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太阳能

纺织业的巨头孚日集团进军太阳能产业

2008-11-08 中国能源投资网
 

  当国内受经济危机影响、市场需求出现了疲软时,纺织业的巨头便开始选择了转型。全球规模最大的家纺企业--山东孚日集团(简称“孚日集团”)近日表示,年底前将停止在家纺行业的规模扩张,向太阳能光伏产业全面转型。

  然而,孚日集团将要转向的太阳能光伏产业——95%以上的原料靠进口,95%以上的市场在国外,这似乎注定了孚日集团进军太阳能产业的前景并非一片光明。

  不得已的转型

  孚日集团董事长孙日贵在10月24日“纪念改革开发30周年”的活动上公开表示,从2009年开始,孚日集团将停止在家纺行业的规模扩张。到今年年底,孚日集团对整个家纺产业的投资将全部结束,下一步企业将集中精力做大光伏产业,尽快实现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

  孚日集团在家纺行业打拼已有20年的历史。早在1987年,山东孚日集团就开始生产家纺产品,如今已成为一家拥有全球最大产能的家纺企业,连续9年在行业内出口排名第一。

  从家纺向太阳能的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现实却让孙日贵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孚日集团董事长孙日贵告诉记者,2007年出口退税率下调了2%,仅此一项企业就减少利润3000多万元。2008年以来,各种成本的高涨使得企业出口数量虽有大幅增长,但利润却大幅下降。

  孚日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孚日股份2008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营业收入24.32亿元,同比增加12.87%。但营业利润却为1.78亿元,同比减少12.9%;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减少11%。其中第三季度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两个指标同比下降的幅度加大,同比分别下降了25.94%和25.12%。

  孚日集团办公室主任綦宗忠告诉记者,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高涨、出口退税率下降本就挤压了纺织行业的利润。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出口订单、尤其是长期订单的减少,这也增加了企业的不确定性。由于目前经济危机在国内并未得到完全释放,预计明年上半年将是纺织企业最艰难过的一段时间。

  “家纺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紧密相关。因为家纺产品的销售量很大程度上是在消费者入住新房时产生的。”中信建投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李俊松认为,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因美国房产次贷危机引发,这必然对国内家纺行业的外贸订单产生直接影响。加之,国内楼市拐点的出现,楼价和购买力大幅下滑,家纺业转战国内的战略也会碰壁。孚日集团一直是家纺行业的风向标,受到的影响必定也最大。

  光伏的前景

  5月10日,中纺协会来孚日集团调研企业经营情况时,孙日贵尚且表示,仍将坚持以家纺为主业。此次,孚日的高调转型不仅是因为国内市场受挫,更是因为孚日一直在筹备的光伏项目在10月2日实现了产出。

  “在未来两年内太阳能光伏将超过家纺成为第一主业。”孚日集团办公室主任綦宗忠表示,无论是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和用工数量,光伏产业相对于家纺都有着巨大的优势。目前孚日集团家纺产能已经全球最大,提升空间很小。而上市公司则需要业绩的不断增长,企业已决定将太阳能光伏作为新的支柱产业。

  目前孚日集团有两大光伏项目,第一个是以德国一家公司共同出资50%设立的埃孚光伏制造有限公司,项目第一期投入2亿元。首条生产线设计产能10MW,产品全部返销德国。10月2日,第一批价值24万欧元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已经返销德国。

  不过,孚日集团转向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绝非一片坦途。作为光伏的主要原料,多晶硅一直被美国、日本和德国八大厂商所垄断,目前我国95%以上的多晶硅依赖进口。

  孚日股份证券部的彭经理坦言,目前埃孚光伏项目的利润并不高,只有6-7个点的利润。同时,彭经理透露,孚日集团的另一个总投资为60亿的光伏薄膜太阳电池项目正在前期建设阶段。由于薄膜太阳能的原料主要是铜、铟、硒等金属元素,企业完全可以解决原料依赖进口的现象。

  但光伏产品发电成本较高、是火电成本的10倍,只有依靠政策扶持、财政贴补才用得以市场应用。虽然孚日集团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可以化解原料瓶颈,但却无法改变95%以上的产品只能出口才有销路的现实。

  中国太阳能学会秘书长孟宪淦指出,光伏产业直接受国外政策的影响,风险太大。目前德国已开始限制光伏产品的大量进口。一旦其他国家效仿德国的做法、对光伏产品进口实行限制,我国又没有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急速增长中光伏产能将无从消化。

  中信建投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李俊松指出,随着纺织行业普遍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原本以毛纺为主业的江苏阳光、以服装为主业的杉杉集团也都开始向太阳能光伏产业进军。但随着国内光伏产能的激增、竞争环境的恶化,没有技术研发、核心竞争力、只是想来淘金的企业将会遭遇新的困境。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