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石油 “亚洲最盈利公司”

中石油:八种资源优势打造“亚洲最盈利公司”

2007-10-23 中国能源投资网
 

    石油石化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而资源更是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源头。作为全国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中国石油在国内占据明显的油气资源优势,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统计显示,公司占全国原油探明储量的60%以上,天然气探明储量的80%以上。随着A股发行,其资源优势必将与资本优势交相辉映,共同推动中国石油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第一,油气探明储量在国内处于主导地位。

    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生产 主要集中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等三大公司,三大石油公司的原油产量与全国原油产量之比最近三年在90%以上,天然气产量与全国天然气产量之比在95%以上。2006年底,中国石油原油探明储量116.18亿桶,占三大石油公司原油总储量的70.8%;天然气探明储量1.5万亿立方米,占三大石油公司总探明储量的85.5%。而根据PFC Energy能源顾问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国石油2006年底的探明储量合计为205亿桶油当量,仅次于埃克森美孚的228亿桶,位居全球上市石油公司第二。如果考虑到今年五月中国石油发现的南堡油田(探明储量估计为73亿桶油当量),那么,中国石油在2007年底的探明储量很可能超过埃克森美孚,跃居世界第一。

    中国石油的油气探明储量绝大部分位于我国境内,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截至2006年底,其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的探明原油储量分别占公司总储量的42.8%和19.2%,2006年的原油产量分别占该公司总产量的43.9%、20.8%。从油区分布来看,已探明原油储量中约69.1%集中在大庆油区、辽河油区、新疆油区和长庆油气区,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有88.1%集中在长庆油气区、塔里木油气区、四川油气区和青海油区。

    第二,油气区产量高,分布广。

    中国石油在国内拥有14个油气田,其中大庆油区是我国最大的油区,也是世界最高产的油气产地之一。大庆油区的勘探始于1955年,并于1959年在该地区发现原油。1976年大庆油区的原油产量达到每天100万桶(年产量约合5000万吨),并有保持27年年产超5000万吨的世界级记录。截至2006年底,大庆油区的探明原油储量占公司总探明原油储量的36.2%。目前大庆油区生产原油的油田共有20个,2006年的原油产量为3.22亿桶,原油储采比为13年。大庆油区的原油主要位于地下900米至1,500米较浅的地质结构相对简单的大型储油层,大部分原油为中等黏度油,API重度平均为35.7度,属于较轻的优质油。2006年,中国石油的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8.3亿桶和449.5亿立方米,分别占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合计的66.4%和78.5%。

    从勘查面积来看,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油在我国境内拥有的勘查许可证所涵盖的总面积大约180万平方公里,拥有的采矿许可证所涵盖的总面积大约6.6万平方公里。公司通过老油田的滚动勘探,不断增加油气储量。2006年,在鄂尔多斯、松辽、四川和准噶尔等盆地获得众多突破,石油储量接替率达到1.097,为实现原油产量的稳中有升奠定了资源基础。

    第三,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预示未来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我国陆相盆地系统中,构造型油气藏存在于圈闭之中,具备生、储、盖三大条件,易于开发;而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部分以储代盖,因此,往往丰度和渗透率较低,且大部分储层具有非均质的特性,使得油气资源在长达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年的漫长地质年代中没有挥发,仍然存在于地层之中。这些油气藏在勘探上往往表现比较“温和”,比如压力低、产量低甚至没有自然产能,在开发上表现为单井产量低、开发工艺复杂,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低价值而未被引起重视。2003年以后,中国石油对勘探系统全体技术人员展开了为时一年多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极大地促进了油气藏勘探,一批重大勘探成果相继产生。从东部松辽盆地庆深气田的发现,到渤海湾冀东南堡油田的诞生,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到四川盆地须家河大型地层岩性气藏,从准噶尔盆地东部到塔里木盆地中央,中国石油都有重要斩获,引起了全球勘探界的瞩目。

    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2004年以来,中国石油新增的探明储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所占比例均超过60%,2006年更达到65%以上。2004年-2006年,中国石油中低丰度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领域共获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7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633.2亿立方米。其中,鄂尔多斯、松辽等凹陷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3亿吨,塔里木盆地塔中台缘带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探明油气储量8,273万吨,四川盆地川中前陆斜坡须家河组探明天然气储量1,078亿立方米,松辽深层断陷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深层火山岩大气田——徐深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018亿立方米,开辟了我国陆上“第五大气区”。

    从剩余资源潜力分析,岩性地层油气藏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将是我国陆上最现实、最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中国石油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突破,找到了打开石油宝库大门的“金钥匙”。

    第四,海上勘探开发有巨大空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和年产量逐年稳步增长,而增长量的70%主要来自于海洋油气。我国海域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据估算,石油和天然气的地质资源量分别为246亿吨和8.4万亿立方米。一般认为,深海能源储量将是陆地能源储量的100倍,其中纵深300-3000米海域被称为深海区,是能源领域最具潜力的处女地。我国拥有70万平方公里的300-3000米深水域,石油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油气资源调查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海域的油气勘探程度和油气资源的探明程度较低,尚有许多新的领域有待突破,有较大潜力。南海北部陆坡分布范围广,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位于被动陆缘深水区,是当今世界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热点。为了进一步开拓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生产,中国石油已经向国土资源部申请我国南海南部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查和采矿许可证,以进行海上原油和天然气勘探与生产工作。

    第五,海相勘探方兴未艾,是未来资源发现的重点。

    海相是相对于陆相地层而言的地层结构,在地质构造过程中,由海洋环境沉积下来的地层,叫做海相地层;而湖泊、河流、沼泽等陆地环境沉积下来的地层,叫做陆相地层。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油气储量90%是在海相地层之中,但在我国海相地层中发现的储量不足10%。中国并不是海相地层不发育的国家,据统计,我国海相沉积总面积大于45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上海相盆地28个,面积330万平方公里,海域海相盆地22个,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中国海相叠合盆地经历了三大沉积构造演化旋回:早古生代海相盆地演化旋回,晚古生代海相盆地演化旋回,中新生代海相盆地改造旋回,造就了中国海相叠合盆地地层三分特点,形成了上、中、下三个油气组合。中国海相叠合盆地位居全球中低纬度区域的源岩、储层、盖层最佳发育的世界主要油气富集带中,具有良好的早期资源物质基础与成藏条件,具有与国外海相基本类似的成盆、成烃、成藏地质环境与条件。中国海相沉积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多为叠合残留盆地。中、新生代以来,三大板块联合作用,控制了中国大陆构造的东西分带及陆内构造活动时序的差异与强度的差异,导致中国古生代沉积盆地油气演化的差异性,造成东西方向的含油气性的差异(东气西油)。受多期构造运动差异性影响,四川、塔里木盆地从震旦纪到古近纪连续沉积,地层发育完整,而鄂尔多斯盆地不发育晚古生代海相沉积。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海相以气为主,塔里木盆地油气兼有。

    目前的勘探实践与研究表明,由于我国海相地层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陆相油气地质理论与国外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中国海相的油气勘探。我国对海相油气富集与分布规律整体综合集成研究不够,基本规律还在摸索,尚无统一理论与技术体系支撑。因此,我国的海相油气勘探是高难度、高风险的科学探索攻坚战。但风险与机遇并存,海相层系是实现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领域。我国近年来在海相领域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油气田。

    勘探成果表明,随着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深化,海相层系发现的油气藏越来越多,海相层系是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中国石油也已经把海相勘探列为重点。今年5月10日,中国石油与国家科技部联合召开会议,组织了一大批国内知名的科学家对我国海相层系油气勘探潜力进行研讨,一批重大海相勘探项目即将启动。

    第六,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一流,保证储量和产量稳步增长。

    上世纪中叶,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产生了以陆相生油与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为核心的陆相石油地质学,不仅丰富了世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宝库,而且有效地指导了中国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发现了大量以构造型油气藏为主体的油气储量,建成了大庆、渤海湾、长庆、新疆等十几个重要油气生产基地。中国石油近年在层序地层原理、沉积学原理等理论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掌握了达到国际水平的高清晰三维地震连片处理技术、精确测井技术、地震反演技术等新技术,为油气藏勘探取得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石油的主要油气田属于陆相含油气盆地,具有复杂多样的地质特征,经过4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公司已形成一套陆相生油理论和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其技术优势集中在以下方面:(1)岩性地层、前陆盆地、碳酸盐岩及断块等油气藏勘探地质理论及技术,(2)油田注水开发及聚合物驱油等三次采油技术、中深层稠油开采技术、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及(3)天然气藏及凝析气藏开发技术。从2002年至今,中国石油共有34项成果获得国家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9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中国石油的勘探开发还得益于新的组织形式。公司有3家总部研究机构、47家地区研究机构,以及有关的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构成研发组织体系。截至2006年底,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人员接近18,000人。为保障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公司着力建立了一套科技创新的保障体系,制定了关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知识产权及奖励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初步构建了以项目管理为核心、与科技投入、实施、产出全过程专业化管理配套的计划管理与合同管理体系。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注重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建立了多层次的科研项目体系,组成多学科专业项目组,地质、物探、测井有机结合,展开联合技术攻关。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南堡凹陷中的一千平方公里滩海部分对外合作,有两家国际公司参与风险勘探,但他们的钻头打到火山岩就停了下来,认为再往下不可能有油气存在;但中国石油人转变观念,在联合技术攻关下,终于在深层火山岩地层中发现了大油田。

    中国石油的新钻勘探井数从2002年的600多口上升到2003年的1,400口,近年来依然保持较高水平,2006年创下1,545口新记录。同时,探井成功率保持在45%以上,高于埃克森美孚公司,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公司近年来大幅普及水平井技术及其应用规模,扭转了“多井低产”的局面,减少了生产用地,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实现了“少井高产”,降低了综合成本。水平井技术集成了油藏工程和优化设计技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钻井液与油层保护技术、采油工程等多学科先进技术。2006年中国石油创造了油层段进尺最长、单井产量最高、钻遇储层最薄、水平位移最大等多项水平井的国内纪录。2006年共完成水平井522口,新建产能200万吨,效果相当于多打了1500口直井;水平井投产418口,平均单井日产22.5吨,是邻近直井的3至5倍。

    第七,海外业务快速发展,同跨国石油巨头同台共舞。

    中国石油的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多年前就已大规模从事海外油气业务。2000年4月中国石油海外上市后,制定了国际化战略,坚持积极稳妥、互利双赢的原则,遵循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资源、市场、技术和资本相结合的思路,以发展油气业务为主,加大国际合作和资本运作力度,重点加强海外油气勘探开发。

    2002年海外业务开始从无到有,2002年4月,公司以2.499亿美元收购了印度尼西亚Devon Energy Indonesia Ltd.的全部权益,该公司在印尼6个油气区块拥有权益;2003年4月,公司以8,200万美元收购了Amerada Hess Indonesia Holdings Corp.的50%的权益,该公司在加邦区块拥有30%的权益;2002年11月,公司以1,990万美元收购印尼塞拉特o盘江区块(SP区块)45%的权益。2005年12月,公司以约207.4亿元收购母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下属中油勘探50%的权益,并对中油勘探拥有实质控制权,借此拥有了中油勘探分布在多个国家的多项油气资产。同时,公司将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转让给中油勘探,作价5.79亿元。2006年,公司以213.8亿元从中国石油集团收购了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67%的权益。2006年,公司通过中油勘探获得乍得勘探区块100%的权益,该项目拥有勘探面积22万平方公里。截至2006年底,公司在海外1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境外原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公司的5.5%和1.5%;2006年,境外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公司的6%和3%。

    目前世界各石油资源国积极吸引外资,加快本国石油工业发展,并纷纷出台政策,拿出区块对外招标,跨国石油勘探开发市场非常活跃。同时,我国石油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政府积极鼓励石油企业走出去,参与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可以预见,中国石油必将借由海外并购进一步强化其资源优势。

    第八,管道资源优势保证了天然气市场霸主地位。

    中国石油拥有并经营的天然气主管道长度约21,000公里,占全国的80%,分布于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在公司销售的天然气中,339.9亿立方米依靠天然气与管道板块销售;2007年上半年,公司天然气销售量约223亿立方米,其中通过天然气与管道板块销售约201.5亿立方米。

    为适应我国东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对优质清洁能源的需要、改善大气环境,同时把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中国石油建设了横跨10个省市区、长约4,000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随着近年来相关联络线的相继建成,塔里木的天然气不仅源源不断地输向长三角地区,还分输至北京、山东和山西等地区。为满足北京地区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增加调峰能力,加快煤改气工程的实施,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在原有陕京一线的基础上,中国石油加快建成了陕京二线输气管道。忠武输气管道及武汉-襄樊、武汉-黄石、武汉-长沙三条支线的建成投产,使“两湖”地区用上了优质清洁的天然气。2006年,中国石油加快主要输气管道联网和配套增压工程建设,建成了西气东输冀宁和淮武支线,进一步提高了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明年初将启动的西气东输二期工程,计划将新疆、内蒙等地的天然气输送至珠江三角洲地区,这将进一步强化中国石油在天然气领域的领先优势。

    近年来,在高油价环境下,中国石油的资本实力极大提升,得以积极投入上游勘探,以找寻更多的油气资源。仅2006年,用于上游勘探与生产板块的资本开支就超过900亿元。

    中国石油此次申请发行不超过40亿股A股。按照近几日中国石油收盘的平均价格在18港元以上推算,本次募集资金规模有望超过600亿元。从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看,募集资金可为公司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新老油田的开发,化资源为盈利之源;支持大型炼化项目建设,巩固油品市场份额;也有可能用于支持来年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和南堡油田开发等。

    可以想象,在高油价时代,凭借资源优势和资本优势两大车轮,中国石油将继续在“亚洲最盈利公司”的轨道上高歌猛进,一路飞扬。而其在资本助力下的资源优势将在国家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动力。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