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石油

中石油投资亚马逊热带雨林 收益颇丰

2009-03-20 中国能源投资网
 

  双引擎螺旋桨飞机的轰鸣,打破了亚马逊热带雨林的静寂。对于雨林深处中国石油集团秘鲁分公司亚马逊油田里的2000多名工作人员而言,这种声音代表着新一批食品饮水补给,也代表着期待已久的假期。

  “出于环保考虑,我们没有在雨林中修建公路,所有的物资和人员进出都走空中通道。”中石油秘鲁分公司综合处经理石昊栋说:“在亚马逊雨林里开采石油,我们所面临的压力很大,全世界的环保组织都在盯着,我们决不能犯错。”

  中石油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秘鲁,目前在秘鲁境内拥有2个油田和4个石油勘探区块。在这10多年间,在石昊栋他们看来,比开采油田更具挑战性的是融入油田周边的社会,是使一个黄皮肤的中国公司和一个拉美国家的人们在一起共同发展的进程,中石油秘鲁分公司在塔拉拉油田援建“希望小学”,在亚马逊油田之中投入巨资上马环保系统。

  与一些跨国公司以“企业社会责任”的大旗树立形象不同,中石油在做这些的时候比较低调,当然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些活动让当地人改变了'外国石油公司就是来掠夺资源’的观念,让他们看到中资的到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实帮助。” 石昊栋说。

  在中国企业新一轮不断升温的对外投资浪潮中,中石油这些第一批“走出去”的标志性企业,已经在盘点10多年来的艰辛和获益。

  塔拉拉沙漠中的“希望小学”

  中石油目前在秘鲁的投资规模是年产原油260万吨左右。在这片广袤的能源版图上,位于秘鲁北部的塔拉拉油田年产量40万吨左右。位于秘鲁中部的亚马逊丛林中的油田年产量则达到220万吨,占秘鲁石油年产量的60%左右。此外,中石油在秘鲁与玻利维亚、巴西两国的交界处,还拥有2个勘探区块。

  位于沙漠腹地的塔拉拉城,约5万人的当地居民绝大部分都靠石油为生。但在开发100多年后,这里的石油正面临枯竭,一些石油公司正着手削减岗位。

  “一部分被削减的人难以谋生,走投无路之下,有的就盗卖石油管道,或者在管道上打孔偷油。”石昊栋说,一些陷入贫困的居民对孩子的教育无能为力,儿童失学随着工人失业一道蔓延。

  中石油塔拉拉油田的年产量在40万吨左右,为当地三大油田之一,是塔拉拉重要的经济支柱。而油田内中方员工也只有10来人,大部分员工都是本地人。为了帮助当地社区解决教育难题,中石油尝试把中国的“希望小学”模式引入秘鲁沙漠。

  中石油秘鲁分公司捐赠1万多美元,在塔拉拉油田建立了一所小型学校,交给当地教育部门运作,目前已经有30多名当地学生入学就读。学校建立后,中石油秘鲁分公司每年持续保持捐款,并为孩子们提供一部分文具。

  “绿肺”中的“绿色开采”

  占地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的亚马逊丛林,是目前全球面积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热带雨林。由于在调节全球气候系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它被称作“地球的绿肺”。

  中石油在秘鲁的最大投资就位于这片“绿肺”的中央部位。在这个地球的敏感地带兴办重型工业,承担的环保压力超出外界想象。“很多当地或国际的环保组织、NGO都到我们这来抗议过。”石昊栋承认。

  全世界都盯着,决不能犯错。石昊栋说:“所以我们油田的开发将尽力避免生态破坏放到了第一位。”

  油田位于丛林中心,离得最近的城镇也在100多公里以外,双引擎螺旋桨飞机也得飞上半个小时。交通运输是开发油田面临的首要问题,铺设公路是最省事的办法,但这意味着要砍伐大片森林,这是决不能做的。为此,亚马逊油田内不仅所有物资和人员出入都全部选择直升飞机,为了运送一些大型施工设备,中石油秘鲁公司还得费时费力地去与秘鲁政府协调大型运输机。开采出来的原油,也主要通过地面直径10公分的管道而不是车辆向外输送。

  同样出于环保的考虑,中石油亚马逊油田内员工入住的营地完全由活动性板房组成,以便在油田开发完毕后能迅速拆除,不把建筑垃圾遗留在丛林里。

  亚马逊油田出产的石油含水量很高,生产过程中必须将污水分离出来。污水处理的难题同样考验中石油的环保诚意。

  “我们从西方石油公司手里接手亚马逊油田后,在2007年就投资2亿美元建立污水处理系统。”石昊栋表示,这套系统把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灌入地下,而不是像以往在当地的另一些外国公司那样,直接排入亚马逊河。

  按照计划,这一污水处理工程将于2009年底完全竣工。在加上相应的发电站等配套设施之后,整个环保系统的预算也在不断增加,石昊栋估计最终会超过3亿美元。

  酋长们的新朋友

  亚马逊丛林中人烟稀少,一些部落居民世代聚居在雨林中,至今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秘鲁政府也认可他们的生存方式,并不强求他们搬到城镇里面生活。

  一些部落仍然实行着酋长制。石昊栋就接触过一些“全身上下只有几片树叶”的部落民。“很多部落酋长一人说了算,外面的法律制度在这里都不管用。所以在丛林中与酋长搞好关系,与土著居民和睦相处非常重要。”

  中石油在丛林中的营地,离当地土著聚居区还有一段距离,外界的现代社会物品很少流入到部落里来。治病主要靠草药,对外通讯基本没有。为此,中石油员工主动组织和派出流动医疗队,为部落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和药品,并建立了一个通讯站,用无线设备帮助酋长和他的百姓与最近的城镇保持联系。

  更大的帮助,自然是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据石昊栋介绍,亚马逊油田是中石油与阿根廷、韩国石油公司共同开发的,而目前在亚马逊地区已经完全没有中方员工,公司的许多中高层管理者都由本地人担任。

  “现在我们驻在秘鲁的中方员工只有28人,而当地员工数量在高峰期超过上万。”石昊栋喜欢用28比1万这个数据,来说明中石油秘鲁分公司的本地化程度。中石油秘鲁分公司的总部位于首都利马,100多人中只有10多名中国员工,而在塔拉拉油田和亚马逊油田,中国员工所占的比率更小。

 “给秘鲁培养副部长”

  石昊栋表示,尽量雇用当地员工,为当地提供尽量多的就业机会,是中石油进行本地化运营的一个原则。目前不仅油田工人完全本地化,就连中高层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中石油也偏重于使用当地员工。

  “现在很多秘鲁石油工业的中流砥柱人才,都是从中石油这里培养出来的。”石昊栋非常得意地说:“现任秘鲁能源矿业部的一个副部长就是我的一个老同事,2000年左右才从我们这里出去。”

  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走向世界的道路变得平坦一点。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据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21.5亿美元。其中对矿产资源的并购占据很大比率。根据最新披露的海外扩张计划,中石油将力争用8—10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中亚、非洲、南美、中东和亚太的五大油气合作区,使其海外油气作业当量达到2亿吨规模。

  但这类收购通常不得不面对严格的审批和各国民众对“外资掠夺”的担忧。在距秘鲁不算太远的厄瓜多尔,新总统科雷亚上任后,改变了石油领域的分成协议。以往中石油在那里开采一桶石油只需向厄瓜多尔支付20美元的成本,而现在科雷亚要求获得“99%的利润”。

  想改变外部世界的看法并不容易,或许先来改变自己会好办一些。在石昊栋看来,减少阻力需要软力量,中国企业应当更加注重融入投资项目所在国,和当地社会和民众共同成长。

  “比如塔拉拉那里的工会也有排外情绪,特别是蓝领工人,总认为外资是来掠夺他们国家的资源的。”石昊栋说,“这个时候就需要做一些说服工作,让他们看到我们提供的就业机会和缴纳的税收,慢慢地让他们接受我们。”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