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能耗博弈

【中国产经新闻报】总量约束“各念各经” 央地“能耗博弈”仍将持续

2012-01-04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尽管有争议,但中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仍在向前推进。

  尽管有争议,但中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仍在向前推进。
  
  最新消息称,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在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后,出台日期正在临近。
  
  持支持意见的专家表示,总量指标的确定与推行将推动节能减排的实行,不过在细节设定上仍需要更多斟酌。持反对意见的除了央地博弈的因素,也有专家坚持质疑总量约束的合理性。


  
  确定能源消费总量最主要的分歧在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博弈。
  
  此前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拟定的“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在41亿吨标准煤左右,而各地上报的能源消费预期总量则超过了50亿吨标准煤。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与地方政府“GDP第一”的观念存在不小的冲突。为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地方政府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降低能源消耗较大的重工业在经济中的比例,而重工业对于拉动GDP增长的作用十分显著。
  
  中国能源网CEO韩小平则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能源消费总量具体数额的确定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既要考虑我国以及各地区能源消费的基础,又要考虑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地方与中央给出的总量数字差异较大。
  
  除了“央地”之间的博弈,事实上,对于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思路本身,也存在争议。
  
  中国社科院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龚益就是这一思路的反对者。他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自己完全不认可用宏观经济指标指导微观经济行为的思路。单位GDP能耗标准的设定有其合理性,但总量控制就“有些像用控制白酒产量的方法来防止居民喝醉。”
  
  不过,更多的专家表示赞成这一规定。
  
  任浩宁表示,约束单位GDP能耗指标和确定能源消费总量是节约能源的不同方面,约束单位GDP能耗侧重于微观层面,在GDP增长较快的情况下能源消费总量仍有可能增加,而确定能源消费总量却能在整体上控制能源消费增速。应该说总量控制更有现实意义,为了控制总量,各地政府必然会积极约束单位GDP能耗,如此则收获一箭双雕之效果。
  
  韩小平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表示,必须要控制能源消费的总量。“原来我们讲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现在我们必须分‘白猫’和‘黑猫’。”用清洁能源发展经济就是“白猫捉老鼠”,总量控制正是督促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时候有所选择,这有利于我国的产业升级。
  
  在政策制定的细节上,任浩宁认为需要仔细斟酌。比如在指标的分配上,他指出,“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国际间的气候谈判,也同样适用于国内的能源消费量分配。在国内的能源消费指标分配上必须充分考虑到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对于中西部地区应当给予一定的增长空间,而对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则应当适当收紧指标。
  
  推行能源总量控制的阻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韩小平与任浩宁都提到,不排除拉闸限电等行为再度发生的可能。由于能耗指标直接与各级政府的政绩挂钩,导致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能耗指标而采取各种极端的手段——如果不能建立新的约束机制,则很可能到了2012年年末,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能耗控制目标,仍然出此下策。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