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石油

两石油巨头“价格战”另有所求

2009-01-12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业内认为中石油中石化降价促销形式大于实际并非真正竞争

   上周末,京城有车族翘首期盼的成品油降价终于“现身”市场。中石油北京销售公司旗下双桥、西三旗、十三陵等10余个加油站,分别将93号汽油从5.44元变为5.14元,每升降了0.30元。   

   年前,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以元旦优惠为旗号,在申城进行成品油价格调整……这场由年前演绎到年后、从单一地区拓展到多个城市的降价风潮,被国内众多媒体称之为罕见的“价格大战”,这是否预示着两大石油巨头将彻底打破同舟共济的“价格联盟”,由此从全面竞合走向全面竞争?

  降价另有他求

   记者注意到,针对此次加油站降价,两大石油巨头对外表态“极为一致”,并称“各地区销售公司在经营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春节期间正逢成品油销售淡季,部分地区公司根据年内任务完成情况不同,选择通过促销在国家政策范围内适当下调价格,实属正常的商业手段。”

   如此的解释,正好“链接”了新出炉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因为在这个新方案中,有个涉及成品油价格形成的变革,将过去的“范围定价”模式改为了“最高限价”模式,旨在促进正常市场竞争。而此番两大石油巨头的“大动作”似乎是在为新政作脚注。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际油价做上“过山车”,让全球石油业始料不及。从149美元大关跌近30美元关口,让跨国公司喘不过气。而中国石油企业也未幸免,正面临由金融危机引发石油石化终端市场急剧萎缩形成的新打压。

   “快速化解高库存的瓶颈是当务之急。”能源专家舟小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石油、中石化打造的是一体化的产业链,当下游的流通环节挤压到中游的炼油环节进而波及到上游的开采环节,这种连带打击或连带损失若不及时消除,滞后是无法承受的。”

   此番两大石油巨头“舞剑”,其意图已再明了不过。然而,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对成品油的下降,最大赢家还是消费者。有中石化人士称,部分地区大幅下调零售终端价格,将导致企业盈利空间减少,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亏损。

   事实上,按照目前国际油价在40美元的区位,凭借垄断地位的国内两大石油巨头尚有不小的利润空间,若再加上即将获得的由国家开征消费税的那部分“给养”,它们眼下依然是风景独好。

  “价格战”,形式大于意义
   入世以来,两大石油巨头间围绕成品油的价格战时有发生,而“交火”大都集中于重庆、广州等南方,有意识避开北京、上海等敏感地区。因此,业外普遍以为,从上海演绎到北京的这次“价格大战”,标志着中国油价竞争格局确立。

   事实上,当下的这场油价竞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因为这种竞争是在间接与国际接轨的框架下进行。按照新推出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中国依然执行价格双轨制的定价机制,即在国家主管部门规定的中准价基础上,两大石油巨头可上下浮动8%。

   受资源紧缺的影响,在以往的调价里中,中石油与中石化彼此默契地将价格调整到上浮8%的最高值。而这两年或出于改革呼声的压力或出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两大石油巨头开始“求变”,打起了“太极拳”,但彼此间并不真正伤害大的利益。

   发生在上海这次“价格战”,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中石油在推出价格优惠后,而跟进的中石化表面看起来价格降幅比中石油多,但在上海多达500家加油站中,参与“战役”的80余家,且大多分布在偏远郊区。

   舟小刚坦言,发生上述的现象并不奇怪,其背后仍然是体制弊端。因为两大石油巨头都是同胞兄弟,同出国资委一门。而东家的利益最大化,对于它们也是同一样的最终为之奋斗目标。而即便在形式上显现竞争关系,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由此,建立一个国有、民营、外资的多元竞争主体,对当下中国成品油市场健康发展已刻不容缓。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