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十年能否打造中国东盟共同电力市场?
11月22日,李克强总理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见证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全面结束的成果文件——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的签字仪式。《议定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间的关系从原来的“黄金十年”,真正进入了“钻石十年”,意味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将达到更高水平,这会拉动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合作,还将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与东盟相关国家的对接。
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从2002年的548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4804亿美元,增长近9倍,双向投资从2003年的33.7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122亿美元,增长近4倍,双方累计相互投资已超过1500亿美元。
作为中国政府代表的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签字仪式结束后表示,中国有着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能力,而东盟正加快一体化进程,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有着强烈的需求,双方合作理念契合,经济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在今年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东盟宣布今年底建成东盟共同体,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的成功签署,恰逢其时,将有力地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为双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助力,加快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实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同时,在当前亚太地区自贸区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升级《议定书》的签署,也将进一步加快本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推动实现亚太地区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目标。
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电力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潜力巨大,最近5年的市场蕴藏量超过千亿美元,未来10年则蕴藏着超过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我国两大电网和五大发电集团等大型电力企业纷纷进军东南亚电力市场,投资建设电源和电网的进度不断加快。
如今,随着东盟共同体建设进入冲刺阶段,一个GDP总和达到2.6万亿美元、拥有6.25亿多人口、具有统一市场和生产基地、有竞争力、发展平衡并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东盟经济共同体即将出现在世人面前。虽然蕴藏着超过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但东盟国家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水平差距更是悬殊,既有高压输配电和电网建设较为完善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有大量电力资源尚未开发,本国电力缺口严重的缅甸、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
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电力需求高涨,但由于电力基础设施欠发达,电力供给缺口较大。东南亚地区有超过1/5的人口现在仍缺乏电力供应,到2035年东南亚国家的能源需求将增长80%以上,相当于当前日本的能源消费总量。
为满足东盟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到2040年该地区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4亿千瓦,其中40%为燃煤发电。同年,煤电比重与世界其他地区趋势相反,预计将从当前的32%增至50%。未来25年,东南亚需在供电基础设施方面投资2.5万亿美元方能满足自身能源需求,但为实现该目标,各国需在国内能源市场改革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并建立更完善的政策框架。
到2040年,东盟地区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80%,仅略低于11亿吨石油当量。煤炭需求预计将以较快速率增长,达到4亿吨,并超过石油成为东南亚能源结构的主要燃料。
- ·2015年中国环保服务业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垃圾处理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广东省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广东省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3年中国光伏逆变器市场调研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微电机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输变电设备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钻石十年能否打造中国东盟共同电...
- ·1
- ·塔塔钢铁公司将在荷兰建设大型太...
- ·资本捧热千亿级电动汽车充电市场...
- ·现代煤化工方向:突破与转型
- ·新电改如何接上5号文留下的电力“...
- ·美洲可再生能源重现上升趋势
- ·竞争太激烈!未来售电公司拿什么...
- ·原油进口“双权”逐渐放开 民营炼...
- ·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落地防城港 将...
- ·吴道洪的燃烧技术神话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张志祥:钢铁首富与建龙钢铁帝国
- ·康宝华与“沈阳远大”的远大前程
- ·陈华书写京基地产史
- ·郭浩:打造中国第一农业品牌
- ·董增平:要做中国的西门子
- ·柳传志:中国企业家教父与“联想...
- ·台湾“科技首富”郭台铭
- ·张轩松:“农改超”永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