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沼气 建设 更新换代

新局势下沼气建设更新换代问题

2007-12-03 中国能源投资网
 

  户用沼气池对广西的生态农业、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思想观念也会随之发生了变化,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为此,对农村沼气的发展应探索新的模式。

  一户用沼气池的推广,使广西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广西沼气建设,从先 行县恭城瑶族自治县1983年县能源办派人到平安乡的新街村黄岭自然屯搞示范点算起,至今已有25个年头了。在此之前,虽然五十年代“大跃进”时间农村就已经有了户用沼气池的建设,但零零星星,搞搞停停,不成气候。

  恭城县的沼气建设自1983年以来,一直做到了稳步健康地发展,并且开创了“猪—沼—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为改变恭城的面貌立下了丰功伟绩,而且为广西全自治区的生态农业建设树立了光辉的样板。

  广西是一个严重缺煤的省区,全自治区一年的煤炭总产量最高才1000万吨左右,近几年只有六七百万吨了,不及富煤省区一个矿的产量。因此,农村生活用能绝大多数靠山上的柴草来解决。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活用柴也与日俱增,以致森林资源长期处于“长”不抵“消”的恶性循环状态。据历史资料统计,全自治区从1960年~1985年的20多年中,森林覆盖率一直在22.01%~23.32%之间徘徊,从未突破过24%。区林业厅1988年组织力量全面调查的结果表明,森林资源的社会总消耗量中,农村生活用能占了48.14%。1980~1985年的5年当中,森林“赤字”累计达500多万立方。这个情况使自治区领导认识到,必须下决心减少农村生活用能对森林资源的消耗,林业才能走出困境。因此,全区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便大力推广省柴灶和节煤灶。当恭城的“猪—沼—果”模式显示效果以后,区党委、区人民政府从90年代初期即将沼气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表,特别是1997年在恭城县召开了地、市和部分县(市)党政一把手的现场会议后,全自治区的沼气建设大大加快了发展的速度。至2006年底止,全区已累计建池293.71万座,占总农户的36.71%。

  实践证明,户用沼气池在广西农村的发展,起到了以下几个明显的作用:

  (一)解决了农民多年来生活中发愁的一件大事。在广西农村,上山砍柴割草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农活,挂破衣裳不说,有时还弄得满手伤痕。在家用柴草烧火做饭,又都是在烟熏火燎的环境中操作。使用沼气以后,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前几年我在调查中召开座谈会,那些参加座谈会的妇女,往往一谈起沼气,就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手舞足蹈地诉说使用沼气的好处。以我本人长期跟“三农”打交道的体会,可以说,建国以来我们在农村所推行的社会改革和生产措施中,还没有哪一项能超过农民对沼气的欢迎程度。

  (二)促进了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户用沼气池对森林资源的消耗真正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前面已经提到,1960年~1985年的25年中,广西的森林覆盖率从未突破过24%。但经过抓省柴灶和节煤灶的推广以后,1990年便开始“长”大于“消”,覆盖率上升到了25.34%,2005年则已上升到51.16%,比90年增加了25.8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72个百分点。这个变化虽然是用甘蔗叶作燃料、推广液化气和以电代柴等多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但沼气的推广无疑应“功居首位”。

  (三)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恭城县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这个县在大抓沼气建设以前,是原桂林地区水果生产比较后进的县,1983年只有水果7436亩,总产2799吨,但到本世纪初就一跃成为全自治区人均产果最多的县。2006年各种水果面积已达38.63万亩,总产51万吨,全县24万农村人口,人均超过2吨。

  (四)促进了村容村貌向整洁转变。大量事实表明,当一个村建沼气池的农户达到50%以上的情况下,基本上都能通过群众自筹和政府的补助,结合将厕所、猪栏改建,将厨房整修,将村内道路硬化,一改以往“脏、乱、差”的面貌。
 
  除了以上的变化,沼气建设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户用沼气池在新形势下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生猪饲养量下降。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养猪的积极性开始下降的趋势,以致沼气原料越来越少。去年10月我在恭城县进行调研中,对这一点感受最为明显。前面提到的黄岭屯,是全县“猪—沼—果”模式最早的示范点,80年代中期家家户户养猪,家家户户建有沼气池。通过施用沼肥,促进了水果生产,收入明显增加,90%以上的农户盖了新房。2006年全村人均产果在1万斤左右,人均纯收入也在1万元左右。但是,全村140多户只有7户养猪了。不养猪的农户,大多是捡些落地果,割些青草,或者从外地买回一些鸡粪、猪粪,断断续续地维持产气。气不够用时,就用修剪下来的大量果枝烧省柴灶,或买液化气进行补充。这样,虽然没有人上山砍柴,但沼肥却大量减少了,每亩水果的成本也增加了许多。为什么养猪户大量下降?主要是现在收入增加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高了,嫌猪舍放在房前屋后有臭味,建在远处又不方便饲养。至于一年要补充三五罐液化气的开支,农民朋友普遍认为不是什么大的负担。

  (二)专业化给家庭养猪带来实际困难。随着支柱产业的发展,劳动力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家庭养猪成了一个大的负担。还是以恭城县为例,全县24万农村人口,水果面积已达38.63万亩,人均1.6亩,户均六七亩。果树的护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全县外出打工同外地来恭城县打工的基本上持平。这种情况同甘蔗集中产区、桑蚕集中产区都有类似之处。一个家庭即使只养一两头猪,每天也要花去不少时间和精力,而农民认为来自养猪的直接效益又不多,因而积极性普遍下降。

  (三)沼肥满足不了生产需要。过去建了沼气池的农户,一般在房前屋后种些蔬菜、水果,早晚一担一担地将沼液挑去施肥,这种情况同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是相适应的。但随着支柱产业的发展,矛盾就逐步显露了。一方面,户用沼气池的肥料远远满足不了支柱产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即使有较多的沼肥,也没有那么多劳力将沼肥一担一担挑到地里去。

  党中央2007年的1号文件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发展现代农业,其目的就在于1号文件所指出的要“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实践证明,沼肥对于任何一项种植业,都有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改善品质这三个方面的作用。过去外地到恭城采购水果的商贩都知道,恭城县虽然远离铁路100多公里,交通不便,但它的水果因为施用沼肥多,所以他们宁愿多跑路、每斤多付几毛钱,也愿到恭城去采购。

  从广西每亩桑园蚕茧的产量也能充分体现沼肥的作用。虽然目前广西的桑蚕单产还算比较高的,但平均也只有100公斤左右,而象州县在小面积上对比试验,施沼肥的桑树蚕茧单产已达到270多公斤,可见沼肥对提高单产的显著效果。

  我们从实践中得到启示,要想又好又快地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西在种植业方面必须大力发展蔗糖、桑蚕、水果和蔬菜等产业。在这几项支柱产业中,推广施用沼肥对提高单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户用沼气池不可能适应支柱产业大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继续抓好家庭小型沼气池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沼气发展模式。

  沼气建设的先进单位恭城县,又一次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例一,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旅游热点———莲花镇竹山村红岩屯。前几年规划建新村时,县里提出不再户户建沼气池,按照“规模养殖,集中建池,统一供气,市场运作”的原则,该村扶持了一户养猪大户,两年多以来为迁入新居的18户供气。但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市场运作”的原则没有落实,用气的尚未交费,沼肥也是各户无偿使用。不过县里提出的原则是正确的。

  例二,莲花镇门等村矮寨屯养猪大户周永新。在县能源办的扶持下,周永新2005年出栏肉猪60多头、仔猪600多头,向村里14户供气,每立方收费0.8元,沼肥则是无偿供应。

  上述两个例子虽然办法还不够完善,但已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原则。我在调查中通过总结这两处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大户养猪,管道供肥,分户用气,有偿服务”的设想,得到书记、县长的赞同,县里立即同意从财政拨款,积极支持探索“猪—沼—果”模式。

  此外,柳州市、鹿寨县两级财政拨款300多万元,在鹿寨县的寨沙镇六往村下寨屯(桑蚕集中产区),建立了“猪—沼—桑—蚕”的示范模式。象州县也在积极建设“猪—沼—桑—蚕”的样板。
 
  三推广沼气建设新模式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户用沼气池仍需继续推广。从全区看,户用沼气池的覆盖面还不到40%,即使以可建池户为基数,覆盖面也只有一半。因此,在积极探索新模式的同时,仍需加大力度,继续抓好户用沼气池的推广工作。

  (二)国家应将新的模式纳入支持的范围。“猪—沼—果”、“猪—沼—桑—蚕”、“猪—沼—蔗”等模式,要为群众认同并愿意普遍推广,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建立模式样板要象对户用沼气池实施国债项目一样,将其纳入支持的范围,统筹安排。在初始阶段,国家还应加大支持的力度以建设高标准的示范样板。结合广西的实际,应当下大力扶持恭城这个典型,使其像当年推广户用沼气池那样,再一次在全区甚至全国起到很好的样板作用。

  (三)要积极探索滚动发展的机制。由于新的模式同支柱产业的紧密结合,能直接增加经济效益,这是它不同于户用沼气池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需要在示范点的运行当中,根据沼肥对不同作物在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改善品质等方面所发挥的具体效果,认真积累数据,探索滚动发展的机制。在新模式的效果为群众认识后,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算帐对比,引导养殖大户和群众积极自筹,在国家适当扶持的情况下,尽快地推广新模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