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多晶硅

多晶硅初裁终落地 欧盟怎成漏网之鱼?

2013-09-25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距离立案调查将满一年的7月18日,历经多番延宕,我国商务部对美韩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反倾销初裁终于落地。但耐人寻味的是,同被列为调查对象的欧盟,却在此轮初裁公告中“漏网”。

  在距离立案调查将满一年的7月18日,历经多番延宕,我国商务部对美韩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反倾销初裁终于落地。但耐人寻味的是,同被列为调查对象的欧盟,却在此轮初裁公告中“漏网”。联想到眼下仍在胶着的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案、中欧围绕价格承诺的谈判正处核心阶段,光伏业界纷纷猜测,会否中国将以对欧多晶硅倾销“既往不咎”,来换取欧盟在当前光伏谈判中的让步?若果真如此,中国多晶硅企业的权益会被当做交换的筹码么?

  欧盟漏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对于中国的多晶硅企业来说,曾经的望眼欲穿、盼星星盼月亮,在这份姗姗来迟的初裁公告面前总算是没有白费。公告显示,中国将采用保证金形式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初裁认定,自美国进口多晶硅的倾销幅度为53.3%-57%,自韩国进口的倾销幅度为2.4%-48.7%。

  但这份初裁中人们却遍寻不着欧盟的影子,这无疑令中国的多晶硅企业有些失望。记忆犹新的是,就在去年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对欧盟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调查正式立案,并与同年7月20日已经立案的对美韩多晶硅的“双反”合并调查。

  欧盟在初裁名单中的缺席,显然令这一裁决的效力大打折扣。这一意料之外,是否又在情理之中呢?答案是肯定的。毕竟从相关的贸易法规来看,当初的合并调查并不意味着要合并发布初裁。中国对欧盟多晶硅的双反和对美韩的双反,严格来看是两个独立的案件,因为立案时间上相隔三个多月,从相应的法定调查期推算,对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应该还在进行中,因此分开裁决也并无不妥。

  对欧多晶硅双反或沦为交换筹码?

  话虽如此,但众所周知,我国对欧盟的多晶硅初裁之所以备受外界瞩目,与当前中欧双方围绕欧盟对华光伏组件“双反”案的角力和博弈,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毕竟,虽然历经几轮回合的较量,中方接连得分,但欧盟抛出的“两步走”初裁方案其实只是以退为进、并未做出实质性让步,而中国企业的弱势地位也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6月4日,欧盟初裁决定对华光伏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若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税率将升至47.6%。目前距离这一期限仅有两周多的时间,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窗口就将关闭。欧盟方面显然是以逸待劳,而中方手中能够争取对方让步的筹码却已所剩无几,对欧多晶硅双反正是其中分量最重的一张。

  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案牵涉利益巨大,中欧双方的谈判必定是一场全面的考量和艰难的博弈。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中国要想在谈判中获得对己有利的环境、最大限度达成谈判目标,对欧盟完全不做让步也是不现实的。但另一方面,对于中国而言,维护光伏组件制造企业的市场份额固然重要,而多晶硅企业的权益也同样不容忽视,“手心手背都是肉”,然而眼下来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何取舍便成为摆在中国眼前的一个两难困境。其实,欧盟也深知,多晶硅双反不仅是中国谈判的筹码、也是最后的底牌;但在谈判桌上过早亮出底牌无疑是自寻死路,所以对于此次在初裁名单中的“漏网”及其背后的玄机,欧盟也是心知肚明。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无论抉择多么艰难,从目前的谈判进展来看,中国在这一问题上最终摊牌的时刻已经近了。倘若对欧盟多晶硅刀下留情,虽然中国的相关企业势必难以接受,但这种可能性显然较大。毕竟,作为德国最大的多晶硅出口国,我国若对欧盟多晶硅征税,德国产业首当其冲。虽然德国曾是这起光伏案的始作俑者,但在最近的投票站队中已选择站在中国一边;考虑到其作为欧盟“火车头”的影响力和威望,如果取消对其多晶硅征税,从而换取德国及其“小伙伴们”在光伏谈判中对中方主张的进一步支持,或可为中欧双方最终如期解决争端、握手言和铺平道路。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