构非常复杂而庞大,虽然此次中俄天然气协议的数量巨大,但是并不会对中国能源结构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单单从天然气这一块来说,影响会非常大。

  “到2018年正式开始供气的时候,如果说届时的供应量确实达到380亿立方米的话,那就能够占到那个时候我国整体天然气需求量的百分之十几。从这个意义来说,这个比例就非常大了。”

  四大通道布局已定 再拓展新通道不容易

  在中俄天然气协议签订之后,也使得中国的天然气进口通道实现了海上、西北、西南和东北四个渠道,从中国的整体能源战略上来说,林伯强认为,多渠道进口能源的最大好处就是安全。

  “为什么中国一直强调说要和俄罗斯进行合作?除了可能说是能源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互补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和能源安全有关,因为我们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一般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场地稳定,另外一个就是路上安全,从这两方面来说,俄罗斯都基本满足。它不存在路上的问题,因为两国交界,不需要经过第三国,另外俄罗斯的场地安全是能够得到保证的。所以我觉得俄罗斯对于中国的能源战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打通中俄之间的天然气通道也是必然的趋势。”

  从目前的四大天然气通道来分析,林伯强认为应该保证这几个主要的天然气输入的平衡,而不应该偏重某一个方面。此外,除了当前的四大渠道之外,国际上的天然气出口国还有不少,譬如伊朗、沙特、印度尼西亚等,那么,在未来,中国还不会向这些国家购买天然气,拓宽能源进口渠道?

  对此,林伯强认为,在未来,能源进口的渠道肯定还会进一步地增加,但是其难度也是可以想象的,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要开辟一个能源进口的大型通道很不容易,其工程量就很庞大,所以从目前来看,也只有当下的四大通道是可以利用的。

  中国一直受困于雾霾治理问题,林伯强认为,出于治理雾霾的需要,中国也会增加对天然气的需求。林伯强介绍说,天然气非常清洁,所以在大量引进之后,对于中国严重的雾霾治理问题,也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能寄希望于通过引进天然气就彻底解决雾霾。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