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油价 背后

油价过百背后的真实面目

2008-02-21 中国能源投资网
 

    在这次油价上涨的背后,重重被遮掩的危机或将逐渐露出狰狞的面容--可怕的不是危机本身,而是危机被忽略。

    公元2008年1月2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达到每桶100美元。100美元不会是终点,更像是一个起点。在这次油价上涨的背后,重重被遮掩的危机或将逐渐露出狰狞的面容--可怕的不是危机本身,而是危机被忽略。

    美国一再为油价上涨"火上浇油"

    过去,当油价上涨时,美国政府会采取措施平抑油价,并有可能向欧佩克施压,要求其提高产量。但今年的油价上涨,美国人"胜似闲庭信步"。在1月2日油价突破100美元的当天,美国政府发言人明确表示政府不会动用战略储备石油去平抑油价。

    事实上,这次油价上涨就是美国最先推动起来的。2007年1月,在国际油价创下每桶49.9美元的两年最低点时,美国突然大量增加石油库存,其他各路资金蜂拥而入,使油价结束下跌走势迅速进入上升轨道。在国际油价涨至高位的时候,美国不仅不干涉,反而突然大幅减少原油库存,对高油价推波助澜。与此同时,美元的加速贬值更是成为推动油价上涨的另一主因。

    由于种种原因,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动干预油价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中国而言,油价上涨的危险性不是在减小而是在增大。

    美国为何助推油价上涨?

    其一,总统布什的石油背景。美国媒体这样评论布什:"美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届政府像布什总统那样与某一个行业(指石油行业)的关系如此密切。"据《环球》杂志披露:不仅布什的家族就称得上是石油家族,在小布什的政府高官中清一色的具有石油背景。这使得布什政府难免会首先考虑确保石油集团的利益。相关细节举不胜举。2007年12月,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新能源法案,而该法案是在剔除对石油公司不利的条款后才获得通过的。

    其二,油价上涨的主因是投机,而美国是投机的最大获益者。目前世界石油交易价格主要是根据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期货价格折算而定的。活跃在这两个市场上的1.8万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基本掌握了石油市场的定价权。目前,共有595个对冲基金(大部分在美国)在进行石油交易,比三年前的180家增加了3倍还多。这些投机者通过推高油价获取暴利,而美国政府的行动与石油投机者之间利益诉求竟然有着惊人的趋同性!

    其三,油价上涨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影响远小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石油储备角度来看,美国的石油储备现在足够满足国内158天的需求,而中国的石油储备只能用7天。

    从支出占收入比重来看,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效率提高,美国的能源成本已经下降到可任意支配收入的5%。相比之下,我国的能源成本可任意支配收入的比重高,承受能力脆弱。

    从政策导向方面来看,从克林顿到布什,都在力主降低汽车油耗。据估算,在美国实行新的能源法案后,到2030年美国进口的原油每天将减少400万桶,一年减少2亿多吨,相当于目前美国年进口原油量的五分之二。而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却在对实施完全相反的政策,比如,小排量车被禁止在城市主要路线行驶等等。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这种蠢不可及的政策无异于自掘坟墓。

    从可替代能源的发展来看,自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能源政策法案》之后,美国就开始全力以赴地发展可替代能源。而中国受限于粮食产量,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根本没有条件发展生物能源。即使在我国有条件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方面,政府也没有真正给出实质性的鼓励性政策。比如,风能电入网至今仍非常困难。

    从能耗角度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石油消耗量日益低于GDP的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量却远远快于GDP的增长。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总量的4%,但消耗的石油却占到全世界的7.4%,差别为何如此明显?以车辆油耗为例。数据显示,美国每辆汽车每年消耗1.8吨燃油,欧盟1.5吨,日本只有1.1吨,而中国竟然高达2.3吨。为什么?因为中国公车多,而且公车大都是排量大、能耗严重的车,使用率又非常高。因此,我们的一些官员经常坐着大排量车呼吁公众节能,这种极具戏剧性的对比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进展艰难的根源。

    高油价为浪费能源国家敲响警钟

    鉴于上述原因,再像过去那样指望美国等发达国家出面去平抑油价只能是妄想,人家从N年以前就开始预防现在的危机与未来的危机了。不仅如此,危机反而可能成为掠夺的工具。美国一方面通过加快印制美元免除自己的一部分债务负担(中国重视美元储备而轻视实物储备不仅愚蠢而且危险),同时,透过投机原油、操纵原油价格又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两者都能为其掠夺财富提供方便。

    能源安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曾经把希望寄托在"走出去"上,认为只要走出去就能轻而易举地化解危机。然而,教训马上就到来。2005年,中石油和中石化共同出资14.2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恩卡纳集团的安第斯石油公司,该公司在厄瓜多尔有5个石油区块的资产和开发权,是厄瓜多尔最大的外资企业。但是厄瓜多尔随后宣布增加征收特别收益金,规定外国石油公司额外收入中的99%收归国家所有,这一闷棍使我国的投资顷刻间濒临破产边缘。

    由于石油资源税低,一方面,导致我国的石油采收率低,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垄断的石油巨头为了获取一己之私,竟然在我国成品油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况下大量出口!

    当然,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带来的不仅是能源危机,还有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

    众所周知,我国2007年CPI持续上涨,当年11月份的CPI同比涨幅达到6.9%。石油既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又是主要的燃料,其价格变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导到下游,对大范围内的产品价格构成影响。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价格模型测算,石油价格每提高10%,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升0.25%,生产资料价格上升0.9%。

    这还只是一个方面。在我国,CPI上涨很大程度上与食品价格上涨有关--这是由我国的CPI设计本身的缺陷所决定的,那么,如果油价持续上涨,国际粮食价格有可能进一步上涨,进而,给我国带来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但是,生物能源政策正在促使它迅速减少粮食出口。由此,国际粮食价格飙升,一旦传导到我国,必然给我国带来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值得强调的是,在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升的情况下,我国的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赚取蝇头小利,大幅度出口粮食。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1至10月份,我国小麦出口数量竟然是进口数量的23.46倍。这正是国内粮价上涨速度超过国际粮价的根本原因。一旦我国粮食出现大面积减产,这种不受任何控制的随意出口行为将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灾难性后果。而直到2007年12月20日,我国才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

    油价每桶突破100美元,绝对是一个可怕的信号,对于那些居安思危者,它敲响的或许是警钟。但对于浑然不醒者,它所带来的将是灾难性后果。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