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地热能 海洋能 产业化

地热能及海洋能将有望产业化

2007-12-25 中国能源投资网
 

    目前,我国对于地热能与海洋能的利用才刚刚开始,形成产业尚面临着技术升级和市场培育方面的瓶颈。不过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地热能与海洋能列为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业内专家认为,其产业化将由此起步。

    地热能:

    3年后替换400万吨标准煤

    地热是埋藏在地下的热源, 目前的利用包括发电和热利用两种方式,而热利用则包括地热水的直接利用和地源热泵供热、制冷。根据规划要求,到201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4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1200万吨标准煤。

    在我国,地热能储量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据初步估算,全国主要沉积盆地距地表2000米以内储藏的地热能,相当于2500亿吨标准煤的热量。目前,全国经正式勘查并经国土部门审批的地热田为103处,经初步评价的地热田为214处。估算目前全国每年可开发利用地热水总量约68.45亿立方米,折合每年3284.8万吨标准煤的发热量。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介绍,目前我国年利用地热能水资源约4.45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而且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长。而用于发电的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在西藏、云南的横断山脉一线。目前,全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88%集中在西藏。

    专家指出,我国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主,适用于工业加热、建筑采暖、保健疗养和种植养殖等,但适用于发电的高温地热资源较少,主要分布在藏南、川西、滇西地区,可装机潜力约为600万千瓦。而当地水能资源丰富,地热发电竞争力不强,近期难以大规模发展。

    近年来,地热能的热利用发展较快,主要是热水供应及供暖、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供热、制冷等。随着地下水资源保护的不断加强,地热水的直接利用将受到更多的限制,地源热泵将是未来产业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地源热泵技术近年来引起社会的重视。目前,我国除青海、云南、贵州等少数省区外,其他省区都在不同程度地推广地源热泵技术。目前,全国已安装地源热泵系统的建筑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地源热泵市场年销售额已超过50亿元,并以20%的速度在增长。

    海洋能:

    技术瓶颈尚待突破

    专家介绍,海洋拥有5类能源:潮汐能、潮流能、海水热能、波流能和海流能。目前利用海洋能发电的开发形式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规模的主要是潮汐发电,全世界潮汐发电总装机容量约30万千瓦。而根据我国的规划,到2020年,建成潮汐电站10万千瓦。就我国而言,海洋能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

    资料显示,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沿海各地区陆续兴建了一批中小型潮汐发电站并投入运行发电。其中最大的潮汐电站是1980年5月建成的浙江省温岭县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它也是世界已建成的较大双向潮汐电站之一。总库容490万立方米,发电有效库容270万立方米。这里的最大潮差8.39米,平均潮差5.08米;电站功率3200千瓦。据了解,江厦电站每昼夜可发电14~15小时,比单向潮汐电站增加发电量30%~40%。江厦电站每年可为温岭、黄岩电力网提供100亿瓦/小时的电能。

    除潮汐能外,重点开发波浪能和海水热能。统计显示,海浪每秒钟在1平方千米海面上产生20万千瓦的能量,全世界海洋中可开发利用的波浪约为27—30亿千瓦,而我国近海域波浪的蕴藏量约为1.5亿千瓦,可开发利用量约3000—3500万千瓦,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建造小型的波浪发电站。

    而海水热能是海面上的海水被太阳晒热后,在真空泵中减压,使海水变为蒸汽,然后推动蒸汽轮机而发电。同时,蒸汽又被引上来,冷却后回收为淡水。这两项技术我国正在研究和开发中。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