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产业关键在突破技术
不管国家财政出钱也好,私人基金也好,中国需要为社会服务的研究所。比如,像美国的联合技术,不仅为美国企业服务,也为世界各国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有数不清的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但是就是缺为全社会服务的研发机构。
新能源无力让经济走出低谷
金融危机下步步后退的世界经济似乎把新能源当成了救命稻草,美国新复兴计划的核心是培植新技术和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欧盟各国为了强化其在新能源领域已经获得的相对优势,也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中国、印度等很多国家也把新能源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有这样一种说法,新能源的发展可能会引发第四次技术革命。新能源被认为是带动世界走出本次经济危机的领头产业,新能源能否担此重任?
李俊峰:与欧盟的绿色能源计划相比较,奥巴马的能源新政其实并没有新意,但是却在国国内形成不大不小的冲击波。有不少经济、科技和能源的三栖 ” 名人将其比喻为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 ” 和克林顿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 提出了所谓引导论,鼓吹每次危机都会发生一些技术革命,都会诞生一些新的技术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观点,提出了新能源技术革命可能是引领本轮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灵丹妙药 ” 高论。不知道哪次危机是靠技术走出来的金融危机还是得由经济学家们多想想办法。人们常说 “ 头疼医头 ” 不对,但头疼总不能医脚吧。
发展新能源也不是美国浪潮,中国对发展新能源一直比较重视,目前中国光伏发电占世界 40% 风电仅次于美国。中国是德国之后第二个制定《可再生能源法》国家,很多政策都是国际上也比较先进的中国在新能源方面政策还是比较连续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第一阶段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为了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提出发展沼气和小水电,一直延续到 80 年代。第二阶段到 90 年代末期,为了改变能源结构,解决能源多样化问题。第三阶段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从 90 年代末期开始,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压力越来越大。
大家把新能源看得过高,能源是经济问题中的一部分,新能源又是能源问题中的一部分,依靠一部分中的一部分去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危机不容乐观。发展的东西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看不清楚,变化的东西太多了现在认识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现在新能源技术,还处在弱小的发展阶段,不可能承担大任。能源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大约为 6 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和的 10% 左右,新能源占能源的 10% 也就是说,目前新能源只占到世界经济的 1% 媒体喜欢用新能源革命,但是还没到那个时候。即使现在一年增长 100% 新能源也还不是主流。
新能源是发展方向,未来的希望,也许有一天它会是新的一轮经济起飞的引擎,但是现在还不是还很弱小,很幼稚,需要呵护和扶持,而不是拔苗助长,妨碍了大好前程。目前国内新能源占的比重很小,产业规模也很小,太阳能发电全国不到 20 万千瓦,风电 1200 万千瓦,电网接收能力、储能等远远不够。规划到 2020 年,才占 15% 2030 年占 20% 2050 年占 30% 如果按这个时间表做到已经很了不起了
新能源发展前景不是无限的
前段时间有人说中国的风电装机 40% 不能上网,影响了新能源的发展,而这是因为技术和政策问题,这样吗?
李俊峰: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尽管许多能源企业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企业总体看来还是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制定好了许多的行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比如说 2005 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的几个为新能源行业立法的国家之一。这个立法之后,又陆续出台了 10 多个细则,涵盖上网电价、太阳能光伏补贴,新能源项目特许权招标等多方面。
新能源问题虽然被整个社会重视了但是由于可再生技术本身的特征,要让社会完全接受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说太阳能,有阳光才能发电,没有阳光就不能发电;风电也是一样,高度依赖自然条件。这种情况下就要电网去适应它接纳它现在电网建设不论政府还是企业都高度重视,希望电网能够做好接纳新能源发电的一些准备。
先澄清一个问题,过去认为中国电网落后,其实我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次于美国,大部分设备是新增的一半以上的电网是 2005 年以后建立的还很新。而日本电网是上世纪 80 年代建立的美国是 60 年代末,欧洲是 70 年代末,相比之下,中国是很年轻的电网,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所以,技术上不存在风力发电上不了网的问题。
并网的问题有两个原因,一是可再生能源法》有缺陷,按照《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像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这样的电网企业,应该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并提供上网服务。但我国的风能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偏远地区和海上,离大城市密集区和负荷中心远,风电大多不在电网覆盖地区。
二是当初谁也没想到风电发展会如此迅速,制定规划的时候一年风电只有 50 万千瓦,当时觉得 5 年增长 10 倍, 500 万千瓦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没想到 2007 年就达到 600 万千瓦, 2008 年则达到 1200 万千瓦。按照原来国家风电的建设规划,电网是 2010 年能接受 1000 万千瓦风电。因为在现实执行中存在困难,有一些个别的地区风电上网和外送有困难,例如蒙西地区,东北电网等,由于发展快,布局集中,所以大家希望政府和相关企业更应该加强统筹布局,有计划地发展,防范一头过热、一头过冷的失衡现象。
另外,应该澄清的过去说的 1200 万千瓦的装机只有 800 多万千瓦并网是一个误解,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正常程序也需要约三个月的时间,调试要两个月的时间。调试完了再验机,需一个月。验收合格前不能并网是正常的吊装完成的容量和实际并网发电的容量有差别是正常的
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新能源是否就会像现在人们希望的那样迅速发展起来?
李俊峰:首先,世界能源市场有限,一旦某种装备建成之后经济寿命是 20 年左右,技术寿命更长一些,例如中国的电厂大都是 2000 年以后建成的新能源短期内很难对其进行替代,新能源发展的最大市场空间是新增容量。
同时,还要认识到当前条件下新能源的发展主要依靠政策扶持,市场容量是政府政策提供的即使某一天各种新能源变得具有市场竞争力,其市场容量也是有限的不仅新能源技术之间相互竞争,还要面对传统能源低碳化技术的强有力竞争。例如同类中的太阳能不仅要与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竞争,未来还要与带有 CCS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 ) 燃煤和燃气发电竞争。大量发展风电、太阳能等间歇式的能源,还要有储能技术和系统的支持以及电网调度技术和系统的改革,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智能电网技术 ” 支持。
简言之,近期不考虑气候变化的因素,新能源发展市场空间取决于政府政策,而未来的发展取决于各类新能源技术之间的相互竞争及其与 CCS 技术的竞争。中远期的未来 ( 大约 50 100 年之内 ) 新能源发展成本的上限是带有 CCS 装置的燃煤和燃气发电技术。新能源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但并不是无限的对新能源的认识要回归理性。
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
除去笼罩在新能源产业上的光环和泡沫,对新能源产业来说,要想健康地发展起来,最重要的什么?
李俊峰:新能源要发展壮大,关键是技术突破。像对于国内光伏产业来说,目前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技术无法真正突破而导致成本过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即使国家的财政支持再多,产业也不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国目前的技术研发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当然这跟我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比较弱有关系。
随着新能源发展热潮的兴起,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各自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一批新项目迅速上马,但是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却迟迟没有出台。目前新能源产业迫切需要的两个标准,新能源类产品本身的质量认证体系,另一个则是新能源电力入网的接入标准。
如果没有加以很好的引导,难免会造成新能源产业的产业链盲目集中于技术含量不高的个别环节,造成局部的产能过剩、全行业整体竞争力上不去的问题。因此,希望这些部门和企业,都应该在技术研发方面有更多的投入。现在国自主研发能力很弱,没有国家的研发团队,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技术、材料和装备都依赖进口,连生产线都靠进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三资企业的兴起,中国自主研发创新技术越来越少,很多重要领域都不掌握核心技术,如何确立中国新能源产业在世界中的位置,使新能源产业得到良性发展?
李俊峰:长期发展的规划中,应当通过政府的扶持,建立一系列大型的国家实验室和服务社会的研发机构、技术中心、试验平台,以此突破新能源产业现有的核心技术瓶颈。研究人员不养了全世界没有这样做的像德国有弗朗霍夫研究院,美国能源部下面有十几个实验室等等。这些研究人员是为全社会服务的不是为一家企业服务。
而中国在能源领域除了研究宏观政策层面的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没有一个国家的或者是为社会服务的能源研究所了原来一些出名的比较大的能源类研究院所都归了企业。石油科学院归了中石油,核能研究的院所划归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力科学院归了国家电网等等。一堆研究院所都是依附于企业。这些属企业所有的研究院所不可能服务整个社会,失去了国家研究机构本来的功能,比如中国电力科学院,当然只听国家电网公司的
- ·2015年中国环保服务业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垃圾处理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广东省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广东省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年中国光伏逆变器市场调研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微电机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输变电设备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中英59项协议共识清单公开 风电位...
- ·南方电网公司大力开展电动汽车业...
- ·煤炭行业现状:供需错配稳价难
- ·煤炭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加强自救
- ·“十三五”风电扩容 消纳将成“重...
- ·莱克·威奇公司将设计东南亚最大...
- ·海润光伏杨怀进:响应“一带一路...
- ·上网电价或在2015年年底迎年内二...
- ·美国上周天然气库存增幅低于分析...
- ·巴基斯坦石油公司利润缩水57%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张志祥:钢铁首富与建龙钢铁帝国
- ·康宝华与“沈阳远大”的远大前程
- ·陈华书写京基地产史
- ·郭浩:打造中国第一农业品牌
- ·董增平:要做中国的西门子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台湾“科技首富”郭台铭
- ·张轩松:“农改超”永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