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天然气

天然气替代原油渐行渐近

2013-08-16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紧锣密鼓地推进俄罗斯东线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框架协议和西线供气一体化合作项目等进行深入沟通。

  世界各国面临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人们将目光投向最清洁的化石能源—天然气,纷纷看好天然气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7月28日,由中国、缅甸、韩国、印度4国6方投资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同时标志着四大天然气战略通道已铺陈而开。

  如今从居民灶台到交通运输,从发电到各类工业,天然气的身影处处可见。天然气替代原油的趋势,渐渐浮现。

  构建四大天然气战略通道

  经过3年艰苦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7月28日下午在四国六方代表的共同见证下,于缅甸曼德勒正式通气投产。这一寄托了国人厚望的西南能源大动脉,终于开始向国内供气。

  中缅油气管缅甸段是原油、天然气双管并行的管道工程。其中天然气管道起于缅甸皎漂,途经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等地,经南坎进入中国瑞丽。天然气管道在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设计年输气量为120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紧锣密鼓地推进俄罗斯东线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框架协议和西线供气一体化合作项目等进行深入沟通。

  这标志着四大天然气战略通道铺陈而开。即,西北(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中缅天然气管道)、东北(计划中的中俄天然气东线)和东部海上(LNG贸易)四大通道,为实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即东运的中亚气、南下的俄罗斯气、西行的加拿大气、北上的澳大利亚、卡塔尔及北非天然气等)多气源供气提供了可能。

  四大天然气战略通道中,西北方向为我国目前管道天然气进口来源。目前我国进口的管道天然气主要来自于西气东输二线,设计年输气能力达到 300亿立方米,气源来自于中亚各国,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入我国。目前在建的西气东输三线主气源同样来自中亚天然气,设计年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其中进口气250亿立方米,新疆地区煤制天然气50亿立方米,预计2015年全线贯通。

  东北进口天然气正逐步展开。中俄天然气管道包括东线、西线两条,其中东线经东北地区进入我国,设计输气能力380亿立方米;西线经西北地区新疆进入我国,设计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俄罗斯为追求油气资源出口的多样化,开始进一步关注油气资源向远东地区的出口。

  海通证券分析师邓勇称,根据我国LNG接收站的建设规划,2013——2015年,我国新增的LNG接收能力将分别达到650万、800万、1500万吨/年。到2015年,我国将拥有LNG接收能力4930万吨/年,折合天然气690亿立方米。

  浮现天然气替代原油趋势

  开拓更广泛的能源供应渠道的背后,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

  我国是个“富煤、少气、贫油”的国家。我国天然气探明程度较低。根据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年)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32万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为18%,远低于世界65%的平均探明程度。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GDP不断提高。最近的二十余年间,我国GDP从1990年的1.87万亿元,增加到2012年51.93万亿元,首次突破50万亿元,名义增速达9.77%。

  据初步核算数据,在我国GDP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也在快速增加。199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662.35百万吨油当量,2011年达到2613.21百万吨油当量,较1990年水平增加2.95倍,期间复合增速为6.75%。

  虽然我国GDP总量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均在增长,但是在人均GDP增长的同时,创造单位GDP的能耗下降。据统计,1980年我国人均GDP为460.53元,创造万元GDP能耗为9.16吨油当量;到2011年人均GDP上升至3.51万元,创造万元GDP能耗下降为0.55吨油当量。1995年以前,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速度较快,当其下降到一定程度以后,进一步下降的难度逐渐增大,但是从1995年至今,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仍呈现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2003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为2.39%,到2011年这一占比提高到了4.50%,原油占比则由2003年的21.27%下降到 2011年的17.67%。据卓创咨讯认为,当前天然气下游扩张仍旧迅速,2013年消费量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