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智能硅

【能源】探秘上澎智能硅

2012-02-17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的凄风冷雨中,能够获得包括世界银行IFC,美国Capricorn基金以及青云创投5000万美元的投资,让上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澎”)这家刚刚进入光伏圈的“新兵”想低调都有些困难。

  在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的凄风冷雨中,能够获得包括世界银行IFC,美国Capricorn基金以及青云创投5000万美元的投资,让上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澎”)这家刚刚进入光伏圈的“新兵”想低调都有些困难。
  
  “公司现阶段不需要过多宣传,要低调踏实的做事”,尽管上澎董事,同时也是投资方青云创投管理合伙人的陈晓平不断向《能源》杂志记者强调道,但上澎的核心技术“智能硅”(SmartSilicon)的解释,仍引起一片质疑声。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所谓“智能硅”薄膜电池,以其17.5%的转化率和0.26美元/瓦的成本,可“完美”解决经济性、规模性以及环境方面的光伏电池生产瓶颈。而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的产品,其成本为0.75美元/瓦,组件转化率仅为11.7%,这也使得上澎“托大”的嫌疑变得愈演愈烈……
  
  “智能硅”真相
  
  “上澎太阳能从未公开过其“智能硅”技术的具体细节,仅仅从其官方网站的表述中就令人对其技术的先进性产生一定的怀疑。”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直言不讳地向《能源》杂志记者说道。
  
  在他看来,“智能硅”技术或许可能会对降低光伏电池生产成本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能够达到其宣称的水平仍值得怀疑。
  
  面对诸多质疑,陈晓平显得平静许多。“上澎的"智能硅"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是非常有前景的技术。现在我们需要时间来进一步完善。”他说道。
  
  “相对高的转化率和更低的成本,是我们智能硅技术的发展目标。目前我们的电池板效率在16%左右,而光伏组件的成本目前比主流晶硅产品低20%。”上澎市场部副总吴昆旭对外界的误解如此解释道。
  
  据其介绍,上澎的太阳能电池的基本架构和日本三洋的HIT太阳能电池非常相似,它的核心突破主要有两点:一是用4N的金属硅做成衬底,二是利用纳米材料形成薄膜。
  
  这样的好处是,替代了玻璃衬底的低纯度金属硅衬底一方面可以发挥衬底的物理作用,一方面则可以增加光电转化率,再加上成本更低的纳米材料,让成本成为了上澎太阳能电池的最大优势。
  
  “上澎电池片所使用的薄膜材料是其它薄膜电池的十分之一。”对于这一优势陈晓平十分肯定,“上澎的产品不同于普通薄膜太阳能片,也不同于普通多晶或者单晶电池片,所以我们才取名叫"智能硅"”。
  
  虽然,成本优势明显,但智能硅16%的转化率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光伏市场上并不是很突出。但在吴昆旭看来,时下只拼比光伏产品转化率并无意义,最重要的是成本。相比英利、晶澳18%以上的转化率,智能硅显得依然逊色,所以成本优势成为上澎努力的方向。
  
  低成本是上澎最大的优势,而绿色则是其技术的一大“看头”。事实上,智能硅只有主流多晶硅生产技术能耗和排放的三分之一。
  
  由于目前太阳能电池所用原料大部分是用西门子法生产的6N硅料,而这个过程会造成高污染和高耗能,但“智能硅”采用4N的金属硅,不仅节省成本,而且在硅料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排放相对于6N材料也都大大降低。此外,它用的是纳米材料,更使薄膜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减少了许多。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