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新能源

德国新能源企业年产值250亿欧元

2009-08-14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德国,当前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耗的比例已经超过15%,德国新能源企业每年产值达到250亿欧元,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25万个。如今,全世界每三块太阳能电池板、每两个风力发电机,就有一个来自德国。

  未来发展中,新能源产业要真正成为 “ 世界经济支柱产业 ” 依赖全球资本市场而非各国政府政策获得良性发展成为必解之题。随着美国等全球各国将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到战略高度,寻找新的资本手段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预计将成为未来金融工具创新的一个亮点。正如过去20年中纳斯达克股市之于IT产业,以及资产支持债券、次级债之于房地产业,适宜新能源产业的金融工具创新,考验着华尔街的智慧,也考验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智慧。

 

 过去十几年中,德国几乎是单枪匹马完成了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创新,全球范围内一个全新的产业从无到有蔚然成荫。无论是风能、太阳能,还是生物能、地热等领域,大都由德国企业主导,完成了从概念设计到商业化产品开发,从公司创立到全球市场扩张。

  政策驱动 十年树木

  10 年前,谈论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还无异于天方夜谭。但当前经济危机之中,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已经隐然浮现。德国,当前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耗的比例已经超过15%,德国新能源企业每年产值达到250亿欧元,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25万个。如今,全世界每三块太阳能电池板、每两个风力发电机,就有一个来自德国。

  德国新能源产业取得的革命性进步,离不开德国政府在2000年4月份通过的可再生能源法》这部里程碑式的法律,如今已成为全球四十几个国家相关法律的模板。这部法律中,规定了新能源占德国全部能源消耗的比例最终要超过50%,并为此制定了政府补助、新能源发电无条件入网、新能源与传统能源非对等税收等一系列非常规政策,全力扶植新能源企业发展。

  10 年间,可再生能源法》指导下,德国政府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新能源电价补贴、促进太阳能的十万屋顶计划 ” 生物能发展法规》等。今年3月份,德国政府刚刚通过了新取暖法》政府继续提供5亿欧元补贴采用可再生能源取暖的家庭。当前德国政府的扶植重点还在向新能源下游产业转移,今年年初德国政府制定的5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很大一部分用于研发电动汽车、车用电池。德国政府最近提出到2020年生产100万辆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初现端倪。

  二十一世纪之初,德国政府决定将发展新能源作为一项 “ 基本国策 ” 加以推动,可以说正是二十世纪百年挫折后的战略选择。上个世纪,正是要试图解决本土能源紧缺的难题,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德国在石油进口上仰仗美国限制了其在政治上的空间,施罗德政府转向俄罗斯谋求石油和天然气的代价,同样是德国民众所不愿看到百年求索之后,德国政界清醒地意识到全面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其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唯一出路。

  创业天堂 革新不断

  正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意志之下,德国新能源企业享受到天堂 ” 般的发展环境。拜《可再生能源法》所赐,德国企业如果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发电,可以完全 “ 不计成本 ” 企业可以将全部的研发成本、制造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全部计入电价,电网巨头只能无条件接受,所生产电力电网企业无条件采购、无条件入网。德国能源巨头被要求用高于市场价四倍的价格购买太阳能电力,家庭、农场等如果采购相关设备直接利用太阳能,将得到政府的直接现金奖励。而这些,仅仅是众多激励措施的一部分而已。

  十年间德国新能源企业所享受的完美的创业环境,其他任何产业、全球任何地区都无可企及的正是这样的创业天堂中,激励着一批批人才投身其中,产业技术难题也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被一一突破。

  德国 “ 风电之父 ” 阿洛伊斯 · 沃本正是这样的人才之一。这位盖茨式的人物堪称集机械天才与商业天才于一身,正是完成了第一台风车的叶片与轮毂的设计草图,如今他创建的 ENERCON 风能公司位居德国业界第一。德国另一大风能公司 REPOWER 公司总裁弗里茨 · 法伦霍尔特原本是汉堡市环境部长,大好政策中毅然 “ 下海 ” 经商,并成功制造出迄今最大功率的陆上和海上风电车,其 Repow 理念也成为推动德国风电发展的最大动力。当前德国投资数亿资金推动电动汽车研发的政策下,德国IT巨头原董事夏嘉曦不久前宣布,已经转行投入新型车用电池系统的研发。

  人才辈出,也带动整个新能源产业实现了一次次革命性的技术突破。风能领域,十几年间单机功率实现了从100KW到1MW再到5MW的巨大飞跃,产业升级的速度不亚于当年IT领域芯片升级速度。与此同时,太阳能发电、生物柴油、地热利用等,也无一例外的实现了从单纯的概念设想到产业化运作的飞跃。

  资本虚位 宏图待展

  十年间德国新能源产企业在政府哺育下茁壮成长,但这也造就了其天然的软肋 ” 政府政策的改变也成为新能源企业最大的风险。自06年开始德国政府逐步减少对生物燃料的补贴,生物燃料销售随之显著放缓,业内企业倒闭不断。当前欧洲各国太阳能政策的转变,也造成了今年以来德国光伏企业营业额普遍大幅下滑,行业形势骤然趋紧。而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之初就规定,最迟09年开始政府对新能源的补助将逐步减少。

  这更凸显出新能源产业自发展之初一直以来的一个尴尬 — 始终未获资本市场的青睐。从资本角度来看,与传统的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相比,扣除政府补贴,新能源的内在资本收益仍有悬殊。比如在德国,传统火力发电厂的生产成本每度仅有 3 5 欧分,只有在政府为每度风力发电提供8.5欧分补贴、为每度太阳能发电提供48欧分补贴后,才能实现统一的市场销售电价。

  当前通过 “ 政府手段 ” 解决这一 “ 资本难题 ” 途径,核心就是实现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移支付。德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从根本上来说,一是通过公共财政向新能源提供补贴;二是通过为现有电力企业制定新能源指标、强制入网,以及清洁能源机制等,实现传统能源对新能源的直接补贴;三是维持高电价、高油价、高取暖费,通过消费者实现对新能源的补贴。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