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燃

【中国经济时报】新奥收购中燃陷僵局中燃创始股东表态支持

2012-02-16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去年年底收购方发布要约之后,仍在保释状态的中燃创办人刘明辉、富地石油公司、韩资SK集团以及德意志银行纷纷大笔增持中燃股份。

  新奥和中石化收购中国燃气(简称中燃)的并购案至今陷入胶着状态。
  
  在去年年底收购方发布要约之后,仍在保释状态的中燃创办人刘明辉、富地石油公司、韩资SK集团以及德意志银行纷纷大笔增持中燃股份。


  
  新奥能源与中石化此前发布的要约称,拟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收购中燃。不过,在中燃多家股东的抢筹之下,截至本周二收盘,中燃的股价已经涨至3.69港元,已经超出3.5港元的收购价约5%。
  
  中燃股价的上涨给新奥的收购带来了不小的难题。随着中燃股价的上涨,新奥收购中燃面临的困难也在加大。不过,中燃内部混乱的状况也使收购案变得扑朔迷离。
  
  反收购签名可能不实
  
  过去一两年来,中燃发生过诸如创始核心高管被拘、创始大股东派驻的董事会主席被罢免、中小股东指责公司高管涉嫌利益输送等各种事件。前不久,中燃公开称有约4000名员工签名反对新奥收购中燃。不过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燃4000名员工签名反对收购案一事为公司高层胁迫员工签名。
  
  据报道,中燃华南区某中层表示,所谓的4000员工联名事件,是带有强迫性的,各区域经理拿着那份抗议书,找到下属员工,说“你们把这个协议都签了”。对于普通员工来说,签与不签对自身没有什么影响,实际上,这4000员工联名抗议,真正出于自愿的,恐怕只有深圳总部那些人。
  
  2月14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致电中燃总部,对方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这里没有对接媒体的人士和部门,你要采访的话我也不知道你该找谁。”
  
  同日,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炮制4000名员工签名一事,充分暴露出中燃管理层牟取私利的勾当。在中燃、中石化和新奥三方之间,一场或明或暗,充满阴谋诡计的商战正在上演。中燃的管理层利用公司股权分散的特点,希望借机谋求更多的利益,这一目的已经在炮制4000名员工的联名信中暴露无遗。
  
  “站在收购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件让中燃暂时失去主动权,面临较为尴尬的处境,而中石化和新奥则拥有了‘出牌’的机会。”周修杰认为。
  
  创始股东支持收购
  
  2月13日,据香港媒体报道,中燃收购战各方角力两个月,一直被外界忽略的中燃的创始股东海峡金融,首度开腔表明立场,支持中石化和新奥,指收购价格“不是问题”。这与之前中燃管理层所谓的此次收购要约“属于机会主义性质”且“未能反映公司基本价值”的态度截然不同。
  
  据了解,海峡金融当年与刘明辉创立中燃,虽没有参与日常营运,但多年来仍扮演积极的角色。海峡金融目前持有4.19%股份,是公司第7大股东。一位海峡金融的内部人士称:“我们是支持此次收购的。价格不是问题,关键是收购对公司未来发展有正面影响。”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告诉本报记者,创始股东海峡金融支持收购案表明中燃股东内部正在发生分化。
  
  新奥集团相关人士14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说,现在中燃内部分成了两派,斗争非常厉害。中燃股东增持股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抬高股价,避免被收购。“另外,已得到保释的刘明辉有那么多的前科,一旦这宗并购案成功的话,中燃里面暗藏的一些东西会被揭露出来,可能会查出更多的问题,所以他可能会拒绝被收购,他最有积极性去打这个收购阻击战。”上述新奥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新奥该人士还告诉本报记者:“其实中燃也有一派认为,中燃现在存在这么多的问题,就应该赶紧找一个解决中燃未来发展面临问题的办法。就我们来说,发出要约之后,就按这个股价,但具体怎么样,还要到最后才能决定。”
  
  “对海峡金融来说,由于它是创始股东,持有股票的成本很低,如果按照目前中石化和新奥的价格进行收购,海峡金融将获利颇丰。”中投顾问周修杰对本报记者表示,对整个收购进程而言,决定收购能否最终达成的关键因素是大股东的态度。目前海峡金融在中燃的股权结构中占比低,难以对收购产生决定性影响。
  
  收购案前景扑朔迷离
  
  尽管有中燃的持续抵制,但中石化和新奥能源的收购进程仍在推进。
  
  “这项收购总体来说对中燃是利好的,中燃靠上中石化等企业还是有好处的。”14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燃股东增持股票是很正常的做法,其实就是为了提高收购价格,而中小股东的反对其实也是为了增加讨价还价的筹码而已。“中燃股东的反对收购行为也是符合预期的。”
  
  “虽然目前收购双方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博弈,但是最终并购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从历史上看,小股东和员工反对并购其实都是为了多得到一些利益,而并不是真的反对并购。”林伯强告诉本报记者,短期新奥会面临中燃股价上升、收购成本增加的风险,但这是收购案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周修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目前而言,我们依然不看好这起收购。”
  
  “中燃内部意见分歧较大,赞同与反对的声音都有,而其股权结构的分散则进一步导致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目前主要股东抬高股价的行为十分明显,管理层为了一己私利‘绑架’公司的动机也昭然若揭。”周修杰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中石化和新奥来说,要想完成最终收购,势必要大幅提高收购价格,而这很可能会遭到自身股东的反对。所以,这宗收购案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