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石油 石油危机

国际石油史上“第四次石油危机”正在逼近

2008-07-09 中国能源投资网
 

    近期,因为油价上涨,我国为进口石油多支付636亿美元,这相当于2005年GDP总量的0.9%。油价上涨将导致中国整体经济运行成本提高,并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专家指出,大量信息表明,对冲基金对高油价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政府应警惕这一问题。

  国际石油史上的第四次“危机”正在逼近:5日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其中纽约市场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收盘价格更是创下1983年以来新高。油价的上涨再度敲响警钟,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由于中国国内的能源价格正在逐步和国际接轨,国际油价的高企,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压力。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势必增加以运输为主业的公司的经营成本。银河证券毛昂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连续数次上调油价,已经导致航空公司亏得“底朝天”。油价上涨也令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行业感到了压力。

  此外,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化肥价格一路高攀,农药、农膜、种子等价格也随势上扬,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未来的粮价也面临较大的可变因素,而粮价一旦上涨,紧随而来的就会是食品涨价。食品涨价也是历次通货膨胀的共同诱因。

  专家表示,由于石油和下游43个行业都有关联,油价上涨将导致整体经济运行成本提高,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据海关统计,因为油价上涨,我国2005年为进口石油多支付136亿美元,这个数字是2004年GDP总量的0.9%.

  历史上,国际石油价格曾有过三次大涨:第一次发生在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当时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第二次发生在本世纪80年代初,石油价格从1979年的每桶15美元左右最高涨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第三次是1990年的海湾危机,石油价格增加了近一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师牛犁告诉记者,由于在前三次危机中,中国的石油需求完全能够自给,所以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而正是在这三次危机中,欧洲国家完成了对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能源机制的建设,其抵抗高油价的能力已经显著提高。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的“危机”和前三次明显不同。牛犁表示,前三次的石油大涨,是一种“危机式”涨价。而这一次的涨价,却是一种“无危机涨价”。

  BP日前在北京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可供生产40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能源资源将在未来被发现。石油资源并不是实质性短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目前的高油价决不是由石油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大量信息表明,是对冲基金在推波助澜,政府目前应该警惕这一问题。

  要么生产更多石油,要么节约更多石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胡春力一语中的。

  法国石油学院经济学家奥利弗?瑞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马丁?索默的研究证明,交通占石油总消费中的比例在55%至60%之间。

  专家表示,虽然我国的节能技术与国外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以现有的技术水平,依然有不小的节能空间。他认为,目前国家倡导的节约理念,同样是非常符合中国现实的石油对策。

  只有大力开发、推广太阳能、乙醇汽油等替代能源,使国内石油消费具有更高的弹性,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

  国际市场上的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1974年
  
    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涨到12美元,上涨了4倍。石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学家的估计,那次危机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下降了4.7%,使欧洲的增长下降了2.5%,日本则下降了7%。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9-1980年
  
    伊朗爆发革命而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使石油日产量锐减国际石油市场价格骤升,每桶石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衰退,美国政府估计,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大概下降了3%。
 
    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0年
  
    爆发了海湾战争。专家形容海湾战争更是一场石油战争。当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的控制权落入萨达姆手中,那么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都将蒙受灾难。对美国而言,海湾石油是其“国家利益”。当时油价一路飞涨。三个月的时间石油从每桶14美元,到突破40美元。不过,这次高油价持续时间并不长,与前两次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