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国 天然气 消费 爆发式 增长

我国正跨入天然气时代

2012-09-17 中国能源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随着西气东输管线的不断扩建,中国正处于天然气消费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随着西气东输管线的不断扩建,中国正处于天然气消费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若无意外,总里程8700公里、总投资约1500亿元的西气东输二线(下称西二线)管道,将于今年底正式全线投产。

  迥异于主要使用来自塔里木和鄂尔多斯国产气的西气东输一线(下称西一线)。西二线使用的,是成本远高于国产气的“中亚洋气”。内外价格之差,需要中国展开新一轮天然气价改,使得能源价格与国际进一步接轨。

  从2002年7月西一线正式开工,十年转瞬而过;在天然气管网建设的驱动下,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目前天然气消费占比仅为4%,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6;虽与美国国土相当,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却仅为美国的1/10……这亦表明,一场中国迈入天然气消费时代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

  但是,若无足够的天然气管道先行建设,若不彻底理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这两个桎梏,将会严重拉扯中国迈向天然气大国的步伐。

  短缺的苦恼

  9月11日,国家发改委调整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50元和540元。北上广等地93号汽油又将重返“8时代”。

  油价的居高不下,给了价格相对低廉、但更清洁的天然气巨大发展空间。

  石油、天然气均为碳氢化石燃料,理论上可以相互替代。按热值计算,石油与天然气比价关系为6:1;目前国际石油96美元/桶,天然气价格仅为3.2美元/MMBTU(Million British Thermal Unit),两者比价关系在30倍左右,远超过理论值和平均值。

  获悉,该市出租车“油改气”生意火爆,收费7000元的改装,居然要提前数周预约;目前,已有半数的苏州出租车改为烧气。几个加气站前,每天排起长龙。

  而早在今年年初,苏州就计划今年市区各公交公司新添置LNG(液化天然气)公交车近500辆,除了减排因素,更重要的是节约燃料成本。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一直保持着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0年的增长速度18.2%。

  有机构分析预测,中国天然气产量到2015年有望达到1850亿立方米,而需求量则高达260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达750亿立方米。

  短缺显而易见。管理西一线的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目前正处于这样“热销却缺货”的烦恼中。

  2004年西一线通气后,上海天然气使用量约为10亿立方米;而预计到2015年,上海市天然气使用量将飞涨达到100亿立方米。

  西一线“第一用气大户”的江苏省,早就提出了“气化江苏”的口号,欲在2015年实现“天然气镇镇通”,现在已经“吞下”了1/2的西一线输气量。今年印发的《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重点流域水质加快好转,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推动及预期目的的实现,借力天然气是不二的选择。

  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总经理黄泽俊介绍说,出于节能减排压力,江苏要关停大批小煤电,取而代之的则是清洁的天然气热电联供。

  苏州市一政府官员称,江苏省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近期共上报了44家燃气电厂”。而今年9月5日,“协鑫控股”总投资百亿元的大型燃气发电项目,在江苏省昆山市签约,一期建设51万千瓦的4台燃气机组。

  “协鑫控股”麾下的另一燃气电厂——苏州工业园区蓝天热电公司,则已经陪伴工业园的大批国际名企,默默度过了7年。

  作为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的直供大户,蓝天热电年消耗天然气4亿立方米,“煤炭、粉煤灰这一进一出,都没有了”,蓝天热电副总张建伟称。

  “政府的环保压力很大;烧煤太脏,烧油烧不起”,张建伟介绍说,“我们给园区企业供热,1蒸吨不过247.5元;要是烧燃料油,1蒸吨500元也出不来”。

  在该厂技术人员看来,36万千瓦的燃气机组,其热效率远远高于60万千瓦的燃煤机组,“比燃煤提高30%”。

  另外获悉,其燃气电厂的工程造价不过3500-3600元/千瓦,远远低于煤电4000元/千瓦的水平。不过,上网电价稍贵,一度0.656元,“但环保贡献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按照公开的说法,使用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每年可替代标准煤1300万吨,减少粉尘排放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60%,几乎不排放二氧化硫,是最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

  获悉,江苏省已经提出,要把2015年的天然气消费目标,从计划的200亿立方米,再提高到260亿立方米。

  须知,主供长三角的西一线,最初设计年输气量不过120亿立方米;最后经过增压,才达到170亿的年输气量。

  很明显,目前的基础设施,根本无法满足下游庞大的胃口。管网建设的严重不足,已经大大制约了中国天然气的发展。早在西一线开工初期,张国宝就曾在央视上公开称,“中国有电网,有公路铁路网,但是至今还没有管网”。

  经过10年建设,中国管线存量大增,但称其为“网”,似乎为时尚早。

  “恍如隔世”,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总经办主任吕铁回忆称,西一线还未开工前,诸多高层担心的是“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卖给谁”。彼时,多数用户确实不知天然气的价值和前景,态度非常冷漠;作为当时的营销人员,吕铁曾经在长三角遭遇了无数次的闭门羹。

  有一次,为了见一位普通公务员,吕铁曾在杭州市政府门口苦等三小时,“人家不认天然气”;彼时的第一个照付不议协议,竟然是河南用户签订的,“河南有油田,他们用过天然气”。

  近期,西气东输三线建设引入社保和民营资本的消息,被视为“中国石油对民资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践行国务院“新36”条的举动。事实上,早在西一线建设中,就有引进壳牌等国际油气巨头一起参建之举;不过因盈利前景不明,后来巨头们一一退却,“但谁当时又能预料到,中国这轮举世罕见的天然气大牛市呢?”

  早起的鸟有虫吃

  古城苏州,近期陷入一场八卦风波,但这丝毫无碍其在经济上的傲视群雄。

  作为地级市,苏州却成功跻身于中国“万亿GDP俱乐部”;2011年,其GDP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天津。

  “苏州的用电量,都超过北京了”,苏州天然气管网公司总经理钱建荣称,“哪里有能源,哪里才有企业落户”。

  这个说法似乎有些矛盾。江苏历来是能源短缺省份,每年需要调入大量煤炭;2011年,其用电缺口高达1100万千瓦,占全国的37%,名列全国第一。

  但“江苏用了西一线1/2的输气量;苏州又用了江苏1/2的天然气”,钱建荣称,“也就是说,苏州就用了西一线1/4的天然气,也就是30亿立方米”,“这还是不敢放开用,放开用,60亿立方也能达到”。

  在西气东输还未向苏州供气前,苏州的民用燃料处于一种参差不齐的状态,有煤炉,也有液化罐,也有管道人工煤气——虽然早在1982年,苏州就被列为全国40个重点发展管道煤气的城市之一。

  事实上,这也是诸多城市的现状。截至去年底,上海全市已有的715万户燃气用户中,其中天然气用户218万户,人工煤气用户233万户,罐装液化石油气用户264万户——依然排老大。

  经历过换罐的人,大概都心有余悸:钢罐自重15公斤,再装上15公斤液化气,骑自行车歪歪扭扭,扛罐上楼扭扭歪歪……

  另外,液化罐的价格是随行就市的。在液化石油气短缺期,往往价格一涨再涨,让消费者叫苦不迭。

  作为饱受能源短缺之苦的城市,自然不会放过送上门的大餐。当下游城市都忙着和中国石油讨价还价,希望把1.21元/立方的门价降到1元以下时,苏州已经开始了下游的中低压管网建设。

  2001年12月,西一线尚未开工,负责此项工作的“苏州天然气管网公司”即宣告成立,六大股东分别是苏州城投公司、苏州燃气集团、苏州工业园区市政公用发展集团、苏州高新区国有资产公司、吴江电业总公司和常熟城建公有资产经营公司。

  这项工作并不容易,新建小区还简单,而大量旧小区的管道和灶具需要改造,其中疾苦,无法一一言表。

  2004年元月,当西气东输来到苏州时,苏州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目前,川气东送、西二线、海上LNG都大量涌入了苏州,为大批工业用户、居民和电厂,送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2001年,李兆基麾下的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收购了“苏州工业园区壳牌燃气公司”45%的外资股权,将其更名为“苏州港华燃气公司”,后又经股权重组,香港中华煤气控股55%,合资期50年。

  港华燃气的副总芮宁认为,“苏州工业园区的管委会很前瞻,很早就把天然气定位为基础能源”,“他们懂能源,每年两会都和中国石油集团有互动”,“因此,在全国天然气最紧张的时候,还增加了2亿立方的指标”。

  “苏州工业园区的工业能耗指标,甚至优于欧洲”,芮宁认为,争夺能源并不意味着效率损失,“苏州工业园区用了苏州0.7%的土地,创造了整个苏州1/4的GDP”。

  管线背后的经济账

  能源,国之命脉。够上“吨位”的全球财经大事,多与能源有关。

  9月4日,欧盟宣布,开始对俄罗斯能源巨头俄气股份(Gazprom)启动反垄断调查。

  欧盟反垄断委员会认为,俄气涉嫌违反反垄断条例,滥用其在中欧和东欧地区的市场主导地位,压制竞争对手,其行为将限制市场竞争,导致天然气价格被人为抬高,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这场反垄断官司带来的后果尚难预料。

  中国目前的天然气对外依赖度已经超过25%;作为一个“缺油少气”的国家,这个指标未来会越来越高。

  9月7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俄总统普京。胡主席强调,“能源合作是中俄务实合作重点方向,希望双方遵循互利双赢原则,推动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据了解,普京称,“能源领域是俄中经贸合作重要组成部分,俄方已向中方供应原油,未来也有可能供应天然气”。

  若无意外,总里程8700公里、总投资约1500亿元的西气东输二线(下称西二线)管道,将于今年10月份正式全线通气。届时,每年300亿立方米来自中亚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途径霍尔果斯口岸源源南下,为中国珠三角送去清洁能源。

  作为中国又一增长极,珠三角的天然气消费亦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一次讲话中称,2008年广东天然气需求量为40亿立方米,2010年则猛增至90亿立方米;预计2015年将达到430亿立方米,2020年将达到600亿立方米。

  2011年11月,在深圳出席土气抵粤的点火仪式上,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对外称,未来土库曼斯坦向中国供应天然气,每年将增至650亿立方米。

  目前,中国石油正进一步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步伐。未来,中亚天然气管道将增至四条,目前C线工程已启动,D线也在规划中。

  对应到国内,西三线、西四线也在积极规划推进中。

  “没有西气东输的技术积累、技术攻关,中国的天然气管输事业,是不会发生如此巨大跃进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下称中国石油管道局)一位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每一个大型工程,都能带来一系列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1996年,在陕京一线设计中,要求使用X60钢管(每平方英寸受压60千磅);通过用钢国产化,宝钢、武钢迅速具备了X60卷板的生产能力,后来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西一线,要求使用X70钢管;西二线,要求使用X80钢管……一系列国产化研发,使得中国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使中国管道建设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大跨越。

  “其实西一线从材料上,设备上,设计方法的研发都是做得比较多的,到了西二线技术要求就更上了一个台阶。”上述中国石油管道局负责人透露,“西一线采用的大部分还是X70钢管,但从一线的X70到二线的X80,整个要求上了一个大台阶。到后来,大型钢厂都突破了X80的技术难关。”

  在大型工程招标中,处处充满了博弈。在西一线管线钢招标中,中国国家队的出现,迫使一些国外钢铁巨头的报价,从一吨800美元,直跌到三四百美元……

  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王世君工程师介绍说,在2008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对西二线工程做出了“依托管网建设,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的重要批示,中国石油集团分两期设立了“西二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专项;

  2009年4月,国家能源局在沈阳召开了“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会议,确定开展“20MW级电驱压缩机组”、“30MW级燃驱压缩机组”和“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国产化研制工作。

  至今,这些输气管道设备的关键核心技术,仍只掌握在罗罗、GE、西门子等少数国际巨头手中。

  在中国石油协调,国内企业沈鼓集团、中船重工703所、上海电气集团、荣信电力、哈汽轮机厂等企业联合攻关下,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其中:

  20MW级电驱压缩机组的各两个首台套变频调速装置和调速同步电机形成四种组合,并增加一组包括现场实际机组控制系统、润滑油系统和UMD系统的联机测试,共计五种组合的72小时联机带负荷测试均获得圆满完成,并于去年12月6日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新产品鉴定;

  目前,首批两台套电驱机组正在西二线管道的高陵压气站和黄陂压气站进行安装调试,其已于2012年8月底投产,正进行4000小时的实际工业运行考核。

  30MW级燃驱压缩机组产品一,确定了成套设计方案,按照要求完成工厂安装并顺利通过机组联机测试。去年10月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新产品鉴定;目前,这套机组已确定应用在西二线“南昌-上海支干线”衢州压气站,在投产后,亦将按“以运代试”方式,开展4000小时实际工业运行考核。

  按照计划,燃驱机组产品二的国产燃气轮机,将在本月完成工厂组装,并开展相关性能测试和参数标定,预计今年年底前具备出厂条件。

  首批30台国产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于2011年5月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组织的阀门工业性试验鉴定;中国石油组织相关部门正式采购了这批阀门,其中15台40英寸阀门已用于西二线平顶山——泰安支干线,另15台48英寸阀门将根据未来建设逐步应用。

  据介绍,中国石油将在西二线东段再推广七台套电驱压缩机组,其中高陵站四台套、黄陂站一台套、彭阳站一台套、鲁山站一台套,南昌上海支干线增输工程再应用一台套燃驱机组产品二,安装在衢州压气站;届时,西二线将共计应用七台套20MW级电驱压缩机组和两台套30MW级燃驱压缩机组。

  除了重大技术装备进步,在中国各种复杂地貌的大规模施工,亦使得中国石油积累了大量的施工经验和技术参数,推进了一大批企业的科技进步。

  宝钢股份环保能源部副部长王鼎表示,宝钢的取向硅钢、特钢生产中,大量使用天然气,因为“天然气热值高、杂质少”。

  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市场开发和销售部高级主管钱旭介绍称,在长三角,有许多陶瓷企业,“要烧出高档陶瓷,必须用天然气”,说明天然气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提升了部分行业产品质量。

  解开脚铐奔跑

  9月9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液态天然气技术和发展峰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鑫民对外称,中国的天然气消费模式正逐步由“供应驱动消费”向“需求拉动消费”模式转变。

  毫无疑问,中国正处于天然气消费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9月10日,中国天然气概念股“突然”爆发一轮行情,陕天然气涨停,长春燃气、大通燃气、深圳燃气等涨幅巨大。

  借助西二线和沿海已建成投用的LNG码头,中国石油进口天然气的规模大幅度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进口天然气占全国天然气进口量的比例,占到了61%,远超昔日第一大户中海油。

  有机构观察到,中国石油的进口LNG业务增速凶猛,今年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10倍以上。

  今年8月下旬,中国石油公布了半年报,称“进口天然气亏损大幅扩大,扣除进口退税30亿元,中国石油上半年进口天然气亏损约196亿元”。

  钱旭介绍说,“中亚气输送到上海,一立方米亏损1.35元;而一立方米4元多的LNG,则亏得更多”。

  了解到,所谓“照付不议”合同,是有双向约束力的,用气方固然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和数量给供气方付钱,但供气方也要严格按照合同给用气方足量供气——如果供气发生意外,供气方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解决,包括高价进口LNG救急。

  而目前城市天然气门站价,基本实行长期固定价格,尤其是居民用气,不听证、政府不批准不得变动。

  苏州天然气管网公司总经理钱建荣表示,中国天然气的“产业政策有缺失”,“苏州80%是外企,中国能源企业全球找资源,受了很多委屈,却把优质廉价的资源供给外资出口企业,等于在补贴外国人”。

  “天然气紧缺,就是价格低造成的,价格太低会造成滥用”,苏州港华燃气副总芮宁介绍说,其公司在工业园区的供气上实行交叉补贴,一立方米补贴居民0.65元,“但每年的大量补贴等于补贴给了富裕户”。

  造成该原因的核心因素,是越来越多的富裕户使用天然气壁挂炉取暖。江南的冬天,阴冷潮湿,壁挂炉取暖已成为潮流。“大户型的富裕业主,每天消耗60?80立方米天然气”,“用得越多,得到的补贴越多”。

  芮宁建议,必须立即推行“阶梯气价”;但是,上月和本月在江苏的诸多天然气调价听证会,遭遇到大批居民反对,“现在老百姓听不得涨价”。

  天然气取暖的另一大恶果,是冬季使用量大大超越其他季节,造成调峰困难。如北京,因为大面积推行天然气取暖,峰谷差竟然高达1000%!而长三角壁挂炉的流行,也导致峰谷差不断升高。

  “扭曲的价格,必然带来扭曲的消费”,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总经理黄泽俊认为,“价格不理顺,卖得越多,赔得越多,不可持续”。

  “高价值的能源,应该用于高附加值的产业”,黄泽俊介绍说,长三角已经出现诸多企业使用天然气“烧花盆等低档产品”。

  黄泽俊希望,除了理顺天然气的价格形成机制,还应该赋予企业灵活的调价机制,比如“峰谷价,紧俏时涨价,滞销时降价”。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