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成品油 出口 油荒

成品油加速出口势必导致国内“油荒”

2007-11-05 中国能源投资网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7月,中国成品油进口达到2174万吨,同比降低1.0%;成品油出口898万吨,同比增长26.2%。成品油进口降低、出口增长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我国部分地区“油荒”的局面。今年夏季用油高峰,各地市场已经呈现不同程度的供应紧张。招商证券裘孝峰认为,如果出口增长的趋势得不到抑制,国内成品油价格面临上调压力。  

    上述数据清楚地表明,在成品油产量增加有限的同时,大量本来应该用于国内市场的成品油却被出口到了国际市场。据估算今年我国成品油需求比2006年增加8%以上。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国内需求增加反而出口加速的问题呢?分析人士指出,主要原因是国内成品油价格比国际市场上低所致。成品油出口额增长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我国部分地区“油荒”的局面。今年夏季用油高峰,各地市场已经呈现不同程度的供应紧张。

    6月起,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中石化、中石油曾两次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上调成品油价格,但本月3日发改委却发出通知明确要求成品油价格保持稳定,实际上拒绝了中石化、中石油对油价调整的要求。对于成油品大量出口,国内某国家石油公司总部的一位高管称,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国家严格控制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国内油品价格却没有相应幅度上涨,国内市场油品购销价格倒挂现象就愈演愈烈,石油炼制企业出现了“干得越多,赔得越多”的现象。

    不难看出,在这些年接连不断发生的“油荒”中,其实都不是国内石油市场油源出现了根本的紧张,而是由于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本身行为所致。由于发改委不同意上调成品油价格,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较国际市场价格便宜,于是中石化、中石油却宁愿走出国外赚外汇而不愿做自己国人的生意。然而,国家如不采取措施,成品油出口增长的趋势得不到抑制,将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短缺。

    大家也许还记得,2005年我国曾发生了一场罕见的成品油供应紧张袭向南方部分地区。不同于以往的所谓“油荒”,这次油品供应紧张波及面更广、影响更大。难以置信的是,在国内成品油市场不断吃紧的同时,我国成品油出口却在显著增加,2005年1至8月,国内成品油出口达到1047万吨,数量同比上升42.3%。而广东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一省的成品油社会需求量约为1800万吨,比海南、广西、云南和贵州的四省区需求总量的总和还多200万吨。但是,广东恰恰是当时出口成品油最多的省份。

    石油行业是国家的命脉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该行业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国内一直存在通胀压力、政府又大力推行宏观调控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左右油市的大局。对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石油巨头来说,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偏低的现状必然导致他们更多考虑出口,但国内的供应缺口将会随之扩大。如果让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2005年席卷各地的“油荒”再度出现也并非不可能。

    目前出现的国内需求增加反而出口加速的现象,已招致人们对中石油、中石化石油巨头“见利忘义”的指责。辩证地看,由于国内外油价的产生的差距,也使中石油、中石化承担着不少的利润损失。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中石油、中石化近几年来整体上仍然是盈利的,出现亏损的只是它们的炼油环节;中石油、中石化依赖国家赋予它们的垄断地位,长期以来获利丰厚。它们既然享受了垄断的利益,那么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垄断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对我国成品油供应的严峻形势,为避免油荒的发生,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给予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国企以明确的定位,用市场或行政的“一只手”,取代市场加行政的“半只手”。要么,像欧美各国一样,实行石油领域彻底的市场化,以形成一个开放的市场化的定价体系;要么,让中石油、中石化左手补贴右手,以“赎取”垄断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界定中石油、中石化的定位,要么用公益企业标准,要么用市场企业的标准,有的放矢进行考核,以避免造成目前石油垄断企业市场与行政利益兼得的被动局面,而消费者在承受高油价的同时还可能遭遇“油荒”。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