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 上汽

新能源汽车企业不可再成洋打工工厂

2009-08-11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这款比亚迪 E6 电动车正在申报国家新车目录,预计将在今年年底上市销售,售价大概在 20 万元左右。王建均介绍说,这款电动车是比亚迪自主开发,采用纯电力驱动的方式,完全零排放的一款新能源汽车。

  目前,这款比亚迪 E6 电动车正在申报国家新车目录,预计将在今年年底上市销售,售价大概在 20 万元左右。王建均介绍说,这款电动车是比亚迪自主开发,采用纯电力驱动的方式,完全零排放的一款新能源汽车。

  以往只是停留在科技概念上的新能源汽车,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距离我如此之近。国际各大汽车展上,新能源汽车都是最大的亮点,从燃料电池到油电混合,各种车型层出不穷。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特别安排 100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并计划三年内形成 50 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种种迹象表明,汽车业的新能源时代即将到来,国内汽车行业对此做好了准备吗?

  汽车业的新能源时代即将到来,国内汽车行业是否做好了准备?

  今年 7 月 18 日,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嘉定区国际汽车城,这个基地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规划面积为 9.5 平方公里,一期投资将近 30 亿元。

  上海市嘉定区区长孙继伟:这个以后未来我新能源一些重点的一些研发机构也会集聚在这个区域里面,那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方面,集中在 9.5 平方公里的产业园,产业基地,以后新能源的整车生产还有它核心零部件,都会放在汽车产业基地里面。

  嘉定区区长孙继伟给记者拿出了一张规划图,从这张规划图上,看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就在方圆 65 平方公里的上海国际汽车城里。基地周边落户的上汽汽车工程研究院、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地面交通风洞实验室等机构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持,而且这里经过多年传统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孙继伟: 2012 年我能形成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检测或者中高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而且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出口基地,然后到 2015 年能够真正把这个,新能源产业基地做成一个全国领先的世界上也有一定影响力的这样一个新能源产业基地。

  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汽集团已经与上海市嘉定区签订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而且圈定了 800 亩土地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基地。按照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目标, 2010 年荣威 750 混合动力轿车上市, 2012 年插电式强混轿车、纯电动轿车上市。另外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的汽车公司也有意进驻这个产业基地。按照嘉定区的规划,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建设,拉近与发达国家汽车发展的距离。

  上海国际汽车城总经理荣文伟:中国尽管引进了很多合资厂商,但是一些核心的技术,跟别人的差距毕竟还有大概 20 30 年这么一个距离,而且短时间内我很难超越,新能源这块来讲,现在都跟国外,都面临着共同起步的一个阶段,应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是实现超越的可能性更大。

  按照上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设想, 2012 年,上海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将达到 900 亿元。不过记者在嘉定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看到这里除了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已经完备以外,还没有真正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或者零配件企业开始在这里安营扎寨。底什么时候能够把图纸上的规划变为现实,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孙继伟:觉得现在还很难说,但是反正努力去做这样的一个事情,就是说,这个关键要看市场,就要看市场的一个接受度,底市场对新能源的接受,以及对新能源的认可程度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新能源汽车是否能成为撬动经济的新支点?

  备战新能源汽车的远不止上海一个地方。早在去年 12 月份,占地 1000 亩,总投资 50 亿元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基地就已经在北汽福田落成。今年 4 月份,天津规划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部基地,规划预计到 2015 年,将实现销售收入 30 亿元以上。与此同时,重庆、武汉、深圳、济南等地也都拿出了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计划。新能源汽车真的能如大家所愿,马上成为撬动经济的新支点吗?

  作为国家 86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专家组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博士认为,中国在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以及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一些企业在整车生产方面也获得了核心技术。

  但是对于目前各地兴起的新能源汽车热潮,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国家 86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要对我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要有充分的自信,不要过于依赖国外,避免重复走以前传统车的老路,这是面临的挑战,总体来说就是如何来掌握自主的核心技术。

  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曾经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初期,上汽主要采取采购关键零部件的办法,来解决汽车的动力问题,北汽福田汽车的大型混合动力客车同样也是采用了国外的关键零部件。这样的发展思路,让很多专家感到忧虑。李俊峰,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作为一直关注新能源和汽车领域的专家,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吸取传统汽车产业的教训。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从整个生产量和消费量来说都是世界第一,但是汽车都是外国牌的几乎没有像样的自主突破,就大家都没有关注这一个东西,一个汽车的制造大国,一个汽车的整个消费大国,但不是一个汽车的品牌大国, 80% 以上甚至 90% 以上的品牌都是国外的品牌。

  李俊峰形象地指出,传统汽车领域,国内大的汽车工厂已经成了洋品牌的打工工厂,生产出的汽车产品也是万国牌,而根本的原因就是当时我国没有技术储备的情况下,各地都上汽车项目,并长期依赖于外部的技术输入,造成了研发力量的薄弱、后继乏人。

  李俊峰:产生了依赖症之后,就很难去短期内发生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我这些大的汽车工业在自主品牌,先进技术上,这种品牌创新和技术创新上都是很被动的原因都在这里。

  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新车目录,国内汽车企业的新能源车型明显增多,包括天津一汽、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北汽福田、长安汽车等多款混合动力或燃料电池乘用车,其中东风还推出了混合动力和电动商用车。不过记者也发现,这些企业所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当中,仍然存在依靠国外技术的现象。

  李俊峰:强调是一种自主品牌,自主的技术自主创新你可以全球采购,做不了东西可以全球做,或者你做不好的东西可以全球做,但是要掌握核心技术,而不是说我做一台汽车要给人家多少专利费。

  中国汽车工业能否借着新能源技术改朝换代站上一个新的跳板?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国汽车产销总量都达到世界第一。但是正如前面李俊峰所谈到汽车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缺失,让这个世界第一大打折扣。然而,今年 4 月份的上海车展上,比亚迪、华晨、一汽轿车、上汽荣威等一批国产新能源汽车集体亮相,再次让人们看到希望,中国汽车工业能不能借着新能源技术改朝换代的机会,站上一个新的跳板?

  比亚迪公司总部,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均把记者带到自己建设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里,这里记者看到一款新型电动汽车正在这里充电。王建均告诉记者,这是一款他正在研制的新型纯电动汽车,每天有专门的研发人员开着它进行各种路面的试验。

  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均:这款车现在正在做试验叫 E6 产品代号里叫 E6 一直在跑试验,国家公告之前会有个十万公里的试验,然后会在国家天津中心,会有一个正面的碰撞,大量的碰撞,现在做这方面的试验,等试验完之后,会在年底会完成它整车的公告目录。
 

  新能源汽车包括其他新能源产业,都带给中国一个占据竞争制高点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当下正是全球汽车巨头抢抓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布局的关键时刻,就在前几天,日产公司刚刚展示了最新研发的新型电动汽车 - 绿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但愿我不要丧失这一次难得的机遇。

   让新能源自主品牌不再尴尬

  新能源的应用给汽车业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即将改写全球汽车业的版图。中国正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完整的生产体系,还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是电动车离不开的锂电池制造上,中国已经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第一次把关键核心技术抓到自己手里,汽车产业上打一场翻身仗,可谓万事俱备。

  但是不无遗憾的看到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路途并不顺畅,而投入巨资兴建、三年后销售规模数百亿元的上海新能源汽车基地,走的很可能还是以前汽车业的老路,采购国外的核心部件,这条路我走了 20 多年,依托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市场,本来应该诞生一批世界级的中国车企和品牌,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每生产一台合资品牌汽车,都要向别人缴纳一笔数目不菲的技术转让费用,大量的利润流进了别人的腰包。这样的发展道路当然不可能让中国的车企真正强大起来。

  正因为如此,所以包括比亚迪在内,奇瑞、吉利、长城等国产品牌的汽车生产商,现在无一不将新能源汽车尤其电动车的研发放到核心位置。但是如果继续延续以前的发展思路,一味的拿钱引进,又依托品牌规模优势占领市场,国内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上所付出的努力也许会不堪一击。

  正像我比亚迪身上看到跑在前面的电动车,眼下却面临着种种尴尬。这种尴尬看起来,来自现实的应用环境,基础设施不配套,充电网络不完善,但是根源却在于我汽车业格局所带来的现实,大型车企没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引进几个新产品就可能过得很好。而不甘心落后的民营中小车企,才希望能够通过新能源汽车,鲢鱼翻身。看来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的上路,除了需要这些民营、中小车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