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来到中国了吗

2007-12-26 中国能源投资网
 

    我们都有过停水停电的记忆。面对几小时或者几天的困扰,人们发几句牢骚、忍耐一下就过去了。但是这生活的小场景中却折射出一个大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中国正成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从长三角的"电荒"到涉及东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的"煤荒"与"油荒",还有喊了多年的"水荒",中国是不是已经面临能源危机?

    能源,我们这个奔腾不息的世界的内在动力。然而,美国东部大停电、希腊大停电、全球石油价格飙升、围绕利用核能的种种争端......无不在给世界拉响一次次能源警报。当中国经济的航母快速前进时,能源紧张同样困扰着国人。黄河1997年一年就断流达270余天,之后几年黄河成为季节河,华北连年干旱、蝗灾盛行;奥运压力下的北京成了资源性重度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而水资源丰富的江南,水污染严重,水乡江苏竟然取水困难。与水资源困境一样,中国能源也正遭遇空前的困难——电力紧张、煤炭紧缺,七大电力企业向国家高层告急缺煤,电厂电煤库存多降至安全警戒线以下,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等几乎囊括了全国主要地区的24个省区市拉闸限电的情形此起彼伏;煤炭第一大省山西、第二大省山东竟因缺煤,也开始多次申请停机储煤......尤其是煤炭大省缺煤,让人颇有黑色幽默之感。在"煤荒"、"电荒"之外,新能源危机"油荒"也正摆上台面。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国。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石油危机不是中国内部可以解决,更需要纳入世界经济与全球一体化的范畴,还要考虑其中复杂的政治因素。美国占据伊拉克已有相当长时间,但是世界油价不降反升;俄罗斯石油大亨陷入官司,竟暂停向中国输油;而俄罗斯远东输油管线是否通过中国,也成为关注焦点。这种种的"国家大事",其实也是每个人的生活小事。杭州高中生小林对此深有感触。他家住杭州城西,这里一向被认为是杭州的"人居宝地",却也是拉闸限电的"重灾区"。对于明年就要高考的小林来说,酷热的夏夜还要点起蜡烛来读书,这种日子真是不堪回首,然而"眼看着冬天的停电高峰又要来了";小林的表哥在北方读大学,今年由于缺煤,一直让小林羡慕不已的暖气也常常供应不足;小林父母积蓄多年买的一辆小汽车也因为"汽油太贵",已经成了一个奢侈的摆设,全家出行又重新开始挤公交车了。中国的能源供应真的已经到了"十字路口"?

    "陷阱"究竟来自何处 现实的回答是,在有可能出现能源危机的同时,中国同样拥有巨大的能源潜力。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中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山西号称"世界煤海",煤炭储量十分丰富;中国西部拥有巨大的水资源和发电潜力,已探明的储量更是居世界前列;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近年在12个地方共发现了42亿桶新的石油储藏,其中有20亿桶以前未曾披露。《中国日报》引述国土资源部官员说:"这些新的发现,缓解了我们对石油短缺的担心。" 那么,中国的能源困境是怎样产生的呢?以"煤"和"电"为例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产业链的变化: 1998年前后,受亚洲金融风暴等因素影响,社会用电量增长缓慢,中国的电力供应相对富裕,很多地方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多用电。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会想到加大电力建设的投资,更不用说对电力的上游行业——煤炭业的投资了。在这种情况下,煤矿连年减产,相关的煤炭运输问题也少有人提起了。随着形势好转,加上低煤价、低电价的刺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各种高耗能企业蓬勃发展。很快的,电力供应便显出窘境。再反观对于煤炭行业——大煤矿产能不足,小煤窑管理混乱,运输能力严重滞后、煤挖得出来也运不出去...... 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人为因素,大致说来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估计不足,使对煤电行业的投资不足。近几年,全国煤炭行业投资年均不足百亿,煤炭企业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电力基建投资也连续几年滞后于全国基建投资,直接导致电力供应总量不足。同样,前几年石油战略储备也存在着类似问题。其次,短视性的投资行为。短视的目光使一些地方对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之间的比例平衡把握不足,盲目上马冶金、化工、纺织等能源密集型项目,能源高消耗企业的大量出现,使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家都将面临能源供应的压力。

    再次,运输能力落后。这里的运输不仅包括煤炭运输,也涵盖了电力和石油的输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铁路、线路和管路建设的相对滞后成为能源紧张的一个死结。

    "开源节流"是良策 事实上,对能源供应问题的解决,政府和有识之士早已有过思考,大体说来,办法也不外两种:"开源"和"节流"。 "开源"就是要广开能源之源,广开能源输送、储备之源。一是解决能源来源。比如:南北水资源不平衡,就要进行"南水北调";西部油气资源丰富,就是较为偏远,就要进行"西气东输",还有"西电东输";我国的石油产量不能充分满足自身需要,就要协调国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国际能源环境,打破一些国家别有用心的"能源封锁",在国际上给自己寻找新的石油供应方。这些举措,说到底都是要解决能源的出处问题。二是解决运输问题。比如煤炭运输,中国铁路一直是客车与货车在一条路上跑,这已经给煤炭运输造成了很大阻碍。而实行客货分线运输,是当今世界铁路发展的方向,可以极大地提升运能。同样,上文所说的"西气东输"等国家大型基建项目,也是为了解决运输问题。三是开拓能源发展新趋向。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就要开拓新的能源点。比如开发核电,虽然投资巨大,但是一本万利,既清洁少污染,还能够高效供电;再比如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程度,积极研制生产替代性和可再生的能源。有了"开源","节流"就很好理解,就是要减少能源消耗。体制改革是"节流"的重中之重。彻底改善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抛弃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走集约利用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从大处着眼来"节流"。再者,即使体制改革较慢,价格杠杆同样是有效的手段。利用煤价、水价、电价、油价来调控能源消费,不仅弥补能源供应上的某些不足,还能促使人们树立能源保护意识。此外,曾经被我们视为传家宝的"节约"二字也有必要重新拾起来。今年夏天,很多城市发出了"把空调调高1度"的倡议,如此一个小小的行动,仅上海一市就可省下30万千瓦的电力。个体的节约意识和节约行为,当其蔚然成风时,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即使有近忧,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还是要规划长远、深谋远虑。否则,其发展越快,贻害也就越大。

    事实上,能源问题不纯粹是能源问题,在解决能源问题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带出其它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众所周知,煤炭的开发几乎总是伴随着环境的污染;而水电站的建设,同样有可能造成水资源破坏、自然生态失衡等负面影响;长程输油管线(无论是陆地管道线路还是海上油轮运输)一旦遭到破坏,更会造成大范围的环境污染;而大规模的环境改造(如调水等工程),也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一些负面因素;即使是清洁高效的核电工程,也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安全,一旦出现事故,很有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灾难。在解决当前之急的同时,如果不考虑这些发展背后的"负数",我们将无法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子孙后代遗祸无穷。从另一方面看,解决能源问题同样需要有新思路、新方法。一块乌黑的煤炭,过去的人们将其用作燃料供暖、运用于火力发电;今天已经有人在研究和试验从中提炼甲醇,以替代汽油作为新的汽车燃料;未来,这块小小的煤还会不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呢?这个答案也许将由我们这一代新人类去给出。开发新能源并科学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已有的能源,是对我们这个星球亿万年来积攒的能量的珍惜,也是为人类自身的长远发展打算,这是一个值得一代又一代人长期探索研究的课题。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